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7月4日 · AA人生. 健康焦點. 健康問答. 健康檢測. 課程活動. 嚴選商品. 特色內容. 首頁 / 專家專欄 / 其他主題. 瀏覽數 70,050. 醫師自己怎麼選擇醫師? 他建議先找「這兩科」 當一個人有幸、但無選擇地、生為這地球上人類的一份子後,他就走上一條無法回歸的單行道。 在這路程上,他一定會老去、生病,而最終會從這路程中消失。 2018-07-04. .文 / 日心. .出處 / Web only.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字級. 收藏. 分享. 當生病的時候,每一個人都會想要除去、減輕,或者控制疾病的進展。 這時候就需要醫師診斷、治療疾病,同時支撐你的心理,以免疾病縮短你的生命,並且造成心靈的受苦。

  2. 2021年4月22日 · 你因自己心情陰晴不定苦惱嗎? 或是為家人、好友情緒波動過大而擔心? 懷疑自己或身邊的人憂鬱、焦慮成疾,不妨先透過書或電影、電視劇來了解情緒疾病。 《康健雜誌》在情緒就醫指南專輯中,整理常見情緒及心理疾病參考書單及片單,供謮者參考。 2021-04-22. .文 / 邱淑宜整理. .責任編輯 / 陳祖晴. .出處 / 康健編輯部. .圖片來源 / Unsplash. 字級. 收藏. 分享. 憂鬱症. 推薦書單. (圖片來源 / 天下生活出版) 《 照亮憂鬱黑洞的一束光 》約翰.海利(Johann Hari)著,陳依辰譯,天下生活出版.

  3. 2015年3月16日 · 2015-03-16. .文 / 陳柏熹. .出處 / Web only. .圖片來源 / Unsplash. 字級. 收藏. 分享. 隨著媒體的報導與學界的宣導,近年來社會大眾對於自閉症的熟悉度提高,因此增加了就診評估的比率,而學界對自閉症的重視也提高了診斷的敏感度,這些或許都是造成盛行率上升的原因。 但除此之外,許多學者也開始懷疑,在這個環境急遽變遷的時代,環境因素是否也參與了自閉症發生率的改變? 2014年3月日本與越南學者合作,在著名的醫學期刊上發表了一篇探討 戴奧辛(Dioxin)污染與自閉症關聯性的研究 。

  4. 2024年4月11日 ·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是一種精神疾病患者在經歷重大創傷後會出現PTSD症狀如逃避過度警覺等4大核心症狀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診斷治療方式一次看。 創傷後壓力症(PTSD)是什麼?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也稱創傷症候群),英文是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縮寫為PTSD。 PTSD指的是當人遭逢重大變故、創傷事件後,因創傷重大而出現的一種嚴重身心疾患。 會造成PTSD的創傷事件五花八門,包括天災、戰爭、暴力攻擊、強暴或交通事故等。 值得注意的是,不論是自己親身經歷,或僅僅是目睹創傷事件發生,都有可能會致病。 PTSD的人口數可能超出你我的想像,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精神科網站指出,約有1~2.6%的人口患PTSD。

  5. 2005年8月1日 · 2005-08-01. .文 / 編輯部. .出處 / 康健雜誌. 字級. 收藏. 分享. 《梅約憂鬱症小百科》提供你更了解憂鬱症、以及治療的資訊。 憂鬱症經常是未被注意、而且沒有被治療的。 照護者常常未能將疲累、頭痛、疼痛、或是失眠這些生理症狀和憂鬱症聯想在一起。 而憂鬱的人,又往往會否認或輕忽他們的症狀,或把他們合理化,認為僅是壓力造成的。 許多人因為誤將憂鬱症的診斷聯結成人格或意志力的挫敗,而刻意不求助醫師。 縱然精神疾病帶來的烙印已經減輕,人們卻仍然會因為缺乏相關知識、擔心旁人的眼光、以及對隱私權的考慮,而不願意在需要時去尋求幫助。 不過,也因為對於醫師及一般大眾來說,憂鬱症已經比較廣為被接受是一種醫學疾病,對其辨認及診斷的機會也就隨之逐漸增加。 有哪些警訊?

  6. 2020年7月20日 · 我有個朋友的太太是日本人,他們住在米蘭附近,有個5歲女兒。 昨天,這對母女去超市,2名男子開始對她們大吼大叫,說都怪她們,要她們滾回中國。 恐懼導致我們做出怪事。 我出生的1982年,義大利出現第1個愛滋病患。 當時我的父親是34歲的醫生,他說,起初他和同事都不知道該怎麼應對,沒有人知道那是什麼病毒。 他們需要對確診病患開刀時,都帶了兩層手套以防萬一。 某天開刀時,感染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女患者手上的血滴到地板,麻醉師驚聲尖叫地彈開。 他們都是醫生,卻都嚇壞了。 面對全新的任務,沒有人有足夠的心理準備。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我們現在的狀況就像當年,人類紛紛出現各種反應:憤怒、驚慌、漠然、玩世不恭、不可置信、聽天由命。 真希望我們能記取教訓,努力比平常更謹慎、更友善。

  7. 2023年9月8日 · 1x. 新一代的化學治療藥物透過製藥結構的設計可藉某種傳輸載體化身為神奇子彈直接往癌細胞投射還能逼癌細胞把毒藥吞入肚飲彈自盡」,而且副作用比傳統化療藥低許多。 這是什麼樣的化療藥物? 癌症病人可以用了嗎? 2023-09-08. .文 / 鄧桂芬. .諮詢專家 / 林口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系主任張文震. .責任編輯 / 黃玟綺. .出處 / 康健編輯部.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字級. 收藏. 分享. 《孫子兵法》有云:「殺敵一萬,自損三千。 」這就是傳統化療藥物的致命傷,雖然注射後可以對付癌細胞,但也因藥物會經由血管到處亂流,進而傷害到正常細胞,包含骨髓、頭髮、黏膜或其他器官等,帶來大小不一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