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4月4日 · 有何種情緒反應? 宋曉東分享,曾經課堂上問過不少學生,得到答案也是千奇百怪。 將學生答案分為了兩大類,一類是悲觀派,一類是樂觀派。 悲觀派回答包括:糟糕,可能是最近有什麼事情把上司給得罪了;總是一個不討人喜歡人等等。 悲觀派情緒反應就是有些許憂傷,一上午都感覺心情沉重,或者是持續鬱鬱寡歡。 無論發生什麼不好事情,樂觀派總能努力調整自己認知來掌控自己情緒,從而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工作和生活當中。 悲觀派則很容易被負面想法和消極情緒所吞沒,表現得畏首畏尾、憂慮重重。 「時間久了,能掌控情緒人就會越活越成功,不能掌控情緒人則會越活越失意。

  2. 2018年8月21日 · 「拍紀錄片最好的一件事,就是可以把自我縮小,然後去看到別人。 接受《CNEWS匯流新聞網》專訪的顏蘭權,選擇高雄一處路邊轉角的咖啡廳戶外座位,伴隨著城市的各種聲音一同受訪。 顏蘭權笑著說,其實當年在英國雪菲爾哈倫大學拿到的是劇情片電影製作碩士,卻因為沒有電影相關學位,被要求先唸一年的紀錄片,從此看到另一個世界,同時因為英國良好的紀錄片社會教育,讓她發現影像是很好的教育媒介。 「我很喜歡英國BBC的一種表現方式,不會要求一部影片包山包海探討一個議題,而是找來幾位導演,以不同角度切入,讓大家觀看這個議題在各層面的真實反映,就連我這個外國人都能看到當地最真實的觀點。

  3. 2019年10月6日 · 這短短的十五天,獲得了專注在人生中真正重要事情上的方法,並且明白自己擁有的許多煩惱都是無關緊要的。 「這段經歷改變了我以往的人生,讓我知道該如何活在當下,以及運用在修道院裡得到的啟發,用心度過每一天。

  4. 2022年3月23日 · 一位北京取得碩士學業台灣人告訴記者,她取得碩士學業後,中國大陸展開職涯發展,她卻面臨台灣朋友不諒解,甚有批評謾罵。 「我在北京求學,實際與當地人互動,有愉快互動經驗,經過思考,決定留大陸工作,這不就很像台灣南部孩子到北部求學,畢業後留北部工作嗎? 為什麼地方換成大陸,或台灣人常稱呼『中共』,就要被罵『舔共賣台』? 是台灣人,到死都是台灣人,卻受到來自親友批評,我在大陸工作,做錯了什麼? 」她如此說著。 事實上,前述情況,僅僅是中國台灣人面對龐大、由反中而生憂愁難題,當中冰山一角。

  5. 2020年4月24日 · 《CNEWS匯流新聞網》推出「觸動影響力」系列專題,透過你我生活周遭不同樣貌人物故事,分享經驗甘苦,讓大家能審視自我、規劃未來,重啟人生新方向,遇見更好自己。

  6. 2023年12月28日 · 在未來我會一秉初衷,我會持續來照顧勞工,未來勞工他的退休金,退休生活我一定會更加的保障,特別是在退休金條例裡面我會用鼓勵的機制,鼓勵資方能夠提撥超過6%。

  7. 2024年1月9日 · 在軟體的自我介紹頁面「心自傳」中,有著電影、音樂、穿搭、文學、生活風格五大領域的興趣及品味標籤,用戶能夠自由新增自己喜愛的標籤。 根據心交行銷經理林冠彣的統計,近三年心交興趣標籤「新生代詩人TOP10」分別為潘柏霖、任明信、徐珮芬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