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吳念真 (1952年8月5日 — ),本名 吳文欽 ,筆名 念真 , 臺灣 影視 導演編劇演員作家廣告人作詞人 藝術監督 。 1952年8月出生於 新北市 瑞芳區 猴硐 大粗坑( 九份 附近) [2] [3] ,父親 入贅 ,身為長子的吳念真, 過繼母系 ,從母親的家姓 [4] 。 現任 新境界文教基金會 董事之一, 中華民國快樂學習協會 名譽 理事長 [5] 。 是首位 三金 (金馬獎、金曲獎、金鐘獎)全滿貫得主。 生平 [ 編輯] 早年生活 [ 編輯]

  3. 吳念真(1952年8月5日 — ),本名吳文欽,筆名念真,臺灣影視導演、編劇演員作家廣告人作詞人及藝術監督。1952年8月出生於新北市 瑞芳區 猴硐大粗坑(九份附近) [2] [3],父親入贅,身為長子的吳念真,過繼母系,從母親的家姓 [4]。

  4. 2024年5月8日 · 以父親為原型,最會說故事的歐吉桑、導演吳念真再次來到《豈有此呂》。. 曾榮獲三金、五次最佳劇本大獎的吳導,這次講述了自己的故事,出身大粗坑礦區,那裏是故事的源頭,也是悲歡離合的交集,村裡梳著髮髻的阿婆是礦工之子心中死神模樣 ...

  5. 2020年11月17日 · 本次,我們有幸在一個午後與吳念真坐下對談,年屆 68 歲的他,專訪時侃侃而談的眾多故事,串接起一部台灣近代史,工人階級出身的他,來到人生此刻已別無所求,僅希望替年輕世代發聲。「 未來年輕人的,如果我還能出點力,那就幫吧。」 論教養.

  6. 2022年2月23日 · 吳念真家中有3位親人,因過不了疾病、生活難關、憂鬱症,選擇親手結束自己生命。 說到已逝的家人,吳念真的音量變小了:「 人生一定有遺憾,那已經不是難過,而是落寞。 你會想說,這個年紀,應該有兄弟姊妹來聊聊天,但已經有兩個不在了。 人生很神奇,失去了某些東西,卻總能收獲智慧。 於是他常鼓勵遭遇挫折的人:「就算你明天被解雇了,也不用怕!...

  7. 2016年2月2日 · 吳念真就是看不慣同屬上一世代領導人無法聆聽人民聲音,弱勢族群永遠被擺在最不受重視的位置。 他相信,只有來自民間的人,才能聆聽民間的聲音,而台灣正在世代交替,新希望在年輕人身上。 讓他馬不停蹄、持續奮鬥的理由,是下一個世代的未來。 「年輕人或許活在我們所創建出來的環境裡,但未來,我們要活在他們創造的未來,」原本和兒子的對話,放在選前錄的影片中,吳念真動人的口白,讓無數年輕網友在電腦前熱淚盈眶。 帶著這年紀,早該被磨陷的理想性和堅信,他和臭味相投的老友柯一正、紙風車基金會執行長李永豐等,一群熱血的台灣歐吉桑,用自己的「剩餘價值」,比過去任何時候更「撩下去」,將一群年輕輩「拱」上來。 廣告. 「年輕人有自己的看法,新勢力起來了,」吳念真感性地說,「我很珍惜這股力量。

  8. 2016年9月23日 · 台灣知名導演兼劇作家吳念真,近來參與一項「以幫助為名」的公益行動,並拍攝名為《Be A Giver》的形象廣告。 其在廣告中說了一段往事,感念他已故的啟蒙老師-條春伯,如何在識字率不高的4、50年代,讓吳念真明白「知識存在的意義」。 這支廣告受到廣大回響,一周內創造近50萬人次點閱。 吳念真坦言,影響自己童年最深的條春伯,全村子受過最多教育的人,在早期識字率不高的年代,條春伯為村民念信、寫信。 廣告中有段畫面令人印象深刻,就是條春伯在幫一位媽媽寫信給在外打拚孩子時,孩童時期的吳念真,聽見她囑咐條春伯要寫的內容,原本充滿謾罵、咒詛的言語,但竟能在條春伯的筆下,變成充滿溫暖的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