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鍾怡雯 (1969年2月13日 — ), 馬來西亞 霹靂州 金寶 華人 ,是祖籍 廣東 梅縣 的 客家人 ,馬華文學作家 [1]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文系、國文所碩士、博士。 學生時代就嶄露頭角,多次獲得各類文學獎, [2] 曾任《 國文天地 》雜誌主編,曾任 元智大學 中國語文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生平 [ 編輯] 鍾怡雯兼有文學創作及 文學評論 ,其作品融合感性與理性。 散文題材部分取自日常生活,風格獨特真誠如同其人,時有獨創觀點和超現實的意境,能從平常事物之中抒發獨特的體會。 作家 余光中 曾說:「鍾怡雯綺年麗質,為 繆思 寵愛之才女,但她的藝術並非純情的唯美。 她對於青春與愛情,著墨無多,更不論友誼。 相反地,生老病死之中,她對後三項最多著墨,筆端的滄桑感逼人如暮色。

  2. 鍾怡雯 (1969年2月13日 — ), 馬來西亞 霹靂州 金寶 華人 ,是祖籍 廣東 梅縣 的 客家人 ,馬華文學作家 [1]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文系、國文所碩士、博士。 學生時代就嶄露頭角,多次獲得各類文學獎, [2] 曾任《 國文天地 》雜誌主編,曾任 元智大學 中國語文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生平 [ 编辑] 鍾怡雯兼有文學創作及 文學評論 ,其作品融合感性與理性。 散文題材部分取自日常生活,風格獨特真誠如同其人,時有獨創觀點和超現實的意境,能從平常事物之中抒發獨特的體會。 作家 余光中 曾說:「鍾怡雯綺年麗質,為 繆思 寵愛之才女,但她的藝術並非純情的唯美。 她對於青春與愛情,著墨無多,更不論友誼。 相反地,生老病死之中,她對後三項最多著墨,筆端的滄桑感逼人如暮色。

  3. 2014年11月5日 · 鍾怡雯1969-)《麻雀樹與上本散文陽光如此明媚相隔六年。 六年可以讓一個孩子長成完足的意識,這是對新生命進程而言;反面觀之,舊生命唯剩衰頹與病痛、終點是死亡,沒有再過去的什麼了。 正站在生命中間的她,回首細讀記憶沉積岩,有十九年住於馬來西亞怡保的油棕園、二十六年旅居台灣,她的「位置」是兩地進行式,那是一種「漂」之狀態。 這「漂」代表著維持距離:此乃散文尷尬點,太近濫情、太遠薄情。 《麻雀樹》乍讀無色無臭,實則暗地伏雷,平穩的路伏貼的柏油,行走其上,隨導遊鍾怡雯看樹、聽禽鳥囀鳴、遠走巴黎,一切波瀾不興,不經意的一句「母親過世」、「父親另有家庭」,兼及一丁點馬來西亞的回憶碎屑,讀者的眼睛頓時黯然,疑惑自忖:「難道這才是文章重點? 」既是重點,何以一筆帶過?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2年5月13日 · 網友回應. 鍾怡雯我很確定當過兩次林榮三文學獎的散文決審忘了幾次複審最早的時候當過初審。. 印象最深刻的是初審裝箱寄來的稿件量真嚇人文學的太平盛世就是如此光景吧。. 邊看稿邊哇哇叫,看得眼花撩亂,腰痠背痛。. 記得那時候評審 ...

  6. 2022年8月24日 · 作者: 管理員 於 2022-08-24 鍾怡雯 教授

  7. 確實, 1969 年生於馬來西亞的鍾怡雯,在九 年代初期即多次獲國內外重要文學獎的得獎肯定,不只取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學位, 亦屢獲中國時報》、《 聯合報》、《 中央日報》、《星洲日報》、 新加坡金獅獎首獎海外華文文學獎首獎華航旅行文學獎及梁實秋文學獎等肯定, 其著有散文集《 聽說》、《 河宴》、《 垂釣睡眠》、《 飄浮書房》與出版論文集《 莫言小說:「 歷史」 的重構》, 主編《馬華當代散文選》、《 赤道形聲》、《天下散文選》 等經歷, 其間亦主編《 國文天地》與出版碩博士論文集。

  8. 2008年11月12日 · 鍾怡雯是出生於馬來西亞的客家後裔她的思考模式和生活習慣不同於台灣作家曾有人形容她過著隱居生活對於如此說法鍾怡雯不甚認同自己只是比較少與藝文圈人士來往。 鍾怡雯認為她期待過一個奇特的生活,目前渴望在生活中去做到以前不曾做到的事情,曾經她反省是否性格太孤僻,後來體悟到這是因為生命前19年的重量太大了,它形塑出一個人的個性,近幾年鍾怡雯開始慢慢去回觀童年經驗,她知道那是以前生活痕跡下產生的行為。 嚮往外在世界的逃家者. 從馬來半島搬遷到台灣這座島,從連繫著家族的地方移動到完全陌生之地,年輕的鍾怡雯只有一個明確目標:就是離家,不管到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