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7月14日 · 引發此次長庚風暴的除了急診還有骨科以16年前骨科忘年會上收受廠商禮品應連帶負責遭免職的脊椎治療權威長庚前骨科醫師陳文哲也爆出因為處理了李石增沒看好的病人才遭牽強的理由剷除異己」,甚至神外想併掉骨脊椎科

  2. 2015年12月15日 · 」八仙塵爆已近半年,當時電視畫面瘋狂轉送急診室的畫面──擁擠的病床上、哀號的病人、奔跑的醫護人員、心急如焚的家屬們,宛如難民營般的景象彷彿還歷歷在目,你還記得嗎? 但這並非是重大災害發生時才會出現的狀況,走進各縣市的大型的教學醫院以及醫學中心,多數每天仍然上演著這樣的劇情,背後其實隱含著嚴重的醫療危機,跟生活在台灣的每個你我都相關。 我們製作了台灣第一款急診室新聞遊戲,事前訪談了多位醫學中心的急診室醫師,將他們每天緊湊的工作真實情況融入遊戲中,希望透過遊戲與報導,讓所有人真實體驗與理解急診室難以想像的忙碌以及壅塞程度。 記者/陳貞樺 攝影/余志偉 遊戲製作團隊/吳泰輝、吳政達、陳貞樺、蔣宜婷. 「如果你沒看過難民營,那就來急診室走一遭吧。

  3. 2017年8月21日 · 2012年勞工節,一群醫師走上街頭爭取勞動權。 (攝影/吳逸驊) 成立時間:預計2017年9月初成立. 目前行動:揭露並檢舉醫院與醫師間,要求新進醫師繳上萬保證金的不平等契約. 進行中項目:預計蒐集全台醫學中心、台北市教學醫院的醫師契約;累積會員. 未來目標:1. 協助會員申訴、處理勞資爭議;2. 醫師契約簽署諮詢;3. 團體協約. (整理/鄭涵文、楊惠君,設計/黃禹禛)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 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 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4. 2017年8月21日 · 長庚急診風暴掀起的藍色革命. 2017.8.21 最後更新. 革命,往往是擦槍走火;但環境,勢必積弊已久。 2017年6月底,長庚醫院為整頓急診將2名前主任免職,47名急診醫師憤而集體請辭,50多家醫療院所公開聲援,從搶救急診到搶救醫療專業,單一醫院的紛爭,發展成全面性的醫療變革聲浪。 事件形成的背景到引爆的能量,即是近20年來醫療環境惡化積累的醫療人員巨大焦慮與反彈:醫療機構利潤優先、專業靠邊;被視為「金飯碗」的醫師,一夕間成失業人口的衝擊,醫療工作的使命與核心價值被逼至絕境。 藍色,是急診團隊的工作服、也是醫療從業人員現下的心情。

  5. 2020年9月27日 · 擔任醫學院評鑑委員會主任委員的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醫學教育講座教授賴其萬指出,身體診察是診斷的核心,是醫師最需要花時間去做的工作,聽病人主訴症狀,再依這些做出專業判斷,是否需要進行相關的檢查確認或開立藥物; 賴其萬認為, 。 「健保開辦10週年時,我從美國回到台灣,就看到診察費給付的問題,裡面還包括同工不同酬:有些科別相對單純,一個診可以看100個,像精神科、神經科等病人較複雜的科別,初診病人至少要看45分鐘,一個早上只能看10幾個病人,不同科醫師同樣看一個門診下來,領到的酬勞差多少? 」但當時有健保局官員回應他,「不過醫院已經有個『成功的』經營模式了」,讓他無言。

  6. 2015年12月16日 · 很多急診專科醫師都說,急診室是醫療系統的最後一道防線,在這個以病人為中心的地方,醫護不能限制病患看診,也不能限制人數。 但原本立意良好,為了幫助急重症而設立的專科,現在卻因為這個「初衷」,遇到難解的挑戰。 我是無敵鐵金剛. 「不好意思我可能邊吃邊講,這是我今天的第一餐,」剛從台北醫院急診室下班的金冠成醫師,露出略帶抱歉的笑容說。 此時已是晚上8點多。 其實一整天下來能吃一餐還算好,在急診室每一分鐘都是病人的黃金時刻,面對源源不絕的病患,整天無法吃東西也是常有的事。 急診室醫師的工作時間是12小時輪班制,下班後就不需值班。 但醫生必須隨時可以連絡上,出國也要報備,如果有重大災害發生,還是會被召回支援。 因此,雖然工時固定,但這樣的輪班制度背後仍藏有不少的辛酸。

  7. 自創另類癌症療法的醫師許達夫最終「不予懲戒」,醫療自律機制無作為,反成為游走醫療灰色地帶者的「護身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