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1月30日 · 心臟導管手術是一種用於診斷和治療特定心血管疾病的臨床手術這次名醫在Heho邀請輔大醫院院長暨心臟內科權威醫師黃瑞仁黃院長的專長是心導管介入性治療我們會深入探討心導管手術的相關風險治療方式包括心臟支架的選擇還有心臟的檢查方式。 心導管手術的風險? 心臟支架如何挑選? 心臟內科權威黃瑞仁醫師詳解|名醫在Heho. Watch on. (若有更多疑難雜症,歡迎在影片下方留言告訴我們,我們會再替大家解答唷! 要不要裝心臟血管支架? 心血管狹窄超過70%建議裝! 輔大醫院院長暨心臟內科權威醫師黃瑞仁表示,目前全世界醫學標準以心血管狹窄 70%以上,就建議置放支架;置放支架主要可以減輕病人心絞痛症狀、降低急性心肌梗塞風險、以及延長病人的生命。 短影音看這 (11/21解鎖🔒)

  2. 2021年7月18日 · 台灣心肌梗塞學會理事長暨高雄榮總重症醫學部主任黃偉春就提醒如果出現相關症狀千萬要馬上就醫別覺得自己還可以撐著」,才能抓住搶救的時機黃偉春表示因為疫情的關係很多患者都不敢來就醫很明顯發現近一個月急診救治的心肌梗塞病人的病危比例提高有些病人到院已休克甚至心跳停止。 但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每延誤 30 分鐘治療,死亡風險將增加 7.5%。 但根據台灣 40 家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數據顯示 , 2020 年 2 至 4 月的新冠肺炎大流行期比起 2019 年同期,病人因急性心肌梗塞發作至醫院救治時間,從 142 分鐘提高到 180 分鐘,多拖了近 40 分鐘才就醫。 心臟疾病還是現在十大死因的第二名,而且比率逐年升高。 症狀發生之後的黃金搶救期怎麼算?

  3. 2021年1月7日 · 第一步驟是聽個案說有什麼不舒服,屬於個案主觀上的感受,再來是客觀上有什麼表現,看看是否與主觀的感受吻合,第三步驟則是探討邏輯上通不通,醫師會用問診的方式,看看個案來診的動機,從他的生活上來觀察是否符合個案所描述,接著再將情況相對應到需要做的檢查。 許寬立也補充:「重點不是在於要做多貴、多精密的檢查,重點應該放在需要做什麼樣的檢查,像是通常一個頭痛的個案不會需要做到電腦斷層攝影去檢查自己是不是有長 腦瘤 ,這也是為什麼需要醫療分級的原因。 」很多疾病都是需要用慢慢排除的方式,才能證實疾病的存在。 文/莊筱彤 圖/蘇鈺婷. 延伸閱讀. 愛吃早午餐、宵夜當心了! 研究:進食時間紊亂增加心臟病風險. 動脈硬化是老化現象,但高血脂、抽菸會加快硬化速度! 血壓低於標準值怎麼辦? 讓心臟內科醫師來說明!

    • 靜脈曲張是什麼?
    • 為什麼會有靜脈曲張?
    • 靜脈曲張很嚴重嗎?會有哪些併發症?
    • 靜脈曲張要如何治療?

    「靜脈曲張」顧名思義是指靜脈不正常的擴張。 血液流向腳部、再流回心臟的時候,需要抵抗地心引力才有辦法順利回流,所以靜脈內部會有瓣膜作為閘門,讓血液可以慢慢流回心臟,不會再往下。但當靜脈變形,閘門關不緊,血液就會滯留在腳部靜脈,形成水腫,就變成「靜脈曲張」。

    林口長庚醫院研究發現,根據國外文獻,靜脈曲張的發生率約為 23%,是很常見的疾病,產生原因主要如下: 1. 遺傳(有家族史) 2. 年齡(較年長者) 3. 外傷 4. 性別(女性) 5. 生活型態(工作常久坐或久站) 6. 懷孕

    根據林口長庚醫院研究,在台灣因靜脈曲張至醫院尋求診治的民眾不到 1%,可見許多患者往往輕忽此疾病的嚴重性。其實靜脈曲張會導致下肢血液循環不良,因此形成血栓,甚至血栓緩慢回流到肺部,就會引起肺栓塞、呼吸困難、心臟衰竭等問題,如果有任何靜脈曲張的症狀,都應該要及早就醫。 1. 永久性的腿部腫脹、疼痛,需要一輩子穿著彈性襪 2. 周邊動脈疾病,如腳中風 3. 腿部潰瘍,出現久癒不合的傷口 4. 肺栓塞

    靜脈曲張治療的手段很多,目前以口服藥及外用藥對治療效果有限,坊間流傳的抬腿、放血及按摩等方式,改善效果也不佳,醫療級的漸進性彈性襪雖然會有改善,但僅能控制現況及預防繼續惡化,無法根本治療。雖然有傳統的血管勾除手術,但必須住院、全身麻醉,術後也常伴隨一些副作用。 但林口長庚醫院研究發現,如果以「新式微創血管內手術」治療,可有效減少發生嚴重併發症近一半的機率,安全性也相當高;這項研究成果並榮登 2021 年 3 月國際著名醫學期刊《循環》(Circulation: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上,第一作者皮膚科醫師張學倫說,靜脈曲張新式微創手術目前主要有 2 種方式: 1. 雷射:藉由導管用雷射直接燒灼病變靜脈的血管壁,術後病人稍有腫漲感,但成功率高達 95% 以上...

  4. 2018年3月6日 · 抗組織胺是常見用藥,當民眾發生過敏反應,例如:過敏性鼻炎或是 蕁麻疹 ,醫生通常會開抗組織胺類的藥物來舒緩民眾過敏反應發生的種種不適症狀,但也連帶產生了不同反應的副作用,例如:有些人吃完藥後變得愛睏或上廁所便祕及排尿不順。 因此,今天就來談談抗組織胺的故事。 抗組織胺如何抗發炎反應? 抗組織胺能干擾組織胺的接受器;組織胺接受器分布在身體全身,例如:內皮細胞、中樞神經、感覺神經末梢、血管平滑肌、支氣管平滑肌、外分泌腺、感覺神經末梢、腸平滑肌等;組織胺的接受器像一個特殊形狀的鑰匙孔,當受到專屬的組織胺刺激,就像鑰匙插入鑰匙孔後,會產生很多過敏反應的症狀。

  5. 2019年2月28日 · 醫師詳解6種藥物的使用法. 日期:2019 年 2 月 28 日 作者: 盧映慈. 馬偕醫院總院副院長葉宏一說,許多患者會認為「西藥傷腎」,因此拒絕吃藥,或是認為自己有達到標準,就不願意服藥,其實這些都是不對的想法,反而會讓自己復發心血管疾病的機率變高,有猝死的風險。 降血脂的用藥太保守. 目前降血脂藥物以他汀類(Statin)為第一線用藥,而且經過臨床研究證實,可以最有效的降低低密度 膽固醇 、以及心血管疾病風險。 葉宏一說,其實這類藥物會引起的副作用非常低,只有少數的病人會有肌肉痠痛的問題,另外在肝病患者身上的使用也要特別小心。 「但現在的用藥還是太保守,很多人會以為,自己只要有在吃藥就算是在控制了,但膽固醇沒有達標,都不算數。

  6. 2021年8月3日 · 心肌炎簡單來說,就是心臟的肌肉發炎。 陳玠宇表示,「會造成心肌炎的原因還多的,有可能是病毒感染,包括克沙奇 B 病毒(coxsackievirus B)、伊科病毒(echovirus)、腺病毒(adenovirus)、愛滋病毒(HIV),除了感染之外,其他發炎性疾病如風溼熱、川崎病、自體免疫性疾病,或是某些毒物、藥物、黴菌及寄生蟲,都會造成 心肌炎 。 陳玠宇解釋,「用流行感冒舉例,為什麼有人得流感會造成心肌炎呢,原因就是一般流行性感冒的病毒是遍佈全身,但是因某些病毒容易在特定位置大量寄生,而如果剛好位子在心臟,就會引發心肌炎。 自己的身體要自己注意.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