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0有用+1. 本词条缺少概述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议会改革1867年议会改革英国第二次议会改革是指起始于19世纪60年代初至1867年英国展开的争取第二次选举改革的群众运动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反对贵族寡头统治争取扩大资产阶级民主的政治改良运动1867年7月15日议会下院通过第二次议会改革法案1867年8月15日上院批准了改革方案法案正式成为法律内容。 中文名. 议会改革. 创建时间. 1867年. 所属国家. 英国. 目录. 1 历史背景. 2 过程. 3 内容. 4 事件影响. 5 关联信息. 1884年第三次议会改革. 1832年第一次议会改革. 6 结果. 7 意义. 背景. 经过. 改革意义. 历史背景.

  2. 1832年改革法案》(英文Reform Act 1832)是 英国 在1832年通过的关于扩大 下议院 选民基础的法案。 该议案改变了下议院由保守派独占的状态,加入了中产阶级的势力,是英国议会史的一次重大改革。 中文名. 1832年改革法案. 外文名. Reform Act 1832. 通过地点. 英国. 通过时间. 1832年6月. 目录. 1 背景介绍. 2 先沿的改革. 3 经过. 4 内容. 5 主要影响. 背景介绍. 播报. 编辑. 在英国下议院全体658位议员当中,有467席是市镇代议士,186席是郡区代议士,以及五席大学代表。 自工业革命以后,英国人口大量由传统聚居的东南部北移,使得一些如曼彻斯特、利物浦等新工工业城市崛起。

  3. 1 内容. 2 过程. 3 意义. 内容. 播报. 编辑. 从1868年起,自由党和 保守党 轮流执政。 1880年,自由党在国会选举中击败保守党而获胜,组成第二届格拉斯顿内阁。 1884年,自由党为了在农村争夺选票,缓和农村居民要求政治权利的斗争,进行了第三次国会选举改革,颁布了“人民代表法”,该法案规定: 再次扩大公民权,把1867年曾授予自治市的公民权,扩大到郡的工人(房客及其家庭);重新规定选民的财产资格,无论是在郡和自治市,每年只要有10英镑价值的任何土地或住房的人,即有选举权;建立一种新的内部服务资格,主要是给在郡的工人(男),尤其是农业工人的选举权。 过程. 播报. 编辑. 1885年,在 格莱斯顿 的推动下,通过了“重新分配席位法案”。 新法案规定:

  4. 有用+1. 0. 国会是指全国性的议会,是实行 三权分立 制的国家的最高 立法机关 ,不包括实行 议行合一制 而沿用议会或国会名称的最高 国家权力机关 。. 一般而言,国会的权力有立法权、财政权、 监督权 、 选举权 、同意权等权力。. 但不同的国家国会有不同 ...

  5. [1] 美国国会行使立法权。 议案一般经过提出、委员会审议、全院大会审议等程序。 一院通过后,送交另一院,依次经过同样的程序。 法案经两院通过后交总统签署;若总统不否决,或虽否决但经两院2/3议员重新通过,即正式成为法律。 参众两院 在各自议长主持下工作。 众议院 议长由全院大会选举产生, 副总统 是 参议院 的当任议长。 两院都设有许多委员会,还设有由两院议员共同组成的联席委员会,国会工作大多在各委员会中进行。 美国国会的主要和最明显的任务是立法,制定影响每一个美国人的法律,立法经常需要在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上作出决定,例如 医疗保险 改革、战争、 贸易汇率 等,法案经过一系列的审议程序后才能成为法律。 美国国会众议院当地时间3日投票通过一项撤换决议,共和党籍众议院议长麦卡锡被罢免。

  6. 中华民国初年国会,1912年3月6日,袁世凯根据南北议和的协议,和南京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的选举结果,在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二届临时大总统(第一届是孙中山)。从此至1928年12月张学良易帜,归顺南京国民政府,此间历史被称为中华民国初年,或者北洋军阀时期。在这段历史时期,中华民国 ...

  7. [1] 中文名. 莫莱·明托改革法案. 别 名. 1909年印度议会法案莫莱明托改革. 主要内容是扩大各级立法议会 (参事会)成员名额。 总人数由原来124人增加到331人,其中民选议员由39人增至135人。 中央立法议会 (或帝国立法参事会)名额由16人增至60人。 其中33人由政府任命 (28人是官职人员,5人由总督在非官职人士中任命),剩下27人民选。 总督任中央立法议会主席。 议员无立法实权。 省立法议会议员名额是,大省各50名,旁遮普省和缅甸省各为30名。 民选议员受到财产资格等条件限制,在3亿多居民中,选民仅5000人。 此外,为穆斯林居民设单独选区。 改革没有触及英国殖民统治,旨在于拉拢印度上层阶级,制造宗教纠纷,破坏印度民族运动。 [1]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