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作品. 留下的,終能戰勝遺忘.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 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 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在促轉會第二波刑事有罪判決撤銷公告前夕,記下台灣轉型正義先行者的身影。 相信你們所留下的,終能戰勝遺忘。

    • 陳君天過世1
    • 陳君天過世2
    • 陳君天過世3
    • 陳君天過世4
    • 陳君天過世5
  2. 已導致2人死亡、4重傷的台北「寶林茶室中毒案」,令全台人民過去一個多星期陷入食安恐慌。. 上週四3月28日晚上8點半,衛福部次長王必勝緊急 召開記者會 ,宣布從第一名死者體內首度驗出劇毒「邦克列酸」(Bongkrekic acid,原譯「米酵菌酸」)後,迄今不僅已 ...

  3. 2021年9月8日,黃春香終於返回自己被徵收而拆毀一半的住家。 半個多月前,交通部鐵道局中部工程處 第三度強拆南鐵最後抗爭戶黃春香家 。 拂曉中約60名聲援者的吶喊與黃春香的眼淚,擋不住警方強力破門,長達近10年的台南鐵路地下化引發的迫遷、開發爭議,終沒入寂靜。 城巿新的一天依然規律展開。 預計2026年,台南鐵路地下化工程正式完工,現代化的都巿將把舊的瘡疤緊緊縫合。 《報導者》攝影記者8年前開始接觸這場抗爭,沒料想竟目睹一場台灣 最漫長的公、私權對抗 。 8年間,從政策轉折到拆遷者、聲援者起落,鐵道邊的老社區未來勢將成一則都巿傳說,我們重新整理這一場抗爭影像紀錄,為都巿轉型的陣痛留存永恆的證據與記憶。 2012|號角響起.

    • 陳君天過世1
    • 陳君天過世2
    • 陳君天過世3
    • 陳君天過世4
    • 陳君天過世5
  4. 2024年3月14日 · 當年全台各地被捲動的年輕人,他們現在過得好嗎? 而10年來成長的「後318世代」年輕人,他們當前關心什麼? 當年太陽花學運不但點燃了無數年輕人的理想與熱情,從兩岸關係到台灣社會更留下深遠影響。 10年之後,《報導者》整理了太陽花學運迄今仍然深具意義的10個關鍵字,無論台灣社會如何演變,這10個關鍵字都值得被牢牢記住,藉此持續反思台灣未來發展方向。 而當318運動的青年參政熱潮逐漸消退後,「後318世代」似已失去了參與社運的動能,學生自治組織、異議性社團運作都陷入了相對低潮。 儘管如此,當前年輕人仍然關心與個人權益較為相關的公共議題,只是對他們更有影響力的已是影音內容、YT網紅,而不是學運領袖。

  5. 案件事實為:2009年的5月1號,一位71歲男性 ,在東京都足立區與66歲女性發生口角,前者以刀多次刺向後者,造成其死亡,檢察官求刑16年有期徒刑,最後裁判員判決15年。

  6. 2021年9月28日 · 作者帶領我們探究牡丹社事件,和事件發生後百餘年來受害者、加害者、救助者間的對遇、誤會、重逢和理解。. 《牡丹社事件 靈魂的去向:台灣與日本雙方為和解做出的努力》,平野久美子著,黃耀進譯,游擊文化. 作者並非以史料堆疊的形式安排文字,正因 ...

  7. 2022年4月27日 · 35歲的曾威量出身新加坡,作品卻多在台灣創作、發表。 他過去多以犀利的鏡頭,劍指漂泊的底層移工議題。 劇情短片 《禁止下錨》 ,拍出在台灣懷孕生子的越南移工無處可去的處境,在2016年同時拿下柏林影展奧迪(Audi)短片獎、金穗獎和台北電影獎;2017年的 《妹妹》 ,直指新加坡每年發生多起未成年緬甸籍家事移工墜樓事件,卻無人探問悲劇的源頭。 2020年,他進一步把鏡頭推往自身經驗, 《一抔黃土》 入圍第58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短片,以新加坡政府為擴建空軍基地強制遷墓事件作為背景,拍下父親幫奶奶遷墳的過程。 在國家機器底下,甚至連逝去之人,也成為「無根者」。 無根,是曾威量十數年間不斷叩問的命題。 父親是計程車司機、母親在市集賣早點貼補家用;曾威量在2010年來台灣學電影,一拍就是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