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8月18日 · Q8月20日還路於民大遊行最主要的主張為何? YC: 「還給行人本該擁有的步行權利」是我們最根本的主張。 我們要政府落實人本交通,讓行人免於死傷,擁有安全移動的未來。

  2. 2023年8月22日 · 城市治理. 820遊行網路迴響汽車先行的都市規劃危及行人安全亦不利淨零減碳. 8月20日還路於民遊行人潮中不乏家長帶著兒童訴求更安全的街道圖片來源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 2023-08-22. 文・許靜之. 9400. 「還路於民大遊行」上週日在凱道落幕,主辦單位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表示,超過30個政黨或民間團體報名參與,估有2.5萬人湧上街頭表達訴求。 由於民怨沸騰,政府在遊行前兩日緊急端出《道路交通安全基本法》草案與〈行人交通安全政策綱領〉,在2030年前降低死亡人數30%,在法理上跨出一大步。

  3. 2019年7月6日 · Reuters計算香港遊行面積為14萬5,000平方公尺人口密度從每平方公尺1人到7人都有同時塞滿需要約11萬6,000人到58萬人。 史提爾強調:「群眾統計的重點在於風險管理,掌握人數、了解可容納性與人流,才能確保群眾的安全。 不過,就像演唱會的搖滾區人口密度會比較高,後排則較低一樣,遊行路線每一處的密度都不盡相同,使得統計往往有落差。 另外,遊行中間才新加入的人,或是走在周邊街道的群眾,都無法被計入。 廣告. 紐約時報 則以空拍記錄下當天的人潮,再拼貼照片以呈現當天遊行規模之龐大。 從照片來看,香港的建築稠密、道路寬度不一,部分遊行路段過於擁擠,人群就往鄰近的道路分散。 另外,各路段人群的密度也不相同,若以人口密度的方式計算,將導致結果與真實狀況有出入。

  4. 2020年,台灣行人死傷人數突破1.7萬人,平均每小時就有近兩人傷亡——這個數字已創下紀錄。. 回看二戰後的台灣,城市長出一條條錯綜的汽機車道,方便市民快速通勤。. 然而,隨著車輛數量增加,還有不完整的大眾運輸系統、難以順暢行走的步行環境,使 ...

  5. 2023年8月20日 · 本次遊行提出五大訴求包含健全人行設施改革駕訓與考驗制度執法捍衛行人路權重建交通法制與零死亡願景呼籲政府達成2030死傷減半2040死亡歸零」。 (延伸閱讀| 【還路於民大遊行獨家專訪】他們為何發起遊行? 五大訴求是什麼? 王國材承諾,在明年底前,將優先改善600處全國易肇事路口。 他表示,為行人打造安全的交通環境,身為交通部長責無旁貸,並在台上鞠躬致歉。 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拉起「馬路不再是虎口,人本交通起步走」標語布條,帶著孩子一起參與遊行。 圖片來源:許靜之攝. 三條遊行隊伍在下午四時陸續出發,民眾舉起「止殺行人」布條表達訴求。 圖片來源:許靜之攝. 郭台銘表示,自己半年內就有兩次差點被大車撞上的經驗,政府應負起改善道路交通的責任。

  6. 2023年10月5日 · 歷史社會學家彼得・諾頓(Peter Norton)在《交通戰爭》(Fighting Traffic)中指出,「行人穿越道路法」這個用來規訓行人應該如何走路──汽車本位思維──的法源,是1920年代美國車商及相關利益團體遊說政府之下的產物。 在接下來的一個世紀,亂走路的「樫鳥行人」(jaywalker,意近台灣的「馬路三寶」)形象深植公眾腦海,行人車禍的公眾輿論也從對汽車感到憤怒,逐漸轉為譴責行人。 今天,我們仍舊能在台灣的新聞媒體上看見「某公家機關表示,有多少比例的行人事故主因行人違規」的標題,在在明示某些行人的死是「咎由自取」「死有餘辜」。

  7. 2023年7月20日 · 首頁. 公共治理. 城市規劃. 為什麼中南部學生需要自己的交通改革遊行?. 寫在7/22遊行之前. 中南部學生發起行動邀請民眾分享北部以外地區的行走經驗上街捍衛行的權利。. 圖片來源:下一代學生行人路權聯盟. 2023-07-20. 文・王晉謙(「下一代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