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美國

    30°17°
    19°C
    • Wednesday
      局部多雲
      30°17°
    • Thursday
      局部多雲
      31°15°
    • Friday
      晴朗
      32°19°
    • Saturday
      29°17°
    • Sunday
      雷雨
      27°17°
  2. 31公分的數字看似不多,對雲林沿海卻是不斷疊加的壓力。 雲林縣水利處處長許宏博拿出從氣象局下載的潮汐資料解釋,每年農曆6、7、8月是潮汐最高的時候,又以農曆18日左右潮汐最高,閩南語俗稱「18流」,今年8月4日(農曆6月18日)適逢天文大潮,加上卡努颱風暴潮影響,一連串的巧合,導致這次的事件。 中央大學水文與海洋科學研究所教授吳祚任長期研究海嘯與暴潮,這次箔子寮水淹碼頭,他第一時間就在Facebook發文指出這很明確是暴潮。 他解釋,有兩個力量造成暴潮: 氣壓:颱風是低氣壓中心,局部的低氣壓會吸起海水,造成海平面上升,就像拿吸管喝珍珠奶茶時,一吸就會造成局部低氣壓,珍珠和飲料往上跑。 風:颱風在打轉時, 會將水一直往岸邊堆積,颱風的強烈風速往往夾帶巨浪,巨浪騎在暴潮上,輕易就能破壞海堤。

    • 天氣1
    • 天氣2
    • 天氣3
    • 天氣4
    • 天氣5
  3. 2021年6月13日 · 科學. 人物專訪. 防災. 讀者投稿. 美國東南部從5月2日跨夜到隔天, 在24小時內接連出現23起龍捲風 ,狂掃喬治亞、田納西、密西西比與德州,所經之處滿目瘡痍,近2萬戶無電可用;時隔數日, 中國華中與華東地區也傳出強烈龍捲風「暴走」災情 ,至少10人喪命,超過300人受傷。 隨著台灣也從5月進入龍捲風好發季節,文化大學大氣科學系副教授劉清煌看著外電報導,緊盯著電腦螢幕的氣象雷達回波圖,隨時準備出動獵捕龍捲風。 留美師從龍捲風研究世家,回台續當追風的人. 從研讀博士時期開始,劉清煌經常南北追風到深夜,休旅車滿是刮痕。 (照片提供/劉清煌)

    • 天氣1
    • 天氣2
    • 天氣3
    • 天氣4
    • 天氣5
  4. 2023年1月17日 · 2020年1月21日開始,台灣進入了漫長的COVID-19新冠疫情時代,口罩、隔離、快篩,封境,足足3年之久。 你還好嗎? 身邊的親人還平安嗎? 疫情3年,大家都失去了許多寶貴的東西,也被迫建立起新的生活守則和態度。 過去3年,光是官方統計數據,全台即有逾920萬人感染,平均每2到3人就有一人確診;更有1萬5千人不幸罹難,新冠病毒極可能是2022年國人第三大死因。 每一個數字底下,都是我們一起走過的路和必須面對的挑戰,《報導者》統整疫情爆發以來7個關鍵數據,解析數據下台灣防疫的利弊、以及與國際的差異。 數據1:感染率39.2% 與英美日相當,但實際感染人數可能為官方統計2至3倍. 回顧疫情在台灣3年,發生2次較大規模的群聚感染。

    • 天氣1
    • 天氣2
    • 天氣3
    • 天氣4
    • 天氣5
  5. COVID-19. 公衛. 氣候變遷. COVID-19(亦稱武漢肺炎、新冠肺炎) 疫情持續蔓延,全球至今仍籠罩在疫情陰影中。 許多科學研究顯示,在氣候變遷、全球暖化的影響下,未來只會出現更多、更嚴峻的流行病。 台灣已出現呼籲制定《氣候變遷法》的聲音,並在2020年12月初提出 草案版本 ,台灣社會能藉此反思公衛環境與傳染疾病之間的密切關係嗎? 「我是護理師,剛好是上班感染到的,我媽則是被我傳染的。 暖化帶來連鎖效應? 全球進入流行病時代. 「我們已進入了流行病的時代! 公衛的巨大挑戰:氣候變遷. 氣候難民的遷移,增加了接觸新病原體機會. 「最近幾波疫情爆發,顯示我們與大自然的關係已嚴重失衡」 所謂的溢出就是,當病毒跨物種地從非人類的動物載體轉移到人類,並且適應了人與人之間的傳播。

  6. 這真的很反常嗎? 還有哪些地方雨下得更誇張? 從氣象局數據爬梳過去紀錄,我們分析給你看。

  7. 2016年9月30日 · 但9月27日,風雨最大的夜晚,當時台灣的天空,卻只有長榮一家航空公司的飛機,從各國飛回台灣,其他航空公司都停飛。 拜網路科技發達之賜,透過即時全球飛航顯示軟體 flightradar24 ,讓所有人一覽無遺,甚至只要付費就可即時聽取任一航班的機長與塔台間對話。 網友在電腦螢幕以文字直播,看著一班班長榮航機,一次又一次地,嘗試降落失敗、重飛、在空中盤旋,或降落沖繩等機場,再伺機回航的飛行軌跡。 網友看熱鬧心態之餘,似乎都忘了每架飛機都承載了數百條寶貴的人命與背後的家庭。 幸好,當天晚上,沒有任何飛安事故,而當晚所有機組員所承受的壓力之大,恐怕不是外人所能體察的;但長榮比其他航空公司更敢於挑戰惡劣天氣,其背後的管理思維,恐怕才是更值得探討,畢竟機師只是執行管理階層下達的指令。

  8. 2024年因黃子佼事件而引起社會全面關注的兒少性剝削影像,《報導者》長時間調查,發覺一個「獵童網絡」在台灣持續擴大和變形。 一股新推波助瀾的勢力,竟是博弈業者。 更多獵童風暴文章.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深度調查報導必須投入優秀記者、足夠時間與大量資源。 歡迎您成為「《報導者》贊助夥伴」,一起為打造更好的社會及媒體環境努力。 贊助我們. 週六現場【Long Game】 陳子軒/社會運動與運動之間──尋找「入世」的運動員. 在運動員之前,他們也是公民。 當歐美多有運動員為種族、性別等人權議題發聲,我們卻總將運動員與社會運動、與政治加上隔板。 台灣體壇的普遍無聲與失語,顯得震耳欲聾⋯⋯. 精選書摘. 殺女的母親,與她的「危險心智」──司法精神醫學專家的暴力犯罪檔案.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