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大樂透 - 最新一期中獎號碼

    民國113年06月07日 (期別:113000059)
    頭獎得獎人數: 1
    • 19
    • 24
    • 29
    • 36
    • 37
    • 43
    • 17
    開獎時間 每週二、週五 晚間 8:30
    www.taiwanlottery.com
  2. 2023年10月16日 · 《報導者》採訪團隊深入日本沖繩群島的軍事重地,帶讀者了解距離台灣很近的沖繩諸島正經歷的巨大變動。 我們也透過台灣國防部與日本防衛省的監測資料,視覺化分析一年來共機、共艦的騷擾軌跡,看見「台海新局勢」如何牽動太平洋各國。 每天早上9點,國防部新聞官準時在媒體群組公布過去24小時的共機騷擾路徑,這項由多名新聞官負責的任務已持續超過兩年,不分平假日,幾乎天天更新,因為──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一年間,國防部便監測到近6,000架次共機起飛,其中2,231架次繞行台灣周遭,甚至進入我國的防空識別區。 中國解放軍的騷擾從遠程擦邊球開始,在這兩年內逐漸靠近、飛越海峽中線,目前更將「圍台」列為常態訓練,而且其目標不只台灣,我們的鄰國日本、菲律賓同受其擾。

  3. 2024年1月15日 · 2024大選觀察. Data Reporter》 35張圖表,帶你看2024大選關鍵結果. (設計/江世民、黃禹禛)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相關文章. 前往專題. 政治社會. 選舉. 2024/1/15. 文字. 簡毅慧柯皓翔.

  4. 司法. 國民法官. 在台灣與法律議題相關的戲劇創作中, 《我們與惡的距離》 以及近期 《八尺門的辯護人》 或許可以說是在同類型戲劇當中,相對叫好且叫座的。 不知情的人,說不定甚至在看完了戲劇之後會誤認為:像王赦、佟寶駒那樣的辯護人,以及他們行使辯護權的方式,在刑事司法程序當中屬於常態。 事實上並不是。 那樣向法院據理力爭、四處奔走調查的辯護人確實存在,但不是多數。

  5. 2023年8月30日 ·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紅色網戰:中國駭客組織發起網路攻擊鏈,台灣百處基礎設施如何防備? 2023年春節前夕,台北市長蔣萬安視察北捷行控中心。 行控中心就等於運輸系統的大腦,任務從蒐集與監控轄下路線的道路狀況,到做出即時反應等,是控管交通流量的關鍵單位。 (攝影/林彥廷) 政治社會. 資訊戰. 國際兩岸. 全部. 2023/8/30. 文字. 孔德廉. 攝影. 林彥廷 楊子磊 陳曉威 鄭宇辰. 核稿/何榮幸、李雪莉;責任編輯/張詩芸. 中國. 產業. 兩岸. 科技. 資訊安全. 軍事. 全民國防. 駭客. 政治社會. 資訊戰. 國際兩岸. 全部. 2023/8/30. 文字. 孔德廉. 攝影. 林彥廷 楊子磊 陳曉威 鄭宇辰. 核稿/何榮幸、李雪莉;責任編輯/張詩芸. 中國.

    • 大樂透1
    • 大樂透2
    • 大樂透3
    • 大樂透4
    • 大樂透5
  6. 2019年7月16日 · 這不是一場遊戲一場夢──資深博弈工作者的告白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39歲的台灣人Leslie(化名)踏入線上博弈產業已經滿6年。 剛開始只是想逃離3萬元的低薪困境,所以跟著中國老闆到了菲律賓。 在那裡,老闆經營豪華賭城,Leslie以為自己只要負責打理行程;但隨著老闆拿下博弈牌照,線上賭盤開張,Leslie也逐漸涉入博弈生態裡的各項工作,做過文字客服、行銷拉客,得到信任後甚至開始幫老闆們換錢、包機運女伴到各地,更一手將賭金所得「洗」白成房地產和名牌包。 我們與Leslie訪談多次,Leslie堅持不用本名,不准英文名曝光,不准拍照(即便是些微背影),擔心一旦被辨識,牽涉利益太大,「有可能被丟入太平洋」。

    • 大樂透1
    • 大樂透2
    • 大樂透3
    • 大樂透4
  7. 2022年6月3日 · 評論. 關震海/六四作為一種民主儀式,拔根移植的方向和可能性. 2021年12月23日晚間,工程人員將香港大學校園內的「國殤之柱」拆走。 此雕塑由丹麥雕塑家高志活(Jens Galschiøt)打造,全球共有5座。 其中為紀念六四事件而於1997年完成的一座,自1998年12月起展示於港大,直到23年後被校方通宵拆除。 高志活在2021年11月19日公布了香港「國殤之柱」的3D掃描圖檔案,全球人民可免費下載及使用3D列印製作該雕塑。 (攝影/Getty Images/Anthony Kwan) 2022/6/3. 文字. 責任編輯/張詩芸. 2022/6/3. 文字. 責任編輯/張詩芸. 當香港的公共空間還有自由討論「 八九六四 」的時候,每年六四前夕,香港記者總是埋首筆耕六四專題。

  8. 2023年1月17日 · 江世民. 數據分析/柯皓翔;核稿/楊惠君;責任編輯/陳思樺、黃鈺婷. 2020年1月21日開始,台灣進入了漫長的COVID-19新冠疫情時代,口罩、隔離、快篩,封境,足足3年之久。 你還好嗎? 身邊的親人還平安嗎? 疫情3年,大家都失去了許多寶貴的東西,也被迫建立起新的生活守則和態度。 過去3年,光是官方統計數據,全台即有逾920萬人感染,平均每2到3人就有一人確診;更有1萬5千人不幸罹難,新冠病毒極可能是2022年國人第三大死因。 每一個數字底下,都是我們一起走過的路和必須面對的挑戰,《報導者》統整疫情爆發以來7個關鍵數據,解析數據下台灣防疫的利弊、以及與國際的差異。 數據1:感染率39.2% 與英美日相當,但實際感染人數可能為官方統計2至3倍.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