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4月13日 · 1. 協助醫療決策: 發展醫院的數位決策管控中心,整理資料分析,有助於加速醫院處理急症的效率. 2. 增進醫病關係: 導入數位科技與人工智慧(AI),協助改善流程,並增進患者體驗與醫病關係. 3. 簡化行政流程: 透過流程機器人(PRA)和人工智慧等技術,讓照護者專注在照護工作,而非將時間耗費在行政工作.

  2. 2020年6月23日 · 醫療科技要怎麼做,才能解決長照問題? 關注焦點轉向疾病預防與健康福祉. 受到醫療技術進步與健康概念演變的影響, 醫療照護重心正由消極治療轉向積極預防。 醫療科技的應用除了能協助及早辨別、診斷與控制疾病外,亦能有效降低後續治療負擔與花費,並克服過去因技術、地理距離等產生的診療障礙,提高醫療服務可及性,進而促進整體社會的健康福祉。 圖/ Agenturfotografin via shutterstock. 實現醫療數據間的互通性.

  3. 2020年11月2日 ·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放射腫瘤主治醫師王帝皓. 就像爸媽教小孩,每個家庭都有不同方式,醫師也一樣。 醫師之間的「看法不一致」是很常見的現象,像是腫瘤怎麼畫,各醫師的標準就可能不同,也沒有對錯可言。 不過,這對於接受一套標準訓練的AI應用,就會帶來巨大考驗。 中醫大附醫得出的解決之道,是 讓AI具備彈性。 透過在AI圈選系統裡建立回饋機制,可以讓不同的醫師依照自己習慣,直接在臨床軟體中儲存、更新繪製結果,回頭再次訓練AI模型,提高準確度 。 同樣狀況也發生乳癌治療上。 一派放射腫瘤科醫師著重「預防性治療」,懷疑會有復發情況,認為治療應照射到特定淋巴結位置;另一派則認為不需要,擔心多照放射線,會提高肺纖維化機率。 「醫療往往沒有斬釘截鐵的答案。

  4. 2023年1月4日 · 視訊看診懶人包來了!. 確診了怎麼看診、誰適合、怎麼操作、怎麼拿藥?. 隨著邊境解封,近日COVID-19疫情再起,單日頻頻突破2萬例。. 若是確診了,該怎麼遠距看診、怎麼拿藥?. 若有特殊照護需求又該怎麼辦?. 一文看懂。.

  5. 2020年4月9日 · 「DEEP」四大面向,醫療體系走向數位化. 面對醫療體系的數位化過程,可以朝「遠距醫療(Distance)、經濟醫療(Economics)、生態圈醫療(Ecosystem)、預防醫療(Prevention)」四大面向著手,可以簡稱為「DEEP」。 簡單來說,即是將傳統面對面的醫療模式,透過與科技結合漸漸地轉化為遠距離、高科技、以病人為中心並提早診斷的醫療模式。 遠距醫療(Distance) 城鄉醫療資源差距、就醫不即時、老年人無法自行就醫等問題一直以來都是醫院需要克服的議題, 透過現代醫療技術,包括結合穿戴裝置、AR/VR、5G應用已經逐漸延伸醫療服務的範圍和縮短距離。

  6. 2020年2月10日 · 一個資深醫師的數位轉型:他為何開始學習Python等程式語言?. 曾經利用AI判讀病人是否罹患敗血症,45歲的重症醫學科醫師袁國慶再度當起了學生,但這次他學的不是醫術,而是像Python這樣的程式語言,為什麼?. 簡永昌. 2020.02.10 | AI與大數據. 近年來 ...

  7. 2018年4月19日 · #智慧醫療. 曾靉. 當傳統中醫遇上現代科學,這家台灣新創公司金姆健康科技,已經能做到讓你在家「把脈」解讀自己的身體狀況。 「大部分的人會覺得中醫就是不科學的,但實際上脈象可以很科學,也早就能用數據呈現。 」金姆健康科技總經理王恬中一邊侃侃而談各種中醫理論,一邊展示手上的App,「比如說,代表脾經的C3如果數值一直小於35,有七成的機率會有糖尿病,這是做出來的統計結果。 去年成立的金姆健康科技,今年推出居家健康產品「金姆指健康顧問」,團隊研發、改良已有30年歷史的中醫脈診儀,結合訊號採集主機透過光感元件獲取來的使用者脈象,與合作醫療單位共40萬筆的臨床數據,對每位使用者的經絡狀態進行AI數據化分析,再根據個人情況給出調理與養生建議,讓原先距離民眾生活有些遙遠的中醫脈診,走進日常生活裡。

  1. 家庭醫學科 相關

    廣告
  2. 精緻小班教學,名師匯聚,台清交成頂尖系所強勢上榜! 專辦醫學、公衛、化學、生科等研究所考試,上榜率超高,立即洽詢!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