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前十大持股
    比重
    8.80%
    6.26%
    5.62%
    5.61%
    4.54%

    資料時間:2024/05/01

  2. 2022年3月21日 · 央行估算,以全台負擔房貸餘額平均為 763 萬試算,此次升,每戶每年約將增加利息負擔 19075 。 邏輯上,利息負擔增加除了有助抑制投資客的炒作風氣,可能使首購族或換屋族怯步,造成整體房市需求減緩,進而使房價下跌。 但回看台灣歷史,升無法快速且明顯地壓抑房價. 然而,據信義房價指數的統計,自 2001 至 2021 年底,台灣平均房價在過去 21 年間漲了 3.6 倍。 從台灣歷史來看,連續升時期分別為,2003 年 7 月至 2008 年 6 月間,重貼現率自 1.375% 升到 3.625%,以及 2010 年 5 月至 2011 年 7 月,重貼現率自 1.25% 升到 1.875%。 也就是說,以歷史數據可觀察到,若將時間拉長,升趨勢並無法快速且明顯地壓抑房價。

  3. 2022年3月18日 · 1.央行升原因為何? 楊金龍多次強調台灣息須具備 3 條件, 一是國內物價情勢,二是主要國家升息動向,三是產業復甦狀況 。 他今天於理監事會後記者會開門見山地說「三要件已經符合」,且有必要抑制民眾的通膨預期心理。 首先, 台灣不僅面對輸入性通膨壓力,國內消費者物價上漲率(CPI)也持續攀高 ,已經連續好幾個月超過 2% 警戒,央行也上修通膨率預測值,CPI 及核心CPI 年增率分別從去年底預測的 1.59% 及 1.45%,分別上修至 2.37% 及 1.93%。 第二, 台灣調整利率決策時,必須考慮主要國家央行的動態 ,否則美國聯準會不動,台灣率先升息,會加劇熱錢流入。 不過楊金龍指出,根據最新國際金融情勢, 美國、英國已升息,歐元區也將結束購債,這項升息條件已經滿足。

  4. 2022年3月21日 · 中央社 2022-03-21. 央行表示,台灣 PPI 對 CPI 的影響多在當季呈現且不具持續性,因此無須過度擔憂,預估兩者漲幅將於年中回降。. 圖為台北市成功中繼市場。. (圖片來源:中央社).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中央銀行宣布升 1 碼,重貼現率調升 ...

  5. 2021年4月22日 · 老實說,台灣薪資確實有上升,但沒有跟上物價漲幅,才會長年讓人覺得薪資倒退。 過去 20 年來,台灣房價上漲了 3 倍,但台灣實質經常性薪資,去年才終於揮別倒退窘境,年增 1.7% ,這巨大的對比,對勞工來說真的很絕望。

  6. 2019年6月5日 ·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台灣人薪水,房價又高,很多人有貧窮、無力的感覺;但又有很多學者指出,台灣物價相對低,因此台灣人是富有的。

  7. 2024年2月16日 · 2024-02-16. 分享本文. 「分期付款」一直是小資族在購買單價商品時,頗受歡迎的付款方式,可以有效的減輕消費者的帳單壓力,近年,有個類似的付費方式:「先買後付 BNPL 」(Buy Now Pay Later)崛起,它不僅 沒有利息或者利息很,且過程不需要用信用卡,也不會檢核消費者的信用額度 ,獲得一眾年輕人的青睞。 從國外紅到台灣,「先買後付」用戶成長 24%! 在歐美地區,先買後付已經流行了一陣子,去年感恩節假期期間,市場上使用 BNPL 服務進行線上購物較去年同期飆漲 42%。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 2019~2023 年全球 BNPL 的商品交易總值,預估成長超過 6 倍 ,達到 3,500 億美元,平均單日活躍用戶數更成長了 10 倍。

  8. 2024年2月26日 · 在勞動市場薪資方面,2023 年 12 月總薪資為 57,905 ,較 2022 年同月增加 0.67%,12 月經常性薪資為 45,921 ,較 2022 年同月增加 2.19%,在扣除物價上漲因素後,2023 年全年實質經常性薪資為 41,334 ,較 2022 年衰退 0.05%,2023 年全年實質總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