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界令,又名遷海令,是清朝政府為打壓明朝遺臣鄭成功在台灣的明鄭王朝,斷絕中國大陸沿海居民對其接濟的命令。 該命令要求山東至廣東沿海居民遷入內地,並以修築工事、派駐兵員等手段監督之。 政令首次頒布於順治十八年(1661年),重申於康熙元年(1662年),再頒於康熙三年(1664年)。
      www.wikiwand.com/zh-tw/遷界令
  1. 其他人也問了

  2. 遷界令 ,又名 遷海令 ,是 清朝政府 為打壓 明朝 遺臣 鄭成功 在 台灣 的 明鄭王朝 ,斷絕 中國大陸 沿海居民對其接濟的命令。 該命令要求 山東 至 廣東 [註 1] 沿海居民遷入內地,並以修築工事、派駐兵員等手段監督之 [2] 。 政令首次頒佈於 順治 十八年( 1661年 ) [註 2] ,重申於康熙元年( 1662年 ),再頒於康熙三年( 1664年 )。 康熙 八年( 1669年 )康熙帝親政後允許部分展界,而康熙十七年( 1678年 )再次要求遷界 [3] [4] 。

  3. ,又名 遷海令 ,是 清朝政府 為打压 明朝 遺臣 鄭成功 在 台灣 的 明鄭王朝 ,斷絕 中國大陸 沿海居民對其接濟的命令。 该命令要求 山东 至 广东 [註 1] 沿海居民迁入内地,并以修筑工事、派驻兵员等手段监督之 [2] 。 政令首次颁布于 順治 十八年( 1661年 ) [註 2] ,重申于康熙元年( 1662年 ),再颁于康熙三年( 1664年 )。 康熙 八年( 1669年 )康熙帝亲政后允许部分展界,而康熙十七年( 1678年 )再次要求迁界 [3] [4] 。

  4. 但鄭成功在台灣建立政權後仍有許多物資從大陸獲得為此清政府把禁海令進一步深化發布了更為嚴格的遷海令」。要求南方沿海四省所有居民後撤福建居民後撤30里廣東為50里

  5. 背景. 清朝初年滿清統治階級為了對付台灣鄭成功父子領導的東南抗清力量以及防止沿海人民造反起義實行了大規模強制遷徙瀕海居民的法令史稱遷海清廷正式發布遷海令是在順治十八年1661年)。 頒布了將沿海居民內遷五十里的遷海令。 沿革. 康熙 元年(1662年), 輔政大臣 鰲拜 下令從 山東省 至 廣東省 沿海的所有居民內遷50里,並將該處的房屋全部焚毀,以及不準沿海居民出海的措施。 措施使 華東 至 華南 沿海地區的漁業和鹽業廢置、田園荒蕪,沿海居民流離失所,深受遷海之苦。 當時不少地方官員,包括 廣東巡撫 王來任 、廣東總督 周有德 ,均極力請求復界。 到了 康熙 八年(1669年),由於朝廷認為措施已收成效,加上不想繼續影響沿海地區的民生,終於允許復界。

  6. 2021年9月12日 · 第一件,「遷海令」(遷界令)。 清廷下令從山東到廣東沿海所有居民內遷50里50里以內的房屋全部焚毀田園廢棄舟船也付之一炬片板不得 ...

  7. 明鄭時期嗣位之爭 參見:鄭經靖難1661年(永曆十五年),清廷頒布遷海令,自山東至廣東沿海二十里,斷絕鄭成功的經貿財源;毀沿海船隻,寸板不許下水;同時斬鄭成功之父...

  8. 鄭成功病逝 承天府 時,鄭經人在廈門,聞叔父 鄭襲 準備繼位訊息,在 周全斌 襄助下,前來台灣弭平鄭襲,自稱“招討大將軍世子”。 但是由於鄭氏內斗,導致康熙三年(1663年) 清朝 與 荷蘭 聯手進攻 金門 與廈門,金廈 兩島 陷,鄭經便撤退台灣,將“ 東都 ”改為“ 東寧 ”,並伺機反攻福建。 鄭經 在 陳永華 的輔政下,撫土民,通商販,興學校,進人才,定製度,境內大治。 三藩之亂起,他與耿精忠勾結,西攻廈門、泉州,因清軍平定三藩,事無成。 康熙十九年(1680年)返台後,縱情酒色,怠聞軍政,將台灣事務均委與長子鄭克臧與大臣陳永華。 康熙二十年(1681年)3月17日,鄭經於台灣承天府去世,終年40歲,諡號文王。 (概述圖片來源:清人繪《鄭經像》) 基本介紹. 本名 :鄭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