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8月24日 · 願意了解教養方式的差異. 隨著時代進展、社會變遷,傳統上一代較為嚴格,重視紀律、尊重長輩和傳統價值觀。 他們可能更傾向於使用體罰或威嚇作為管教手段;新生代則傾向更加注重尊重孩子的意見、培養他們的自主性和理解他們的情感需求。 這個差異建立在社會文化的改變,過往需要刻苦耐勞、聽話從眾才可以好好在團體中生活下去;而新生代的人越來越注重個人感受、自我的意願跟選擇。 然而這種差異,很可能引起婆婆和媳婦之間的摩擦。 因為婆婆可能會認為新生代的教養方式過於寬鬆、缺乏紀律,而媳婦則可能覺得婆婆過於嚴厲,總是用指責的方式來對待下一代,不理解現代教養觀念的重要性。 這個時候如果可以開始練習「我願意」——願意開始了解不同時代的差異,這堵「你不了解我」的牆或許就有機會開始軟化。

  2. 23 小時前 · 同事 E 最聰明,一開始就說清楚講明白:「我願意 加價自己住一間,這樣最自在。」 原來從小小一個分房事件就可以看出每個人的個性。有的人隨和,和大多數人都可以自在相處;有的人嘴上說沒關係、心裡卻實在介意;也有人天生少了一根 ...

  3. 2018年2月22日 · 讓孩子學會接受不完美,大人請先練習「閉嘴」. 作者\Mella. 孩子需要有接受不完美的勇氣. 也就是說,他們需要接受自己會犯錯,並從錯誤中學習。. 希望給他的不是自己反射性防禦的生氣情緒與說教反應,而是 能讓他感受到對於不完美的他,依舊 ...

  4. 2021年10月15日 · 自己情緒失控,你願意跟孩子說對不起嗎?. 魚兒一家樂yo遊的可樂魚 更新於 2021-10-15. 看留言討論. 作者/魚兒一家樂yo遊. 一直覺得自己的情緒控管做得還不錯,也算是個很有耐心的媽媽,只是不太容易衝動發脾氣的我,卻還是忍不住失控了…. 這天 ...

  5. 2019年4月16日 · 一、情感的同理心. 情感/情緒的同理心(affective/emotional empathy)是一種能夠以適當情感回應他人情感狀態的能力。 這部分互動是意會的,我們會被對方感染情緒、陷入他的感受,或與對方共感共情,喚起自己過去類似的情緒經驗。 前者是被動被感染的,後者是主動與對方連結,類似「沒錯,能知道那種感覺。 近年來有論述提出,小心「同理心的濫用」,指的是我們過度進入他人情緒,化身情緒本身,被情緒主導,以無意識行為宣洩情緒。 如過度認同受害者痛苦情緒,不自覺化身正義魔人,打擊任何類似加害者形象的人。 二、認知的同理心. 認知的同理心(cognitive empathy)是了解他人觀點,他人如何理解事情的能力。

  6. 2024年5月25日 · 人天生的個性,當然自娘胎裡帶來就各不相同,但是 說話的習慣卻是可以改正的——重點是孩子必須知道「話該怎樣好好說」。. 推薦閱讀:和家人對話,不要老是站在自己的立場去溝通. 引導孩子好好說出自己的感受. 「他怎麼可能不知道這樣講話有 ...

  7. 2022年11月25日 · 「因為愛,所以我可以隱忍,我願意接受。 「我願意為了愛犧牲,不在乎自己。 然而,以為這樣的退讓可以換到幸福,這是真的嗎?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