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1 GBP =

    41.269 TWD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4日 · 全新的 4000 億英鎊 GDP,將從 AI 中長出來 根據 Google 報告指出,到 2030 年 AI 可為英國經濟增加 4,000 億英鎊 GDP,並提升勞動生產力每年提高 0.9% 至 1.5%,甚至能讓超過百萬名殘疾人士能重新加入勞動生產隊伍,達成更多社會公平正義。

    • 每 20 位英國人就有 1 位在 NHS 工作
    • 「最像宗教信仰的英國信仰」
    • 從出生到手術都免費
    • 台灣先保障工作人 vs 英國全民一視同仁
    • 美國:看病是有錢人的權利
    • 10 個英國 NHS 真相

    哪一國的醫療勞動力強大到僅次於美國國防部和中國軍隊?答案是:英國。 《衛報》指出,英國公醫制度 (NHS,National Health Service) 雇用的勞動力驚人,過去統計就指出 NHS 在英國是最大的雇主,約每 20 位英國勞工中就有 1 位在 NHS 體制下工作。 更厲害的是,英國公醫制涵蓋的勞動力可排上世界第五,僅次於中國軍隊、印度鐵路、沃爾瑪超商和美國國防部;究竟,勞動力這麼驚人的英國公醫制度是什麼? #2想了解英國社會文化,別忘了當地全民共享的 NHS 體制。

    英國公醫制,簡單地說是由政府負擔花費,讓全民都可享有醫療服務的制度。《衛報》製作的介紹影片中,描述公醫制堪稱「最靠近宗教信仰的英國信仰」,它從 1948 年正式上路後,已然成為英國人最重要的一部分,時至今日,世界各國都有醫護人員投身到英國公醫制度中服務大眾。

    對外國人來說,公醫制最有名的就是「免費」這件事情,從看診、動手術、住院、社區保健、家醫師再到生孩子通通都是免費的,然而看似免費的背後,其實是相當大的國家財政支出,而這些支出又來自納稅人的稅金。過去,公醫制度的預算、醫護薪資、患者看診權益等種種爭議就常躍上英國媒體版面。

    目前,世界主要開發國的社會保險精神可分成兩種:俾斯麥 (Bismarck) 模式與貝佛里奇 (Beveridge) 模式,前者是台灣健保體制的靈感所在,後者則主導了英國公醫制度。《老人福利國際借鑑》一書中談到,俾斯麥提出的社會保險模式是以「勞工」為主要投保對象,具有強制性;貝佛里奇模式則強調「普及式」的福利。 亦有研究指出,台灣的健保因為是遵循俾斯麥模式,所以是將勞工人口為保障對象並發展職域社會保險,進一步再擴展到全民性保障,這樣的設計能兼具歐洲國家常用的貝佛里奇模式的精神,但台灣薪資給付水準較歐美福利國家為低。

    看到這,或許會覺得台灣與英國的醫療體制差異很大,但其實與英國醫療差異大的應是美國,例如報導談到,貝佛里奇精神的英國公醫制度屬於社會主義,主要透過稅收來負擔人民的健康照護需求,但美國的保險制度走商業市場取向,看病費用大多由民眾自行負擔,是標準的資本主義。 #3 圖為美國commonwealthfund最新調查內容,當中可以見到英國的醫療照護在十一個國家中排名第一。

    除了信仰精神和其他國家不同外,英國公醫制還有哪些特別的地方?《衛報》簡述了英國公醫制的 10 大真相。 一、醫療服務世界第一 「註冊」等待成常態 根據 2014 年美國新出爐的調查,英國公醫制度在 11 國醫療服務上被評為世界第一。但談到康復以及整體死亡率時,英國在 11 國中僅排上第 10。 過去有不少批評指出,英國患者往往得面對漫長的等待,《每日電報》曾在 2008 年時報導一間 NHS 信託基金每年要支出 1.2 萬英鎊給醫療人員去私營診所看病,原因是醫院等待名單實在太長了。 會有這種「漫長等待」現象,是因為英國看病採「註冊制」,也就是你必須先登記到指定的家醫診所下預約看病,碰到想轉診大醫院時,也要先經過所屬家醫師 (GP) 的看診後才能進一步轉診,就算是癌症患者也可能沒辦法及時得到幫...

  2. 2021年7月13日 · 英國金融科技公司 Wise 日前在倫敦風光上市,首日掛牌勢不可擋,開盤價高達每股 8 英鎊,讓公司市值衝上 87.5 億英鎊(約為 120 億美元),成為倫敦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科技股直接上市案。. 通常企業上市會選擇走 IPO 路線,讓承銷商(投資銀行)去 ...

  3. 2022年5月25日 · 如果被偵測到不符現行的排放標準,就須繳交每日 12.5 英鎊的費用;如果未能在時間內繳款,將面臨最高 140 英鎊的罰鍰,ULEZ 剛開始實施時,就有車主因為不配合,在拒繳 81 天後吃下價值高達 1.3 萬英鎊的高額罰單。

    • 英鎊1
    • 英鎊2
    • 英鎊3
    • 英鎊4
  4. 2019年9月6日 · 英國作家 Oobah Butler 就曾透過操作假新聞,開了一間「不存在的餐廳」,登上全球旅遊網站 Tripadvisor 的倫敦區第一名。. 事件曝光後,還被 新加坡國會 引用,作為防範假新聞的參考案例之一。. 而看過他一手打造假新聞的過程,也讓我們重新思考,網上 ...

  5. 2021年11月24日 · 英國政府於 2021 年 10 月的時候明確表示,將針對電動車補助以及充電站為主的基礎設施,投資 6.2 億英鎊

  6. 2021年12月1日 · 英國第七大能源供應商 Bulb 上(11)月宣告破產,影響約 170 萬客戶的天然氣和電力供應,而這一切其實有跡可循。. 行銷策略吸客戶!. Bulb 四年內快速崛起. 2015 年,三十歲出頭的 Amit Gudka 和 Hayden Wood 創立 Bulb,主打供應 100% 的可再生能源, 外媒 分析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