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3月13日 · 邱錫雄說像該名男子有3顆內痔最後決定利用痔瘡雷射整形手術以極細的光纖探針進入至痔瘡組織透過二極體雷射的熱能截斷痔瘡內部的血液供給使痔瘡逐漸萎縮自然壞死並同步完成止血能在無須停吃抗凝血藥之下順利完成痔瘡治療邱錫雄提醒容易罹患痔瘡的原因包括便秘腹瀉等不良排便習慣熬夜作息不正常纖維及水分攝取不足久站久坐從事激烈運動以及懷孕因子宮擴張的壓力使肛門括約肌的靜脈血管異常擴張而產生痔瘡。 此外,隨年齡老化導致靜脈的血管叢異長,也容易形成痔瘡。 邱錫雄強調,由於工作和社交關係,痔瘡患者比較在意手術治療後的恢復期的長短,傳統手術約5到14天能回到工作崗位,而雷射整形手術最佳狀況1到3日就可以正常工作。 照片來源:澄清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2. 2023年10月27日 · 2023-10-27. 陳 鈞凱. 排便困難 痔瘡 肛門狹窄. 字級.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痔瘡開刀怎麼越開越」! 一名58歲的男子20多年前就因為痔瘡問題接受傳統痔瘡手術治療原以為能夠一舉揮別排便不順的困擾沒想到症狀遲遲沒有緩解2年前又在親友推薦下到醫美診所進行微創痔瘡手術排便狀況卻更加糟糕近2個月不但排便困難甚至稍一出力就疼痛難耐就醫檢查肛門口徑僅剩1.5公分診斷為嚴重型肛門狹窄

  3. 2024年4月24日 · 字級.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一名82歲的老翁日前排便出現狀況只要上廁所肛門就會出血用手還可以摸得到一個小肉塊但他以為只是痔瘡發作將小肉塊推回去就好沒想到出血情況持續將近一個月在家人堅持下才就醫醫師一看原來老翁口中的肉塊並非痔瘡而是一顆4.6公分的巨大息肉長在直腸裡。 台北慈濟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莊偉表示,檢查發現,這一顆4.6公分大的息肉就長在直腸裡面,距離肛門口約5公分的地方,且形狀寬扁,無法透過大腸鏡切除,考量位置後,決定以經肛門微創手術切除息肉,病理報告顯示為大腸原位癌,所幸,不需化療或放療,只需要定期回診追蹤即可。

  4. 2018年2月17日 · 特別是工作久坐或久站的人最容易招痔瘡不妨在每天工作休息時站著練習幾分鐘對幫助身體放鬆和改善循環十分有效讓痔瘡這個惱人又難啟齒的毛病也能不藥而癒。 【3分鐘懶人氣功】 消痔功,減壓順氣不流血. 1.兩腳與肩同寬,平行站立。 兩手放在後腰,重心微微向前,上下搓動後腰20次。 2.兩手放在小腹前方,以空心掌輕微拍打20次,將氣向下順。 3.兩手放在後腰,緩慢轉動胯骨的下半身,先向左邊逆時針轉7次,再換右邊順時針轉7次。 4.最後兩腳併攏,兩手握拳收功。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 cnewscom2016@gmail.com ,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 https://cnews.com.tw. 新聞照來源:翻拍自網路.

  5. 2023年7月2日 · 開業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蕭慕琦表示有超過50%孕媽咪在懷孕後期易被反覆發作的痔瘡疼痛干擾蕭慕琦指出由於人類為直立動物在地心引力的情況下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痔瘡的問題尤其懷孕女性因為子宮增...

  6. 2022年8月16日 · 醫師提醒,最好的方式就是不管有無症狀,只要年滿50歲都應該接受大腸癌篩檢。 梁程超強指出,目前國健署提供年齡50到74歲的民眾,每兩年提供一次糞便潛血檢查,若檢查發生異常,後續一定要盡快接受進一步大腸內視鏡檢查。 有研究顯示,超過6個月以上才做大腸鏡,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增加3成,若一直不做大腸鏡檢查死亡風險更將增加64%。 大腸癌高危險族群包括:肥胖、抽菸、飲酒、有大腸癌家族病史者或是曾有潰瘍性大腸炎或克隆氏症,建議可提早至35到40歲安排大腸癌篩檢。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BNT幼兒疫苗在路上! 王必勝證實首批127萬劑本周到貨. 本土BA.5何時爆? 王必勝說「只剩2周平靜日子」 單日確診恐飆6萬例.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痔瘡. 腫瘤. 血便.

  7. 2021年6月14日 · 醫師一一剖析. 一般大腸鏡也不必「怕痛」 該做大腸鏡的8大時機! 醫師一一剖析. 2021-06-14. 陳 鈞凱. 大腸鏡 癌症 腸癌. 字級.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預防腸癌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是唯一方法但不少人一聽到大腸鏡第一反應就是會怕痛」! 但醫師要民眾別再有刻板印象了,因為現今大腸鏡已隨著技術突破和儀器的進展,不再是人人聞之色變的檢查,即便在清醒、不麻醉的情況下,利用新技術都可以減少檢查過程中的不適。 奇美醫學中心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王宿鴻表示,像是單人操作法中的「軸保持短縮法」、「灌水式大腸鏡」、「不形成套環式的大腸鏡前進法」等技術,都可以減少檢查過程中的不適。 王宿鴻說,上述技術最核心的概念都是希望減少腸子的拉扯以減輕疼痛,也減少灌空氣造成的疼痛和不適。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