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09年11月19日 · 最近好想聽下古典音樂 , 不知從何開始請各大師兄指點迷津.謝謝 Post76.hk HiFi音響 新手如何開始聽古典音樂? ... Post76玩樂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23 ...

  2. 2014年11月10日 · 唔知上手煲好部機未 (一年貨仔) 初步聽幾日聽感: 對比舊個部TEAC UD501. 感覺上聲音比較幼細, 有點滑,無咁數碼味, 唔會粗聲,聽落聲音無咁埋身同無衝得咁 "行". 每首歌要交代細節都聽得比之前清楚D. 雖然唔係十萬八千里分別,每樣好DD 都已經有所交代 {:9_421:} 始終 ...

  3.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Post76玩樂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 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16年9月21日 · 對於入門至中階流動音響玩家而言,要選擇一部 DAP 是很頭痛的事,因為現下 DAP 選擇多如繁星,由日、韓,以至大陸品牌也有,不過最近就有一個新選項,就是來自美國 Acoustic Research 出品的 AR-M20,它可以說是 15 年推出 AR-M2 的精簡兼改進版,而且定價不過是 HK ...

    • 金屬外殼各有不同
    • 與眾不同的配套
    • 來自動圈單元的豐盈感
    • Conclusion:「帶有力量的聲音」

    全新的E系列耳機採用簡約的設計概念,圓柱形金屬外殼真的是簡約到不能再簡約,定價較高的E5000用到不鏽鋼製,鏡面處理,更覺精緻高貴,但就較易沾上指模,而E4000就以鋁金屬製作,經噴沙處理的黑色表面更易打理,耳機亦比E5000輕巧一點。這個外殼看起來雖然沒有花巧,但內部就用上L型腔體,配合安裝於內部的吸音物料,讓6.4mm動圈單元能發出有份量而又清晰的低頻。

    日本品牌以細心見稱,以為入門耳機就沒有甚麼特別的地方?當然不會!兩機均設有MMCX換線功能,不單只線材是自家製,MMCX插頭都是自家開發,設計更為精準,E5000配備一條較重型的鍍銀OFC耳機線,銀色表面與耳機顏色相當合襯,E4000的OFC線就比較幼身,兩者都相當柔軟,而且沒有明顯的聽診效應。除此之外,耳膠當然亦是自家製品,相信不少朋友都有用過,final的耳膠在有左右微調的彈性,更加緊貼耳道,今次的便攜盒亦是全新設計的矽膠軟盒,讓大家可以輕鬆使用。

    final E系列是聲音工程學和心理學研究的體現,以往不少音響產品都會刻意加強某一頻段,令該頻段突出的表現成為產品的特色,但這樣的設計會令其他頻段變得模糊,而E系列就希望將耳機發出的聲音都平均展現,令聲音更清晰自然,不過理論歸理論,實際試聽又如何?今次用入門級DAP Sony Walkman NW-A40聽張敬軒《Dahlia II》專輯,先用E4000,耳機的聲音清晰通透,人聲極具穿透力,高音響亮銳利的質感播銅管樂器特別出色,而低音輸出會稍為多一點,飽滿有份量。之後聽聽E5000,它可以說是E4000的昇華版,分析力更進一步,各樣樂器聽起來都再細緻一點,高音表達得更高亢,而低頻就會稍為收歛一點,整體音色更平衡。

    final E4000 及 E5000 簡約的設計,加上相對上親民的價錢,令耳機感覺上更加「貼地」,而兩機音色取向上雖然有點分別,但卻有一個共通點,戴上這兩款耳機,你聽到的聲音是非常率直、有力量的,你會覺得單元的聲音直接衝擊你的耳朵,這種感覺是很多擁有final高階耳機用家最喜愛的東西,想不到,在入門的E系列都可以感受得到。

  6. 2016年4月30日 · Conclusion : 「分析力、量感兼備,低音線界驚喜作」. 今次測試的QED Reference Subwoofer 40(3米)分析力不弱,特別是跟秦朝BQ3112D Plus的跟機線比有明顯差異,Reference Subwoofer 40無論是埋身感和量感都更強。. 一般家用3米應該已足夠,萬一要長一些,同系列的6米也只是 ...

  7. 2013年4月9日 · 權利。. 心儀4部膽前,最後揀咗佢配LUXMAN 550AX當後級用,好夾聲 証明550AX後級聲底幾中性 配咗ARC功力大增 Post76.hk HiFi音響 終於到手,Audio Research LS17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