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而中央管轄的花蓮溪與秀姑巒溪,第九河川局則是從民國99年開始,在河川開闊處挖掘魚塭式水覆蓋工法,目前已改善230公頃,效果雖不錯,但結構還是會被颱風大水沖毀,因此每年都必須編列一筆經費修繕。

  2. 2022年11月25日 · 致力推動光和文化藝術結合的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舉辦2022臺灣光環境獎,共選出4件友善光環境公共空間,1895乙未保臺紀念公園,環狀造型建築搭配外圍燈環設計,外加內含客家族群抗日歷史元素,別具文史意義因此獲獎。. 以藍染發想的漸層藍色 ...

  3. 為了有效運用天然資源,屏東縣政府在林邊溪建造了伏流水示範場址,未來每天可供應1萬噸水源自來水公司,不過附近的新埤鄉農民卻發現,最近抽不到地下水,造成沒水灌溉無法收成,懷疑與伏流水工程有關,儘管縣府研判,抽不到水是因為雨水太少所導致,讓取水工程意外成為了縣府與農民間的搶水爭議。 「打開電源,新埤鄉砂崙社區理事長楊亮蛉,準備為蓮霧園抽水灌溉,往年這時候蓮霧已陸續可採收,只是今年缺水他的地幾乎沒收成。 新埤鄉砂崙社區理事長 楊亮蛉:「因為它這裡有伏流水,地表不用放水就會濕濕潤潤的,以前就是這樣子,去年跟今年落差就很大了,蓮霧、香蕉這些需要水的,根本就沒有(收成)。

  4. 2024年4月28日 · 臺灣千里步道協會,為了傳承、記錄手作步道工藝,28日頒贈第4屆「榮譽步道師」獎座,而這一屆得獎者,包括專精卵石疊砌工法的謝福興,澎湖湖西鄉紅羅村石滬工班,以及排灣族白鷺部落古道祭,都展現精湛的技藝。

  5. 2023年2月9日 · 立法院新會期開議在即,民進黨立委范雲上午舉辦記者會,呼籲勞動部盡速落實職家平衡,補足性工法漏洞,以及盡速通過最低工資法三大勞權改革,點出職場家庭兩頭燒,是青壯世代共同的痛。

  6. 2022年1月11日 · 國道1號增設苗栗縣造橋交流道及聯絡道拓寬案,在108年獲得行政院長蘇貞昌允諾全額補助,因新增鋼橋等設計需求,工程總經費從10億倍增到20.75億元,國發會日前審議表示原則同意通過,消息傳來地方鄉親很開心,造橋鄉公所也表示,希望藉此趕緊解決高速公路,阻斷造橋東西兩側發展的長期問題。 就是這個高速公路涵洞,限制高度僅有4.1公尺,阻隔了造橋鄉東西兩側的發展,因為這個涵洞限制,讓遊覽車、大型貨車過不去,過去甚至有遊覽車卡住,輪胎放氣降低高度才脫困的案例,限制造橋鄉東西側的發展,日前傳來造橋交流道,已經獲得國發會原則同意的好消息,造橋鄉親也希望高速公路涵洞,限制車輛高度的問題能一併解決。

  7. 2023年10月16日 · 白冷圳是臺中新社地區,主要的灌溉水源,為了確保水路暢通,新社鄉親在每年10月,會發起「做公」活動,清除水圳的雜草及淤泥,而農水署也號召同仁,一起加入清圳的行列。 新社鄉親拿著鐮刀或鏟子,站在水溝裡面,清除會阻礙水流的雜草及淤泥,總共約300多人、分成12組,目標是要完成,長約12公里的灌溉水道疏通工作。 新社鄉親 廖女士:「每年約8點出來清圳,都來這裡清,大家看要用掃的或用鋤頭,有一年清水溝都是泥,很累,現在比較乾淨,就沒那麼累。 新社鄉親 廖先生:「今天可能有40多人,4、50人,這裡就20多人,這裡約有20多人,下面還有1班,我們分2班。 白冷圳水流域發展協會,每年10月會辦理白冷圳文化祭,並且號召地方鄉親,一起出來「做公清水圳,就連農水署長也帶領同仁,一起協助農民疏通水圳。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