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1. By Maple on 2014-10-09 台劇, 電視. 金鐘編劇譽庭的新戲《妹妹》收視穩定中求成長,繼第六集過往情愫真相大白破視率破一後,第九集再丟出四角關係大炸彈,只有十三集的《妹妹》已進入密集高潮,裡頭的「不純兄妹」與「不純戀人」兩組關係究竟會如何變化? 目前進展可說集集揪心。 在 《我可能不會愛你》 取得巨大成功後,金鐘編劇 譽庭 每部戲都成為媒體矚目追逐的焦點; 《罪美麗》 創新題材失利,新作《 妹妹》 重新把壓箱寶一次全掀出來用,可見拚收視的企圖心十足。 戲中周繼薇跟戴耀起糾纏十幾年的假兄妹真戀人情愫十分吸睛,而隨著男配角袁方後發先至跟周繼薇有了突破性的戀人發展,把眷村兄妹情、戀人未滿的曖昧、文青暖男魅力都端出來的《妹妹》,真的只是譽庭重演拿手戲碼而已嗎?

    • 保密局超前部署,吸收在地特務
    • 特務的多種化名
    • 不只情蒐,更是有意操弄的反間者
    • 「你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追探真相才能「轉型正義」

    風聲鶴唳,來自於無所不在的眼睛。從中研院《研之有物》的文章中,可以得知早在國民政府撤退來台之前,情治系統便已率先登台,佈建情報網絡。1946 年,蔣介石將原本的軍統局改組成「保密局」,台灣站也開始展開情偵業務。除了陸續渡海來台的特務,保密局也吸收在地成員,國民政府在台的情偵組織逐步壯大。

    如同許多電影中的特務,會披著另一個身份生活。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林正慧研究發現,當時許多的情偵人士,常以另一個「檯面上」公開職務來掩護身分。包括閱歷豐富、頗有實績的行政官僚,同時從事秘密情蒐;也有假以媒體報社之名,行特務之實的《全民日報》,其經營者為「保密局臺灣站」站長,多位特務以報社記者一職掩蓋身份,潛伏民間。 當時,情偵人員的主要任務之一是蒐集情報,情報一層一層往上層呈報,經篩選後的「重要情資」,會呈遞給蔣介石作為決策參考。某種意義上來說,台灣近代史是情偵單位實際參與的結果。

    這些情偵人士除了無所不在,更趁著社會瀰漫肅殺之氣時,濫用權力,以「莫須有」之名,刻意佈局事端和動亂,浮濫捕殺。許多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時期的罹難者,皆是特務私下濫權、嚴刑拷打後,羅織罪名的犧牲品。 1. 延伸閱讀:【研之有物】「你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二二八與白色恐怖的暗黑特務們 資料記載,二二八期間有特務滲入「二二八處理委員會」,偽裝成群眾領袖,激昂表示:「吾輩已決定玉碎作為犧牲」、「如渠不幸身死,希望市民做為後盾」,以誓死為民的風範激起民眾情緒。之後他又設局並舉報維持治安的學生,意圖攻擊國軍,多數學生因此不幸被捕罹難。 由於情偵系統派系繁雜,特務也經常藉由情報整肅異己、構陷罪名。看似為國為黨的忠貞,到頭來暗藏不少情治系統相互鬥爭,爭奪資源的醜陋真相。

    電影《返校》最後,魏仲庭鼓起勇氣面對歷史,走向老師張明暉墳前。位於六張犁的亂葬崗,至今仍散著數百位白色恐怖受難者的墓塚,等待我們挖掘真相,撫平過去刻下的歷史傷痕。根據行政院公布的《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二二八事件罹難者約有 1 萬 8000 人至 2 萬 8000 人左右。白色恐怖的犧牲者則因過於龐大難以計數。 1. 延伸閱讀:【研之有物】破譯隱身代號!歷史學家與特務的跨時空對決 ── 專訪林正慧

  2. 2017年7月13日 · 文/Pony. 2017 年在台灣上映的《 骨妹 》,從首屆澳門國際電影節亮相後,亦在香港電影金像獎有極高矚目。. 這部由澳門導演欣羨執導的首部劇情片《骨妹》,不僅成為近年澳門電影的代表作,導演亦將自身離鄉求學的澳門背景,透過這份「本土 ...

  3. 2019年9月22日 · Watch on. 徐漢強緊抓著故事本身返威權和對自由的渴望很清楚地知道故事核心還是要講的是這兩個年輕人在其間的迷失與最後突圍而出的勇氣但藉由赤燭打下的精彩意象與視覺分鏡之基礎他極其成功地運用赤裸裸血淋淋的類型元心手法把內心的恐懼與壓抑直接躍然在畫面上象徵的意義太過精彩絕對能讓更多人理解白色恐怖的實質血腥及其背後背負的沉重枷鎖。 因此本片的類型元素其實只是點到為止,其震攝效果對於敘事核心極有幫助,但嚇人卻不是本片真正要做的事,所以強烈不建議觀眾在進場前將其誤以為恐怖片來看,它實則是透過恐怖類型元素去推動的劇情片,而選擇本元素又與內容核心相互呼應,所以並非虛晃一招。 徐漢強及《返校》電影版的橫空出世,意義因此遠非台灣電影票房希望或是 IP 改編成功而已。

  4. 2016年6月8日 · Watch on. 《師父》的劇情講述一位神祕的武術高手陳識,為了發揚門派名號,北上來到武術興盛的天津,決心要開設武館、打響名聲。 未料,到了天津,他受高人指點,當地的武館界有潛規則,如果打通八家武館,壞了武館界的名聲,眾武館會聯名請出高手,將此人逐出天津。 若要避免與武館界硬碰硬,折衷之計是派出一個徒弟負責踢館,屆時徒弟被逐出天津,武館界的面子保住,師父的裡子也算證實,仍然能在當地開館授業。 光看這樣的故事,陳識為了發揚門派名聲,決定培養一個代替他踢館的徒弟,聽起來不光彩。 但《師父》的魅力在於,從武館界的潛規則底下,我們既能看到陳識發揚門派的渴望、也能看出他心底對於徒弟的惜才之情。 毀一個天才、成就一個門派,這之間一加一減的損益如何衡量? 徒弟由宋洋(右)飾演。

  5. 2016年3月22日 · 1. By Maple on 2016-03-22 影業觀察, 電影. 1973 年的《窗外》講述師生戀,是林青霞首次出演的電影。 上一篇 講到 1963 年中影改組後, 龔弘 提出的健康寫實路線與彩色片技術,讓本土國語電影開始在市場佔有一席之地,也將優秀導演如 李行 帶回中影;同年,從香港來的大導 李翰祥 及其創辦的國聯,更為台灣帶來國語大片操作及觀影經驗。 而 1966 年,原本僅代理港片的聯邦,成立大湳片廠,開始自製電影,甚至迎來與李翰祥同樣出身 邵氏 的另一位香港才子導演胡金銓。 1960 年代中,因這一連串本土影業改組與港台合作,台灣國語電影不但初嘗賣座經驗,更打開海外市場,為 70 年代愛情文藝片與武俠片兩大類型片盛世打下基礎。

  6. 《密探》是 1920 年代從上海往朝鮮京城,運送炸彈破壞日軍設施的義烈團成員,和追捕他們的日本員警之間發生的故事。 影片引用了 1923 年真實發生的黃鈺警局爆炸事件,結合當時義烈團發動的多起行動,打造出一個完整的故事。 《密探》在第 73 屆威尼斯影展上首映之後好評不斷。 圖為孔劉(左)、李秉憲(中)、宋康昊(右) 事實上,「愛國」是韓國電影中常見的題材,而且往往能創造票房佳績。 2014 年以李氏朝鮮的抗日名將李舜臣為背景的《 鳴梁海戰 》,創下 1761 萬觀影人次紀錄,至今仍是韓國影史排名第一的作品;2015 年,由全智賢與河正宇主演,講述韓國獨立運動刺殺日本司令官的《暗殺》,觀影人次為 1270 萬;2016 年 9 月上映《密探》至今,票房也已創下 750 萬觀影人次。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