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4日 · 暴龍是已知在 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 前最後的暴龍科成員,也是最晚滅絕的 非鳥恐龍 之一。 暴龍是目前已知最重的肉食恐龍。 和其他 暴龍科 成員一樣,暴龍是一種二足行走的肉食動物,有巨大的 頭骨 並以又長又重的尾巴保持平衡。 相對於牠們大而強壯的後肢和巨大的身體,暴龍的前肢較短且僅有兩根趾爪,然而依其比例來說卻異常的有力。 雖然最大的完整暴龍化石「蘇」(英文:Sue,編號:FMNH PR 2081)骨架長約12.3公尺(40英尺),但其真實長度可達12.8公尺(42英尺),高度可達4公尺(13英尺)。

  2. 一支古生物學家團隊確認,於1991年在加拿大西部發現的暴龍化石全球迄今發現最大暴龍(Tyrannosaurus)。 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University of Alberta)團隊表示,這隻取名為“斯科蒂”(Scotty)的暴龍身長13米,體重很可能在8800公斤以上,超越過去所發現 ...

    • 概觀
    • 基本介紹
    • 基本資料
    • 物種簡介
    • 主要特徵
    • 化石的發掘
    • 內部結構
    • 暴龍介紹
    • 暴龍真相
    • 暴龍進化

    暴龍科(Tyrannosaurus)是一個廣泛稱謂,是指那些頭部巨大,前肢短小的食肉動物。也是地球上最後的食肉性恐龍之一。暴龍科所有成員除了分布的地域、年代、個頭大小等些許不同外,都具有相同特徵,其中(雷克斯暴龍、諸城暴龍、特暴龍,懼龍,阿爾伯托龍,蛇發女怪龍,分支龍等等)都是這一科成員,其中最大的是雷克斯暴龍。

    •中文學名:暴龍科

    •拉丁學名:Tyrannosaurs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蜥形綱 Sauropsida

    名:暴龍科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蜥形綱 Sauropsida

    目:蜥臀目 Saurischia

    科:暴龍科 Tyrannosauridae Osborn, 1906

    暴龍科(Tyrannosaurs)是暴龍超科的成員,為一類肉食性恐龍,名稱源自古希臘文中的“暴君”(tyrannos),Tyrannosaurs意指“暴君蜥蜴”。

    暴龍科原來被歸為多數大型獸腳類所屬的肉食龍次亞目(Carnosauria),最近的種系發生學研究則顯示,暴龍科應為虛骨龍類(Coelurosaur)此群中還包含似鳥龍科(ornithomimid)與手盜龍類(maniraptora)。也因此,暴龍科比起其他大型掠食恐龍,例如異特龍科,與馳龍科(dromaeosaurid)較為接近。一些關於類似虛骨龍科暴龍的發現,進一步加強了此連結[1]。此證據也顯示暴龍類可能長有羽毛。

    暴龍科的主要特徵在於寬大沉重的顱骨、短而有力的頸部,以及退化的二指手臂。全世界最完整的暴龍科化石為稱為“Jane”,是一隻年輕的霸王龍(T. rex)。暴龍科恐龍最重15噸,長度最多15米,生活於白堊紀晚期。化石可見於西歐、北美、中亞以及東亞,各地物種不盡相同。

    著名種:霸王龍(Tyrannosaurus Rex)

    臀高:4.2-5.2米

    頭高:4.5-5.5米

    身長:11—15米

    體重:8—15公噸.

    在吐魯番盆地里,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所在1964-1966年,發掘到許多的恐龍化石。其中就有一種大型的肉食類恐龍--特暴龍。

    吐魯番盆地是一個小型的山間盆地,位居天山山脈的東南面,吸取天山之水。正北方,博格達山崛起海平面5446米。在盆地中央是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6米,聚集眾水流。在吐魯番盆地的北翼,出露極好的中生代晚期與古新世的地層,構成了東西走向的山脈--火焰山,名字源起於在日落照射紫紅色岩層,形成像火焰一般的壯觀景色。火焰山東西100公里,南北10公里寬,是由中生代晚期與新生代最早期的“鄯善群”岩層構成。這個地層包含了紅、灰、綠黃色彩繽紛的泥質砂岩、頁岩、砂岩。最底層礫岩原來以為是第三紀沉積的,在1964年,於這岩層中發掘到恐龍與蛋化石後,這部份被歸於白堊紀,而重新命名為蘇巴什組。這套岩層厚達163到215米,是由紅棕色砂岩、泥岩和底層礫岩構成。

    特暴龍是一種大型的肉食類恐龍,挖掘到的標本總計有五顆牙齒與一件不完整的髖骨。它是屬於暴龍科。在白堊紀晚期的亞洲地區,特暴龍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種屬。

    1972年,在河南省巒川縣嵩坪村的秋扒組地層中,發掘到五顆大型牙齒,恐龍權威董枝明在1979年命名為巒川暴龍(霸王龍)。暴龍類是在地史所有動物中,最龐大兇猛的食肉類動物之一,秋扒組岩石是分布在潭頭盆地巒川縣一帶的白堊紀晚期地層,是由紫紅色的砂泥岩構成,最底部含有磚紅色的礫石。

    中文名稱( Chinese) 暴龍

    拉丁文學名( Name) Tyrannosaurus

    發音( Pronounced) tye-RAN-uh-SAWR-us

    含義( Meaning) 屬名:殘暴的蜥蜴

    資料

    暴龍:Tyrannosaurus rex 暴龍科 分類:Saurischia(蜥臀目) Theropoda(獸腳亞目) Coelurosauria(虛骨龍次亞目) Tyrannosauridae(暴龍科) Tyrannosaurus(暴龍)

    分類證實

    暴龍的食物主要是角龍類和鴨嘴龍類。在美國蒙大拿州洛基山博物館的葛瑞格·愛力克森博士在研究一隻老年個體三角龍的髖骨時,發現上面布滿了齒痕,而這隻三角龍在被襲擊前就已經被認為死亡,顯然有某些大型肉食動物以三角龍為食。為了找出是何種肉食動物,愛力克森博士將牙科用的油灰填入其中一個較深的咬痕之中,結果產生的模型顯然與暴龍的牙齒相同。這結果還顯示了暴龍吃食物的方式:它們並不小心翼翼地將肉從骨頭上剝下,而是用力地咬穿肉和骨頭,然後將大肉塊扯下。三角龍為當時最常見的食植恐龍,占當時種群75%以上,,暴龍是三角龍最大的威脅,幼年暴龍也能戰勝完全成年三角龍。 與現生大型肉食貓科動物類似,個體之間的打鬥是暴龍的一項明顯特性。它們的頭骨和骨骼更或多或少有可怕的傷口和咬痕,並有許多例證顯示這並不是因它們的屍體在死後被翻攪所致。我們有關於傷口癒合的證據(例如長出的新骨頭),這證明傷口是在暴龍還活著的時候造成的。

    含義

    暴龍,學名tyrannosaurs rex的意思是暴君蜥蜴,肉食性恐龍中出現最晚,也是最大型的物種之一。暴龍同時也是地球上有史以來最大的陸生肉食動物之一,六千五百萬年前滅絕, 結束在白堊紀。暴龍的頭部非常的巨大(長約1.55米)。 強而有力的顎部上長有鋸齒邊緣的牙齒,龐大粗壯卻像鳥類的兩腳上,指頭長有強力爪子。和粗壯的腳比較起來,暴龍的手臂小得與頭骨的反比,比人類的手要短,根據古生物學家認為,這可能由於暴龍只用口進食,前肢絕少使用,因而漸漸變短變小,也因此演變成由後肢站立,前肢退化及後肢成為武器,因而演化成這種奇異的身體結構,暴龍雖然身軀龐大,骨骼卻是空心的,而且頭顱中有一些大而中空的洞,因而使得體重減輕,便於行走和捕獵。體長12米,體高約4米,體重達9噸,暴龍的尾巴長又粗,,大概常以後肢及尾巴為重心,估計尾巴只是起了平衡的效果.

    出現的時間

    一般來說,學者們相信暴龍是肉食性恐龍中最為殘暴的恐龍,它出現的時間已經是恐龍時代的晚期,距離現在大約六千五百萬年。暴龍的身體高達5米多,體重大約10噸,它的後腳十分粗大、強壯。從暴龍的化石發現, 它的每顆牙齒大小不一,有的牙齒長度,比人類的手指還要長,有的小如人類尾指一節,牙齒由尖頂到基部,都有斜旋鋸齒,其兇猛程度可見一斑,顎部強大驚人,是數頭灣鱷顎頷力量的總和,這種恐龍會用長著軍刀般利齒的巨顎,狠狠地一口咬死獵物,接著扭轉強壯的頸部,將嘴中的肉塊撕扯下來。張開的血盆大口更是嚇人,裡面生著二排向內彎曲的銳利牙齒,每顆足足有十厘米長,一旦被咬住,即使是身上有著堅韌骨質甲冑的草食性恐龍也會承受不住。

    暴龍的最早的祖先來自三疊紀晚期的始盜龍(eoraptor),它身長只有0.9米,還不到1米,體重只有5到7公斤。始盜龍的的下頜中部沒有一些素食恐龍那種額外的連線裝置。而是在下顎的中間,有一個能夠讓下顎彎曲的活動關節,當雙顎咬住東西的時候便會緊緊鉗住獵物,而暴龍就有這種下顎!

    它還有一些有趣的地方,比如始盜龍具有5個“手指”,而後來出現的食肉恐龍的“手指”數則趨於減少,到了最後出現的暴龍等大型食肉恐龍只剩下兩個“手指”了。再如,始盜龍的腰部只有三塊脊椎骨支持著它那小巧的腰帶,而後來的恐龍越變越大時,支持腰帶的腰部脊椎骨的數目就增加了。

  3. 2024年6月5日 · 在利亞姆和傑辛父親山姆·費雪(Sam Fisher)帶領下,兄弟三人組偶然發現了一塊露出地面骨頭,結果被證實埋藏了可能長達6700萬年,位在 ...

  4. 目前,這個恐龍足跡館藏於福建省南安市英良世界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該館執行館長鈕科程告訴記者,這個足跡化石尺寸驚人,目前中國最大肉食性恐龍足跡之一,未來將與該館其它大量珍貴各類足跡化石館藏一起陳列展示,向人們介紹恐龍足跡的有趣

  5. 其他人也問了

  6. 2019年8月1日 · 「最近最興奮事,就是我們幾天前宣布發現中國首例暴龍足跡了」。 邢立達宣布其團隊在江西省贛州發現了一個巨大恐龍足跡,對研究中國白堊紀最末期恐龍動物群分布與演化有著重要意義。

  7. 2021年5月3日 · 彩虹與獨角獸礦場中的暴龍化石被包裹在層層泥灰與麻布底下,以備運送至猶他州卡納布(Kanab)的帕里亞河區(Paria River District)古生物實驗室。 PHOTOGRAPH BY ALAN TITUS, BLM. 1. 一群同時死亡的暴龍遺骸顯示,這些掠食動物曾從事某種形式的社會行為。 圖中描繪著一群溺斃的暴龍與正在撿食屍體的鱷魚。 ILLUSTRATION BY VICTOR LESHYK. 2014年7月,當研究人員在美國猶他州南部的公有地上尋找龜類化石時,發現了一隻「怪獸般的兇手」的線索:一塊暴龍科怪獵龍屬( Teratophoneus )恐龍的踝骨。 用不著幾個小時,他們已經刷開杜松樹間的沙地,找到數隻堆疊在一起的怪獵龍遺骸──牠們看似全都同時死在同一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