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1月25日 · Toyz 遭痛毆頭部腦震盪! 醫師:頭部最怕這兩種傷害. 日期:2024 年 1 月 25 日 作者: 王芊淩. 實況主 Toyz 因為批評醋飯不好吃,讓網紅超哥一氣之下痛毆 Toyz 一頓,雙方鬧上社會版面,Toyz 更公開自己診斷證明,指出頭部腦震盪、挫傷及撕裂傷縫了 11 針,頭部是人體重要的部位,最怕受外力重擊。 復健科醫師提醒:「一般腦震盪多屬暫時性的損傷,多數症狀皆會隨著時間改善。 不過若為顱內出血、創傷性腦損傷等,就是屬於嚴重頭部外傷。 腦震盪該擔憂嗎? 大多數可隨時間改善. 不論跌倒頭部撞到、外傷,大家總會直接想到會不會「腦震盪」?

  2. 2023年10月30日 · 1. 下視丘、腦下垂體或腎上腺的功能受到影響. 人體內可體松的調控來自於下視丘-腦垂體-腎上腺系統(HPA axis)。 下視丘與腦下垂體可以視為上游器官,最終會分泌出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這個激素的作用器官為腎上腺,會讓腎上腺製造出可體松。 在這個三個器官形成的系統中,只要其中一個地方的功能受損,都可能會導致體內可體松不足。 例如腦部發炎或缺血、手術或全腦放射性治療造成下視丘或腦下垂體功能低下;腎上腺感染、外傷或被免疫系統攻擊造成破壞,都可能讓體內可體松的產量不足,產生低下的症狀。 2. 藥物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現今免疫療法為癌症治療帶來新契機,但也有可能造成腦下垂體功能異常,進而引起下游的腎上腺無法製造出足夠的可體松。

    • 「耳朵暈眩」伴隨聽力改變、耳鳴、眼顫,「耳疾」是關鍵
    • 天旋地轉!「姿勢」改變讓你越來越暈
    • 耳鼻喉科的炸彈!中風偽裝成內耳暈眩

    日本暈眩平衡專家肥塚泉在著作中《耳鼻喉科名醫告訴你,最新暈眩症療法》提到,很多人以為頭暈是腦部出問題,但事實上70%的暈眩都是耳朵所引起,與腦部相關的只有10%左右。 頭部所引起的中樞性暈眩,跟耳朵引起的還是有差異,除了有旋轉的感覺之外,台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耳鼻喉科醫師余育霖醫師說:「在臨床上還有其他明顯症狀,耳朵所引起暈眩常常會伴隨著『聽力改變』、『耳鳴』的情況。」 除了耳朵聽力上有明顯的改變之外,眼睛上也可看出端倪,醫師會進行耳膜檢查外,觀察眼睛會不會震動。余育霖醫師說明:「如果患者的眼睛會震顫,會像鐘擺一樣左右快速動,可以去分有沒有快相、慢相,基本上眼睛顫動分快慢相,而且是水平的話,就有可能周邊耳朵所造成的眩暈。」

    此外,耳朵暈眩因為大多是內耳半規管的問題,通常也會跟「姿勢」有很大的關係。對此余育霖醫師進一步解釋:「比如說,當頭快速轉頭或是側躺的時候,會感覺到更暈眩,且通常時間不會太久。」 此外,頭部暈眩和耳朵暈眩對患者感受度也不同,余育霖醫師說:「耳朵造成的眩暈會比較暈,民眾主訴說天旋地轉、感覺東西一直在轉、或快速的左右動;中樞性暈眩則是頭重重的、整個人飄飄浮浮的。」

    通常腦部造成暈眩不會有耳鳴、聽力下降等耳疾的症狀,但唯一一種情況是患者明明是腦部中樞性的眩暈,但表現出來卻是一個耳朵暈眩症狀,被視為是耳鼻喉科的炸彈之一。 余醫師分享曾經有一起個案,患者表現跟內耳眩暈完全一樣,聽力掉、很暈眩,但是他其實是中風。一開始可能只是塞住神經附近的小血管,但暈眩且持續了兩天都沒好,發現患者看東西出現複視,醫師發現這應該是腦部中風,照過核磁共振發現小腦出血。 余育霖醫師強調:「假使是耳朵造成的眩暈的話,通常在服藥兩天之內大多會緩解,假設超過兩天後要考慮其他中樞的問題。」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你是「暈」還是「眩」?神經內科醫生教你用症狀判別掛哪一科 一站起就天旋地轉!常常「眩暈」要小心中風、腫瘤前兆 年紀輕輕常頭暈、偏頭痛,成大醫:可能是前庭性偏頭痛惹的禍

  3. 2020年8月13日 · 學會放鬆肌肉的幾個技巧. 張朝凱說,假性近視通常是因為長時間用眼,導致負責調節眼睛的睫狀肌過度緊繃、僵硬而導致肌肉痙攣,讓為了看近而變厚的角膜、水晶體暫時無法恢復到放鬆的狀態,所以只要懂得放鬆肌肉,假性近視就可以慢慢恢復。 「睫狀肌既然是肌肉,那平常幫助放鬆肌肉的方式也有效,像是熱敷、輕輕按摩眼睛周圍,還有增加肌肉的彈性、血液循環也很有幫助。 」張朝凱說。 張朝凱也提到,除了這些方式之外,其實眼睛雖然小,卻非常需要大量的營養素,如果能補充足夠的營養,其實也可以幫助眼睛放鬆。 維生素B群:幫助視網膜、角膜正常代謝,恢復一般狀態。 鈣質:消除肌肉緊張、增加肌肉彈性。 花青素:抗氧化,增加肌肉血液循環,減輕眼睛壓力。

  4. 2019年9月22日 · 25歲的鄭小姐工作認真,卻經常無法在時間內完成工作,也常常出錯,受到長官及同事責備,讓她相當氣餒、焦慮,甚至害怕上班,但也察覺自己可能生病了,於是到醫院求診,經醫師診斷發現患有「成人注意力缺失症」,服用藥物一周後,鄭小姐的專注力明顯改善,工作也順利上軌。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身心醫學科主任王明鈺表示,鄭小姐在工作上無法持續專心,詳細詢問後發現,「她小時候其實就容易發呆、分心、粗心,忘東忘西,只是因為在課堂上不吵不鬧,所以沒有被師長發現。 」進一步排除其它可能造成專注力缺失的原因,如癲癬、內分泌、 憂鬱症 、躁鬱症等,確診是「成人注意力缺失症」 (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簡稱ADD)。

  5. 2023年9月12日 · 國健署說明,「乳房 X 光攝影」可用來偵測乳房的鈣化點或微小腫瘤,發現無症狀的零期乳癌,是目前國際上經實證有效的乳癌篩檢工具,國內研究顯示乳房 X 光攝影可以降低 30% 晚期乳癌發生率,並減少 41% 的死亡率。 台北榮總放射線部主治醫師賴亦貞強調,早期乳癌無法自己觸摸到,超音波也無法觀察,因此透過 X 光攝影偵測乳房是無可避免的醫療行為。 但為了獲得清晰影像,並減少輻射劑量,過程中必須將乳房夾緊,以減少乳房組織重疊,婦女可能會感到疼痛而害怕做檢查,目前仍有約 3 成 5 的 45 歲至未滿 70 歲婦女從未接受過乳房 X 光攝影。 另外,現在新型的乳房攝影儀器已大幅降低檢查的不適,賴亦貞提醒,可避開月經來潮時檢查,以免乳房因荷爾蒙作用漲痛,檢查時疼痛感疊加。

  6. 2021年8月20日 · 甲狀腺異常在台灣發生的比例約為每 1000 人當中有 1 人,發生機率女性大於男性,因為微量元素「碘」為甲狀腺素製造的原料,因此有些民眾會有疑問「是不是甲狀腺亢進就要少吃或不能吃? 」「甲狀腺低下就要多吃一點嗎? 」對此,國泰綜合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黃莉棋說:「只要是甲狀腺異常疾病都建議執行低碘飲食,而只有要進行碘 131 放射線治療的才需進行嚴格的『無碘飲食』。 甲狀腺異常都要低碘飲食! 甲狀腺異常包含功能低下或亢進、甲狀腺結節或 甲狀腺癌 ,都應該限制碘的攝取量。 至於為什麼甲狀腺機能低下的人也不應該多吃碘? 黃莉棋說:「甲狀腺低下多是因為自體免疫造成的,低下的原因是因為缺乏甲狀腺素,而不是缺碘,雖然甲狀腺素的原料之一是碘。 但碘過量還是會影響整體功能,所以過多過少都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