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 高溫資訊

    • 天氣高溫炎熱,明(9)日臺南市、屏東縣為橙色燈號,有連續出現36度高溫的機率,請加強注意。臺北市、臺中市、彰化縣、南投縣、雲林縣、嘉義市、嘉義縣、高雄市為黃色燈號,請注意。

      發布時間:07/08 17:47

  2. 2024年6月24日 · 1. 體溫升高. 患者核心體溫多在40℃以上;皮膚紅熱且幹燥無汗。 2. 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也是熱射病的主要特徵,如譫妄、嗜睡、昏迷等;還可出現其他神經系統異常表現,包括行為怪異、出現幻覺等。 3. 其他症狀. 頭痛、惡心、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肌肉痙攣或無力。 中暑症狀. 仁安醫院急症科顧問醫生老永基曾接受訪問時指,當人體無法有效散熱,便有機會出現較輕微的熱痙攣(又稱熱抽筋)、嚴重的熱衰竭(Heat exhaustion)及可致命的熱中暑(Heat stroke)。 熱痙攣:主要是肌肉出現不由自主的抽筋,患者只要休息及補充水份便可以好轉。 熱衰竭:若發生熱衰竭則「開始危險」,體溫漸升,並可出現頭暈、頭痛、作嘔、心悸或氣促等徵狀,只是神智仍然清醒。

  3. 2024年6月27日 · 10大重點避免中暑持續惡化. 黃軒醫生續指,當身體核心溫度超過40°C,身體處理熱量的機制也會隨之喪失,同時流失了大量體液、排汗功能完全停止,造成中暑,此時死亡率高達30%至80%。 他表示,中暑和熱衰竭最大差別除了身體核心溫度的分別,也包括中樞神經系統症狀如步態不穩、意識混亂、分不清時地人、譫妄、抽搐、癲癇發作、昏迷等。 點擊圖片放大. +9. 醫生提醒大家,在夏天戶外活動時,務必要注意熱傷害4大症狀「熱水腫 、熱紅疹 、熱痙攣 、熱昏厥」,他們都是身體所發出的警號,避免進一步演變成熱衰竭或中暑;而做好預防措施,就是最有效避免熱傷害的方法: 避免最炎熱的時間外出,尤其是上午10點至下午4點之間; 穿著透氣、吸汗的衣物,並選擇淺色以反射陽光; 確保補充足夠水分,以防脫水和電解質失衡。

  4. 2021年5月24日 · 天文台表示,受高空反氣旋影響,未來兩三日廣東沿岸持續酷熱,今日最高氣溫也達34度。 但一道低壓槽會在明日稍後靠近廣東,該區有驟雨,預料活躍的偏南氣流會在本周中後期為華南帶來不穩定天氣;本周四起一連6日大致多雲,有幾陣驟雨,局部地區有雷暴,氣溫稍降至28至31度。 根據天文台資料,氣溫最高的5月是1963年,達攝氏35.5度,故今年5月已打破當年紀錄。 天文台科學主任譚曉晴解釋,昨高空反氣旋影響較強,天氣較穩定,普遍晴朗及陽光普照,故較熱,而人口及樓宇較密集的市區氣溫或因而較高。

  5. 2023年3月7日 · 天文台今(7日)發布2023年全年展望,預計今年全年平均溫度偏高,或達到最高氣溫紀錄首十位,並預計今年會有約4至7個熱帶氣旋進入本港500公里範圍,屬接近正常。. 天文台表示,拉尼娜在過去個多月繼續減弱,綜合最新的海洋觀測資料及世界各地多 ...

  6. 2023年7月21日 · 男子高溫下戶外工作5小時,突胸悶四肢無力,體溫直飆38.6 確診熱衰竭。 天氣炎熱,戶外工作一定要小心中暑。 近日,台灣一名45歲王先生從事4至5小時的戶外工作後,突感到呼吸困難、胸悶、肢體無力,被緊急送往醫院後體溫已高達38.6℃,並確診熱 ...

  7. 2018年5月20日 · 全城熱到爆,本港連日受高空反氣旋影響,天氣非常炎熱,天文台今日(20日)下午錄得最高34.5度,破今年最高溫紀錄,亦成為天文台有紀錄以來,5月第3最高溫紀錄,新界北部直逼36度。

  8. 2023年7月25日 · 點擊圖片放大. +3. 朱柏齡指出,婦人中暑病情已十分嚴重,已導致肌肉酵素指數一度從正常的300以下飆升至接近2萬,引起橫紋肌溶解症,且血管內皮細胞亦被破壞,同時造成血小板下降及肝指數上升,目前仍需在加護病房留醫。 他之後又向婦人詢問,結果發現她平日在家中不開冷氣。 其實婦人早於昏迷前兩天,即上周三(19日)已開始出現胃口不佳、精神不濟、反應慢等症狀,但她當時卻不以為意,最後導致中暑緊急送醫。 為何年長者比一般人更容易中暑? 朱柏齡解釋,指主要原因有3: 年長者排汗功能不佳,容易將熱累積在體內,從而引發中暑或熱衰竭. 不少年長者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等疾病,一旦心肺功能不佳,便會影響體內散熱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