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9月14日 · 新版序言. 本書寫作的時間,是在 2014 年俄烏戰爭開始後沒多久;在這場戰爭中,俄國非法併吞克里米亞,在頓內次盆地發動混合戰爭,並建立了頓內次克、盧甘斯克這兩個傀儡國。 在本書 2021 年的新版中,我新增了一個章節;當時我相當確定,本書應該有一段時間不會需要更新,事實證明我是錯的。 我原本以為本書會有一段時間不需更新,但新版才剛發行沒多久,我的信心就受到新事態的挑戰。 2021 年 7 月,弗拉基米爾.普丁(Vladimir Putin)發表長文〈論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的歷史統一〉(On the Historical Unity of the Russians and Ukrainians,據稱是俄國總統本人所寫)。

  2. 2022年9月19日 · 哈佛大學烏克蘭研究中心主任謝爾希.浦洛基在新書《烏克蘭》中深度剖析這座「歐洲之門」兩千多年的歷史軌跡,從希羅多德到奧匈帝國,一直到今日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

    • 越戰期間,60 多名的戰地記者不是死亡就是失蹤
    • 為何仍有許多記者以「戰地新聞」為志
    • 關於戰地記者這個職業
    • 台灣記者陸續前往烏克蘭採訪
    • 更多上報好文章

    越戰期間,全球新聞媒體尚未如今天這般蓬勃發展,卻也有超過 60 多名戰地記者不是死亡就是失蹤。儘管越戰結束將近半世紀,戰爭模式已和過去不可同日而語,唯一不變的就是──沒有任何採訪戰爭的方法能夠保證生命安全。戴鋼盔或穿防彈背心又如何?就像 Don McCllin 說的,那種情況下,連停下來換相機底片都要撲倒在地,否則,難不成要當個靜止的活靶。更別說那些誤踩地雷,或「上錯直升機」的記者了。

    這種工作的危險性數十年如一日,美國仍多有以「戰地新聞」為志的記者,過去以來便也靠著這些人,為人類社會見證了戰爭的毀滅性。這回,許多戰地記者基於俄羅斯武力入侵烏克蘭在即,很早就動員親赴現場,但和以往稍顯不同的是,經他們傳開的戰事圖像和訊息,還讓人看到在一場渺無勝算的抵禦中,烏克蘭人表現出來的非凡韌性,加上數以萬計烏克蘭家庭莫名所以流離失所,又再刺激了一批滿腔熱血的記者前仆後繼飛往烏克蘭,正在於俄羅斯發動這場侵略戰爭的理由,早已超脫常人的不義還近乎荒謬。 過去一個月,就算沒有上戰場,也有無數人透過不同方式鼓舞烏克蘭人。3 月 17 日慶祝愛爾蘭聖派翠克節時,有人認為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就像奮不顧身驅趕蛇怪的聖派翠克;也因為澤倫斯基的猶太血統,讓人記憶起猶太人抵抗納粹的歷史,於是有猶太團體出面募款聲...

    至於戰地記者,歷來就是以一種身歷其境的方式為遠在太平國度的人們紀錄和描述戰爭的痛苦,不只坦克、戰機轟炸造成的斷垣殘壁,還包括那些淚流滿面和父母親告別的孩子,以及一批批被送往城外躲避轟炸的老弱婦孺。就像 McCllin 年逾七旬時在出版自傳中寫到:實際面對戰爭的慘狀,很少人不會動搖,眼前的景象,不只會激勵起痛苦,還會讓人感到羞愧和罪惡且不忍卒睹,儘管總有個力量逼著他去走出去紀錄死亡,但他絕不會因此而渴望自己或任何人因為戰爭死去。而他對戰爭最痛苦的記憶,正是大人們紛紛把小孩送離戰場,然後再對「我們一家不會被拆散」的承諾一一食言。

    台灣在這場國際聚焦的戰事中,陸續有媒體派出記者前往採訪,也許啟程的一刻就足已令人坐立不安,但這終究都會被具體而真誠的記者天職所消弭,藉由他們傳回來的,其實已不光是戰爭現場的新聞或畫面,還有「台灣的記者怎麼說這樣一場戰爭的故事」。戰地採訪從來不只是在處理某個「新聞事件」,那些戰爭下第一手取得的畫面,無非全是為了目擊紀錄,而不是在表現藝術,到頭來,即使是屬於那些採訪記者們個人的經歷和感受,之後也會有機會因為他們,再以其他新聞呈現之外的方式,有意義地影響台灣社會對戰爭的理解格局。

    美國跨性別選手奪女子游泳冠軍 「男性生理優勢」引爆爭議 「金髮碧眼」的烏克蘭難民被殺讓西方人哀傷 歐洲各國言詞作為凸顯中東難民遭受差別待遇 台灣、越南、香港、烏克蘭面對外來政權命運大不同 (本文經 上報 授權轉載,並同意 Citi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李濠仲專欄:當烏克蘭那裡有滿腔熱血的台灣記者〉,首圖來源:The Sun Youtube截圖)

  3. 2022年3月9日 · 2 月 24 日俄國宣佈進軍烏克蘭,至今已開打近 2 個禮拜,你或者你的朋友,都很理解這場戰爭的前因後果嗎? 此篇文從 4 個面向解釋烏俄戰爭,讓你快速了解整體情勢。

  4. 2022年2月22日 · 烏克蘭 YouTuber:烏克蘭令俄國感到威脅. 對此,梅蘭妮指出,烏克蘭成為獨立國家已 30 年,持續遭受俄國大外宣攻勢及影響,但俄國未取得太大成功,因為與老一輩相比,蘇聯瓦解後出生的年輕一代對俄觀點已大不相同。. 梅蘭妮表示,在烏克蘭人看來,他們與 ...

  5. 2022年4月21日 · 而推動資訊戰、網路輿論戰與駭客戰的烏克蘭關鍵人物,就是身兼烏克蘭副總理與數位轉型部部長,現年 31 歲的費德羅夫(Mykhailo Fedorov)。 烏克蘭數位轉型部部長的任務,從推動智慧型手機,變到對抗轟炸機

  6. 2017年6月7日 · 台灣不孤單,這 10 個地區都不被承認是國家──超專業鄉民解說「地表最強邊緣人聯盟」. 【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其實世界上和台灣一樣有主權爭議的「國家」還有很多,這些地方和臺灣一樣不被承認是國家、但是事實上獨立,只被少數聯合國國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