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12月27日 · Forever young Forever young. 怎麼愛一個人我都沒忘. 二十年後/還是一樣輕狂一樣不枉. 我還是這樣/我願意這樣. 今年經歷了一場感情浩劫,三年多就這樣化為烏有,那段時間覺得心癱了,做什麼都不像醒著,沒什麼東西能叫醒我,好像曾經和一個人那樣好過,之後再認識的都只是盜版的;加上對職涯的迷惘,常常覺得自己總是盡力截彎取直,卻還是在試路。 於是當聽到艾怡良沉澱兩年時間推出的新專輯《垂直活著,水平留戀著》裡的《Forever young》,感受到不只是關於愛的,還有她對於很多方面的靈魂都單純勇敢的一面,似乎也緩緩叫醒了我; 提醒著受過傷的人,還是能勇敢地再次選擇輕狂,別怕再次失去,對想珍惜的事依然揮霍才不枉。

  2. 人類是少數幼兒期非常長的動物,在求學社會化路上跌跌撞撞到了 20 幾歲,多數仍舊是在事業上尚未起步的新鮮人,摸索著自己定位。 已過 20 歲的你們,還記得自己 20 歲的心境嗎? 又或者還不到 20 歲的我們,膽敢設想自己在 20 歲的時候已經在社會上取得一席地位了嗎? 成就不敢多說,但唯一的共同點就是: 我們都認為 20 幾歲還很年輕,還有冗長未知的未來在等待著我們。 臨床心理學家 Meg Jay 卻提出了不一樣的見解,他提醒大家,抱持著「未來還很長嘛」的這種心情,將會讓你將自己 20 幾歲的時光視為無足輕重。 在職場和事業間躊躇不定;雖然有穩定的交往對象,就算對他或她並不甚滿意卻也沒意願分手、就算有滿意的對象,也會覺得這個年紀踏入婚姻稍嫌太早。

    • 「無法信任&傷害受虐」(Mistrust & Abuse)
    • 「被剝奪感」(Emotional Deprivation)
    • 「疏離孤立」(Social Exclusion)
    • 「過度依賴」(Dependence)
    • 「脆弱不安」(Vulnerability)
    • 「失敗自卑」(Failure)
    • 「我有特權」(Entitlement)
    • 為什麼會陷入困境?
    • 正面迎戰,改變人生困境
    • 深入探索自己,創造個人展望

    你認為別人將會以某種方式來傷害你。 那些方式可能是欺騙你、帶給你身體上的傷害,或是利用你。當陷在當中時,就會想躲在一片不信任感的牆後來保護自己。 你要不就是完全避免與人發展情感關係,或只是擁有一段表面關係;要不就是和無法善待你的人建立關係,然後自己感到憤怒,想要報復對方。

    你相信自己對愛的需求永遠不會從其他人身上獲得適當的滿足。你感覺沒有人真正在乎你、關心你,或是了解你的感受。 你會受到冷漠,吝於付出者的吸引,不然就是你自己會變得很冷淡,不願付出,你的情感關係必定只會往暗淡無光的方向走去。 你會有兩種感覺交替出現:受騙、氣憤,以及受傷害的孤獨感。但諷刺的是,你的氣憤只會讓人對你更加漸行漸遠,讓你的情感持續被剝奪。

    你感覺自己和他人有所不同,總會有一種被世界孤立的感覺。 如果你有這方面的問題,那麼你可能有過被同儕排擠的經驗與感受,你會覺得你不屬於朋友圈。你可能是感覺到自己不好看、談話技巧不佳,或是感覺自己有缺陷,你會避免與人接觸,也會避免與群體發展社交關係。

    你會覺得如果沒有其他人給你足夠的協助,就無法好好處理日常生活上的事務。 你要依靠別人來當你的支柱,而且總是需要別人支助你。你常會暴露出完全不信任自己判斷的態度。你感覺自己沒有什麼能力可以做出好的判斷,所以舉棋不定。難以信任自己的判斷力。

    你生活在恐懼中,擔心災難隨時會來臨,不論是自然災難、犯罪、醫療相關,或是在財務方面。你在這個世界上感受不到安全。 這種恐懼是多餘且不實際的,但卻會控制你的生活,你卯足全副精力,只是想確認自己是安全的。你的恐懼也可能圍繞在各種疾病之間:怕患上焦慮症、受愛滋病感染,或是精神失常。也可能是特別關切財務受損問題,害怕走上破產之路,最後流落街頭。

    你總會有自己有所不足的想法。相較於同儕,你更相信自己是失敗的。 在童年時期,你對於自己的成就感到自卑,其他孩童總是比你好。到了成人階段,你會誇大自己的失敗程度,並以這種方式來讓自己持續處在失敗狀況中,讓這一種困境得以維持。

    和接受現實生活限度的能力有關。處在這個困境中的人會覺得自己很特別,他們堅持自己有辦法立即做到、說到,或是擁有任何他們想要的。 他們不管別人是否認為不合理,不管時間和耐心,也不管現實狀況是否可行,還有是否會影響到別人,而且自律有困難。

    人生困境是一種從童年時期就開始萌芽,然後在一生中不斷重覆的模式或主題。最終結果就是到了成人階段後,我們會想辦法再創那些在童年時期傷害我們最深的情景。 人生困境具有會傷害自我的能力,就治療師的觀察, 正是因為有這項的特質,所以才讓它顯得如此令人痛苦。它是我們所熟知的,雖然帶給我們痛苦,但卻因為讓我們感覺自在且熟悉,因此難以扭轉。

    人生困境是深根的長期模式,如同成癮行為或是壞習慣一樣,難以改變。 要改變,就需要有體驗痛苦的意願,要正面迎戰它,了解它,同時還需要紀律,每天有系統地觀察和改變行為。想要改變,就不能一下這樣,一下又要那樣地不穩定,要持續反覆練習,改變才有可能發生。

    “我們不應停止的探索之旅,在所有所有的最終,我們會到達最初,一個首次發現的最初。”-出自詩人艾略特(T. S. Eliot)《四個樂章》(Four Quartets) 我們相信,每一個人都有一些與生俱來的偏好。或許在我們生活所進行事,最重要的就是去發掘我們天生所渴望的是什麼。 確認自然本性最好的線索,就是情緒和身體的直覺。當我們從事滿足自然本性的活動,或是發展符合自然本性的情感關係時,我們會感到美好,我身體也會獲得滿足,能體驗到樂趣或歡樂。 《重建生命的內在模式》 這裡買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重建生命的內在模式》,由天下雜誌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圖片來源:Unsplash)

  3. 2019年5月10日 · 」南韓受到經濟不景氣和低薪的影響,年輕人已對任何事物都不抱持希望,從一開始拋棄戀愛、結婚與生子的「3拋」世代,發展成再放棄人際關係、買房「5拋」、以及不想要夢想和希望的「7拋」,甚至現在有已經不顧一切的「全拋」世代。 其實換成台灣人的用法,這就是「厭世」,是對未來沒有希望的寫照。 在「全拋」的環境下,有哪些事情是年輕人掙扎不想放棄的呢? 今日DailyView網路溫度計就透過《KEYPO網路大數據》調查,整理出網友討論25歲以前,最迷惘煩惱的事。 No.10 要考公務員嗎? 公務員是許多人心目中的夢幻鐵飯碗,不論景氣多差,都會有基本的薪水和年終獎金。 許多爸媽在子女畢業後就會逼著他們去報考。

  4. 2019年6月5日 · 大多數的年輕人認為自己擁有大把青春歲月,容易產生怠惰的心理,經常熬夜玩樂、睡到中午。 他認為,年輕人應早起,充分規劃每一天,培養自律與耐心。 把睡懶覺得時間用在完成目標上,且目前世界的腳步飛快,所以你需要努力才能成功。 不要安於現狀. 卡爾登提到,自己曾在麥當勞工作,領著每小時 7 美元( 約新台幣 210 元 )的低薪。 對于 20 幾歲的他來說,這只是一種賺錢的方式,但真正有野心的人,則花時間觀察商業模式,期許自己將來創造出連鎖事業帝國。 年輕人不應該滿足於低薪,沒有挑戰和發展潛能的工作只會讓你安於現狀。 無論你的收入高低,你應該經常問自己,我怎樣才能賺更多的錢? 參考資料來源: 1.《

  5. 2020年7月16日 · 《紐約時報》報導,一名 32 歲的年輕用戶 Richard Dobatse,接觸了 Robinhood 後,因為它簡單的介面及方便交易方式,讓他認為這些就像是場遊戲而逐漸上癮,甚至拿出兩筆 3 萬美元的房產抵押貸款來填補他的虧損。 他的帳戶增經價值高達 1 百萬美元,但因為投資大起大落,近期的餘額只剩下近 7 千美元,這也讓 Dobatse 更沈迷於 Robinhood,甚至到廢寢忘食的地步。 另一名 20 歲的用戶 Alex Kearns,今年 6 月時因為投資期權交易導致虧損了 73 萬美元,因自己無力負擔這樣鉅額的損失,選擇自殺身亡,他在遺書中質疑並譴責 Robinhood「為何讓一個 20 歲、沒有收入的人,可用 100 萬美元的交易槓桿?

  6. 2017年7月14日 · 近年來在影視產業IP」(Intellectual Property,智慧產權)的風潮持續延燒,電影界也是如此,不難發現許多年度票房火紅的電影都是「續集」、「改編」、「重啟」等等,其中青少年(Young Adult,簡稱 YA)小說的改編在這十年來更是蔚為風潮,好萊塢更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