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9月24日 ·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駛向全球的中共大外宣機器,如何把「小粉紅」與「紅色App」武器化? (攝影/REUTERS/Aly Song/達志影像) 當各國仍忙於對抗疫情,中國政府卻持續建造、強化官民聯手的巨大輿情產業,要扭轉世界的認知。 他們早在2017年開始在社交網站上操縱資訊、購買大量帳號,並外包各種輿論服務給中國和中國之外的台灣、澳洲、美國的行銷公司和網紅,讓他們接力中共官方的文宣,或在24小時內對不利中國的訊息提出反擊、摧毀消息源頭⋯⋯。 這個「中共製造」的輿情產業持續壯大,也影響了人們對 香港反送中運動 、 COVID-19(又稱武漢肺炎、新冠肺炎) 、中國治理模式、中美/中台關係的看法。

  2. 2022年2月23日 · 1947年事件發生不久後,來自中國的版畫家 榮燦 刻下的這幅景象,成為至今唯一關於二二八當下的視覺紀錄。 然而,在白色恐怖時期,榮燦32歲的生命嘎然而止,與其有關的一切變成巨大空白。 透過藝術家梅丁衍於1990年代中期的獨立尋訪與調查,我們重返孕育這幅畫面的時代,了解藝術家在當年留下的珍貴抗議身影。

  3. 2019年4月22日 · 《報導者》同時直擊全球第三大民主國家印尼,連三年GDP成長超過5%的東協市場,正遭遇極大的社會分裂。 高人氣的總統佐科威在網軍攻擊下,遍體鱗傷地連任,但連三年的各級選舉,不但政黨僱用各種網軍,連警察等行政部門也開始用起網路傭兵。 印尼「自產自銷」的網軍,如何在2.7億人口裡點燃宗教、種族偏見的火藥庫? 這群隱身的網軍是誰? 他們操弄網路民意的邏輯和方法為何? 網軍怎麼看待自己做的事、對社會和世界帶來的影響? 為什麼他們之中有為數不少的人,受訪時體認不到「與惡的距離」,反過來指向輕易分享訊息的人們? 他們為什麼這麼說? 在政府、社群平台、網軍與人民互相指責、互踢皮球的時代,到底誰該為惡化的民主負責? 這是一個等待啟蒙的時代,媒體、政府、公民,都需要轉型。

  4. 第一招. 一分鐘清單,檢查資訊真偽. 想對抗不實資訊,首先要先認出它們。 看到聳動標題,不要急著轉貼,先根據下列 清單 檢查真實性: 確認連結是否偽造: 許多散播不實資訊的網站,都會故意仿冒知名新聞來源的網址。 點開網站時,先看看網址的結尾處,如果看到「.co」結尾的網站,很可能就是某個「.com」網站的仿冒版。 檢查來源是否為你熟悉的組織或平台: 確定文章來源是具有公信力的網站或媒體,而非來路不明的內容農場。 把網站名丟上Google搜尋、或者點開Facebook連結右下角的「關於」區塊,都是簡易的確認方式。 注意文章格式是否不尋常: 如果發現網站充滿錯字、或奇怪的排版,就要小心,是否是公信力不足網站或不實資訊網站。

  5. 2020年2月27日 · 2019年12月8日,國際人權日前兩天,台東均一實驗中學裡由老師扮演的憲兵長官,下令「憲兵」們逮捕參加讀書會的「學生」,他們被迫面向圍牆跪下,脫下鞋襪,雙手置於後背。 接著,「憲兵」們拿出一條棉布蒙住「學生」的雙眼,再用一塊麻布套在頭上,以繩狀塑膠袋纏繞,打結固定在他們的後腦杓。 時光像是突然倒回到50、60年前,台灣在戒嚴時期,國民黨政權系統性地搜查和捕殺政治抗爭者。 案例1:教師打造「擬真體驗」,讓學生重返白色年代. 「憲兵」押著的「學生」,被迫彎著身子行走,只能靠著聽覺和觸覺在黑暗中判斷方向感。 雙腳失去鞋襪的保護,加深了他們對觸覺的敏感度,踩上天堂路、踏過水灘、上下階梯,地面的冰冷由腳底直搗心中,化成對未知的恐懼。 短短十幾公尺的走廊,彷彿走了幾百公尺遠的漫長。

  6. 設計|禹禛、吳政達. 媒體合作夥伴: 《報導者》追蹤數月,揭發藏身在網路背後帶風向的「資訊戰商人」真面目。 他們之中有些是握有數據和技術的政治行銷公司,也有操弄Facebook和Google演算法的工程師,政治和企業主向他們下單,讓他們在言論市場裡,操作不平等的訊息戰。

  7. 2023年5月14日 · 在台灣,這個工作是由全台約1,000名負責巡視山林的守護者── 俗稱「巡山員」的森林護管員們 負責。 每隔幾天,巡山員會入山待個一晚到一週不等。 夜晚,他們靜聽有無鏈鋸的聲音;白天則在山野中移動,探查切鋸痕跡。 他們是山林被破壞的第一線見證者,也目睹盜伐者的組成樣貌轉變,從漢人、 原住民 ,到如今看見 失聯移工 加入⋯⋯跟著一位原住民巡山員之眼,我們一起走進利益與欲望交織的迷霧森林。 (本篇報導漫畫改編自受訪者口述經歷,並綜合採訪見聞。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