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8月19日 · 5 月 15 日,台灣一口氣爆發 180 例本土新冠病例,全民抗疫戰爭正式開打! 為了揪出潛藏病例,醫檢單位也日夜不休,從上萬個檢體中找出病例。 然而在龐大的壓力之下,醫檢單位的檢驗量能逐漸吃緊。

  2. 2015年1月16日 · 英文病例病人看不懂怎辦? 醫院已提供「中文病歷摘要」 就第一點而言,病人索取病歷摘要的目的本來就是為了了解病程的,因此本來就應該交付病人有能力閱讀的資料,在這一方面,目前台灣幾乎所有的醫院都已經落實「中文病歷摘要的提供」,而非如同 ...

  3. 2020年11月27日 · 乳癌是發生率最高的女性癌症,黃志旻醫師建議在30歲左右,女性就要開始定期接受乳房超音波檢查。 但如果從來沒做乳房檢查,是不是對於流程和診斷結果都充滿疑惑?

  4. 2021年7月2日 · 地區法官閃避了「身份再辨識」的問題,在去年(2020 年)9 月駁回此案,原因包括原告無法證明此件合作案造成了傷害。 這件案件反映出,與「資料分享」相關的訴訟極具挑戰性,同時突顯了醫療個資的隱私缺少足夠的保護。

  5. 2022年2月23日 · 台灣難成醫療大國原因一:缺乏本土生技產業. 欲在全球醫療領域佔有一席之地,生技業的發展會是最重要的關鍵。 李鍾熙首先解釋,生技業主要為研發生技產品,如藥物、試劑,市場遍及全球,醫療業則是服務在地需求,兩者隸屬不同產業,卻又息息相關,因為醫療用的產品與服務,皆來自生技業。 李鍾熙以 COVID-19 疫情為例,說明台灣醫療水準高,但仍多採用進口的生技產品。 他指出,有獨特的生技產業才能成為先進的醫療大國,而這須仰賴醫療、生技業的相輔相成。 李鍾熙表示,醫生在臨床上會接觸各種疾病,臨床經驗能帶來新構想,並形成不一樣的需求,也因而帶動生技業發展,以此創造正向循環。 台灣難成醫療大國原因二:醫療尚未產業化. 雖然台灣的健保讓醫療行為變得普及又方便,但台灣醫療業的發展也存在劣勢。

  6. 2019年3月5日 · 1. 多重疾病、多重用藥,經常在多科就診,服用多科藥物。 2. 出現 「老年病症候群」 ,例如跌倒、暈眩、睡眠障礙、體重減輕等。 3. 身體功能衰退、日常生活短期間內需要他人協助或照顧,卻仍無確定診斷者。 4. 80 歲以上長者,需要全面了解健康問題及訂定照護計畫。 5. 健康老人突然出現難以解釋的異常現象,例如記性衰退、情緒低落等,也可到老年醫學科求診。 全面照護,提高老人生活品質. 除了整合治療和用藥,減少老人家在各科轉診奔波,以及服藥問題,其實老年醫學門診最重要的任務是, 幫助老年人恢復獨立生活的功能,維持良好滿意的生活品質 。

  7. 2020年2月24日 · 這波病毒來勢洶洶,若你有密切關注相關消息的話,想必一定經常聽到「感染、潛伏期、確診病例⋯⋯等」詞彙,你知道它們的英文是什麼嗎? 今天就跟著希平方一起來認識這些與疫情相關的詞彙,並學習用英文介紹這波疫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