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7月21日 · 你手上的Line訊息,多從微信、微博來的 官員指出,相關部門反查訊息來源,幾乎都會找到相關說法的簡體版本,從微信、微博開始散布;由於不少台灣民眾同時使用微信和Line等不同通訊軟體,這些難以查證的謠言便透過Line在台灣散布開來。

    • 與其說是不想受傷,不如說是過度保護自己
    • 擁有過度防衛機制,可能讓你吸引到「怪人」
    • 「自我保護」常常成為進入關係的障礙
    • 從「如何取得我們想要的東西」轉成「給別人他們想要的東西」

    沒有人想要受傷,這是一定的。但有時候我們在感情中的狀態,與其說是不想受傷,不如說是過度保護自己——因為害怕任何一點受傷的可能性,乾脆將自己封閉起來,反正不期不待不受傷害。 適度的保護自己,的確能避免一定程度的傷害,但過度保護通常只會造成更嚴重的災情。 過度的保護,會讓我們衍生出一種異常的防衛機制。這種防衛機制已經超越了正當防衛的範疇,它透過過於嚴苛的篩選方式,來考驗接近的人是否真心。例如回應都非常冷淡、不斷拒絕對方、不給人好臉色看、言語攻擊、斷絕聯絡⋯⋯等等。 這樣的防衛機制,最後通常只有兩種人能通過考驗、脫穎而出。第一種是玩咖,第二種是神經病。這個機制最強效阻擋的,是普通的正常人,因為普通人有自尊,而且也會去顧慮別人的感受、也會覺得受傷,所以當普通人面臨這樣的回應時,多半都會知難而退。但玩...

    我有些擁有過度防衛機制的朋友,都會來問我:「為什麼我都吸引到一些怪人,怎麼都沒有正常人喜歡我?」問題就出在這種異常的篩選機制之中。 在我的經驗裡,會設定這種異常防衛機制的人,多半都是對異性有極大的恐懼,認為異性都會傷害自己的女性。男性不是不會有防衛機制,只是男性的防衛機制,比起女性的聖女,更像墮落。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差異,主要原因是,在普遍的認知裡,當一男一女都認真投入關係時,如果有什麼萬一,女性較容易屬於吃虧的一方——因為一般人都會將「性」與「青春」一併納入女性的交往成本裡,但沒什麼人會覺得男生跟人家上床就是被佔便宜。男人的性跟青春普遍對於大眾來說都不太值錢。 而對異性有極大恐懼的女性,透過嚴格的篩選機制,希望能找出不會傷害自己、可以託付終身的對象,但篩出來的,往往都是最有機會搞砸關係的一群...

    回到我們的主題。即使不是過度的保護,「保護」這件事的本質,本來就容易成為進入關係的障礙。 「保護」會障礙我們的主動性,因為主動就有受傷的風險。大部分的人為了避免被傷害的可能,往往都想等待別人先主動、先示好,這樣自己才是安全的,這是為什麼大部分的人都比較被動的原因。 但這個狀況其實很值得玩味——當所有人都想要安全的時候,誰來提供別人安全感?換言之,如果所有人都想等別人先主動,那麼誰要先開頭?如果一段關係沒有任何一個人起頭,主動跟另一個人點頭、微笑、說話,那一段關係要怎樣才能開始? 當我們想保護自己的時候,所表達的其實是自己的脆弱——我很弱小,所以我必須保護自己免於受傷。而另一方面,其實就是在跟別人索求安全感。我們因為自己的弱小,所以要求別人提供安全感給我們,否則我們就不願意進入一段關係。如果我...

    如果我們一直把焦點放在「如何取得我們想要的東西」上,那我們的生命很容易就會卡住,因為我們無法控制別人,所以根本沒辦法保證自己一定會取得自己想要的東西,但如果我們把焦點放在「給別人他們想要的東西」,那狀況就會完全不同。商人知道人們需要什麼,並且能夠提供,所以他們獲得了財富,人際關係也是一樣。當我們明白大部分的人都想要安全感,那我們就提供他們安全感,如此一來就能獲得關係。 《富爸爸,窮爸爸》裡寫了一小段很有趣的話:「當我缺錢的時候,我就去捐錢;當我缺愛的時候,我就去愛別人;當我缺別人的微笑時,我就先去對別人笑。我給了別人什麼,這些東西就會回到我身上。」 如果你想要安全感、你渴望愛、你想要更多更好的人際關係,千萬不要坐著等它們掉下來,它們一輩子不會掉到你頭上。最好的方法,其實是率先給出它們,然後等...

  2. 2018年7月13日 · 方式很簡單,首先先到設定(Setting),找到隱私設定(Privacy)。 再來就是提供使用者資料(Provide usage data),最後到的畫面就是會有很多可以勾選掉的選項,那些就是 LINE 一開始跟你詢問要求的隱私資訊。 第一個是對話資訊,第二個是個人化廣告,第三個點進去就可以看到接收通知型訊息,裡面的提醒訊息可以點選掉。 這些其實就是 LINE 一開始詢問要求同意的資訊。 LINE 會蒐集什麼資訊? 從今以後,LINE 會開始蒐集使用者與好友間的貼圖、特效,動態消息。 更讓人注意的是,LINE 也會注意使用者透過 LINE 點選哪個網址,點選的位置在哪裡。 同時也會蒐集使用者在傳訊息的過程對象是誰、使用收回訊息功能的頻率還有訊息是否已讀資訊等。

  3. 2020年6月3日 ·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去年曾有一段時間,有部分民眾在 LINE 上收到一只公文,內容是刑事警察局發函給局處各大單位,調閱 LINE 通訊紀錄和使用者資訊,引起一片譁然。

  4. 2018年7月18日 · 指定訊息回覆,你在回誰的話一眼便知道. 使用這個功能非常的簡單,請將手機版與電腦版的 LINE App 更新到最新版本,手機版本中對著你想回覆的訊息長按,在跳出的選單中選擇「回覆」,就可以回覆特定訊息了。. LINE App 新增指定訊息回覆功能 ...

    • 要怎麼知道line被封鎖1
    • 要怎麼知道line被封鎖2
    • 要怎麼知道line被封鎖3
    • 要怎麼知道line被封鎖4
    • 要怎麼知道line被封鎖5
  5. 2020年8月17日 · LINE 開啟「無聲訊息」功能,對方打開 App 後才會看到未讀通知 禮拜五傍晚,身為主管的你,回顧了一整周的工作執行狀況,想要擬定下周的工作目標並交代給下屬時,轉頭一看時鐘,發現已經是下班時間了!

  6. 2015年12月4日 · 兩者差異. 目前並不知道 Gmail 會如何處理被封鎖的寄件者,或被封鎖是否影響寄件者的 reputation。 然而,這兩者最明顯的差異在於:封鎖是一次性的功能(你無法封鎖同一寄件者兩次)而垃圾郵件可以檢舉很多次。 隨著檢舉的次數的累積,從你的網域、IP 寄出的電子郵件都有可能陷入無法送達的困境;相對的,雖然「封鎖」會讓你的電子郵件完全無法進入特定收件者的收件匣,卻不會直接導致你的寄送出現問題。 簡單來說,封鎖造成的影響會比檢舉來的直接,且只會影響到封鎖你的用戶。 而檢舉雖然不會有立即性的影響,但長期下來可能會有大量的用戶無法正常收到你寄出的電子報。 如下圖所示: 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