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4月3日 · 學者研究發現,2000年全世界約有14.06億人罹患近視,佔當時總人口數22.9%;在2020年,將有約26.2億人受近視所苦,佔總人口34%。 可怕的是,這個數字正持續上升,到了2050年,世界近視人口總數以約達47.58億,佔總人口49.8%。

  2. 2019年1月23日 · 台灣慢性病防治竟然不及格? 根據醫學期刊《The Lancet》公布1990年至2015年全球醫療品質評比,台灣僅排名45名,遠遠落後鄰近的日本 (11名)及韓國 (23名)。 探究其原因,其中有多項慢性病的評比都只達及格邊緣,或是根本不及格,如慢性腎臟病50分,糖尿病58分、高血壓性心臟病60分,顯示台灣在慢性病控制上還有待加強。 何謂慢性病? 是一種持續或長期的健康狀況 or 疾病,症狀延續3個月以上. 常是不可逆的病理變化,不會像感冒一樣自行痊癒. 絕大多數屬於非傳染性疾病,但易引起併發症. 症狀特徵複雜,沒有明確的單一病因. 常見的有高血壓、癌症、糖尿病、高血脂症、心腦血管疾病、關節炎等等. 什麼樣的人容易得慢性病? 有抽菸喝酒的習慣. 暴飲暴食,嗜好油炸、甜食.

    • 什麼是長新冠?
    • 常見症狀有哪些?
    • 發生長新冠的高風險群
    • 可能的治療方式有哪些?
    • 不同病毒株 (如 Alpha、Delta、Omicron),後遺症相同嗎?
    • 衛福部提供的醫療協助

    以世界衛生組織 WHO 目前的定義來看,感染新冠肺炎的 4 週內稱為急性期,而 4-12 週持續出現或延後出現的症狀,醫學上稱之為 「COVID-19 急性感染後症候群 (Post-COVID-19 syndrome)」,簡稱「長新冠 (Long COVID)」。 以目前的研究來看,發生率介於10-20%之間,即便感染的是輕症,健康的成人、兒童都可能出現長新冠,且症狀大多類似。

    目前文獻中已記錄的後遺症就有200多種,又以疲勞、呼吸急促或困難、認知功能障礙(例如腦霧:包括無法集中注意力、無法專注思考、記憶變差、失眠等)最為常見。 其他常見症狀包括: 1. 心血管症狀:心悸、胸痛、胸悶、心肌梗塞 2. 腸胃道症狀:噁心、腹瀉、胃痛、食慾不振 3. 耳鼻喉症狀:喉嚨痛、嗅覺或味覺異常、耳鳴、耳痛 4. 神經症狀:頭暈、頭痛、肌肉疼痛、關節疼痛 5. 心理問題:沮喪、憂鬱、焦慮

    根據美國 CDC 的報告,研究人員正努力了解哪些人在確診後容易持續受到影響,並依據目前研究提供以下例子: 1. 未接種新冠疫苗 2. 確診前有潛在健康問題 3. 確診時症狀較嚴重,尤其是需要住院或中重症監護的人 4. 確診期間或之後曾出現多系統發炎症候群 (MIS) 5. 健康不平等 (Health Inequities) 的族群,如社經地位、教育程度、醫療環境相對弱勢者 另有研究指出,確診期間出現多症狀、高齡、吸菸者、有代謝問題(如肥胖) 等,都可能有較高的長新冠風險。

    由於長新冠是一種多重器官系統性疾病,故目前並沒有針對所有患者的單一療法。治療原則須以個別患者為中心,透過生活管理、衛教、藥物輔助來改善生活品質。 舉例來說,如果患者感到疲勞,在疲勞時應減少活動,選擇在相對不疲勞時進行活動;如果有認知障礙,則盡量不要同時進行多項任務,僅嘗試專注於正在處理的一項活動;若有失眠問題,則可以尋求醫師進行衛教來預防。 雖然絕大多數長新冠並無威脅生命的危險,但其症狀仍大大影響民眾的生活品質。WHO 醫師也建議,長新冠的預防與治療,可以透過最了解我們的社區醫師,藉由過去的個人病歷進行綜合性評估。

    目前台灣大流行的病毒株主要以 Omicron 為主,而 Omicron 從2021年11月流行至今,大約僅有半年的時間,故關於 Omicron 所引發的後遺症大多仍在研究中。而目前關於長新冠的研究與病例報告,大多仍以先前的 Alpha、Delta 病毒株為主。 以 Alpha、Delta 來說,已知肺部、心血管、腦神經皆可能受到損害,值得注意的是, 病毒不僅會破壞細胞,還可能引發「細胞激素風暴」,使得身體處於高發炎狀態,進而傷害正常組織。已有研究證實,此類病毒株在患者染病12個月後,追蹤腦血管疾病、心律不整、心肌炎、心臟病、血栓的發生率皆顯著提高;另外在觀察疫後猴子的腦部變化時,也發現了神經損傷、神經元退化及細胞凋亡。 相對的,以 Omicron 來看,因其主要侵襲上呼吸道,且不太會進入肺部...

    針對長新冠所出現的後遺症,衛福部已開設「COVID-19染疫康復者門診整合醫療計畫」,為避免民眾需要跑不同門診,此計畫將藉由整合性的醫療,提供跨科別會診,且病人接受當次整合門診醫療服務後,僅需繳交一次掛號費及一次部分負擔。 目前全台參與此醫療計畫的院所共有105家。(詳細名單請點此) Reference: WHO – Update on Long COVID CDC USA – Long COVID or Post-COVID Conditions Nature Medicine – Post-acute COVID-19 syndrome Nature – SARS-CoV-2 is associated with changes in brain structure in UK Biob...

  3. 2017年7月14日 · 收攬世界各國的美景是許多人旅遊甚至環遊世界的夢想,令人讚嘆的極光、鬼斧神工的峽谷、歷史悠久的遺跡、夕陽輝映的晚霞,有數不清的美景需要透過眼睛來感受。

    • 世界 股價1
    • 世界 股價2
    • 世界 股價3
    • 世界 股價4
    • 世界 股價5
  4. 2018年4月3日 · 建立「Lagom」的醫療環境. 事實上,台灣不是第一個推行分級醫療的國家,遠在地球另一端的瑞典,不只有令人羨慕的社會福利,其醫療制度將資源做妥善運用、保障大多數人的權益,背後的基礎就是分級醫療。. 瑞典語有一個單字 Lagom,這個字的來源可追溯到維 ...

  5. 2018年4月26日 · 現在,就讓我們來認識常見的高血壓藥物吧! 6種高血壓藥物與副作用. 利尿劑. Thiazide 利尿劑是一種治療高血壓的藥物,它可幫助身體排出鈉元素,達到降低血壓的效果,然而這類藥物可能產生低血鉀的副作用。 人體在低血鉀狀態時,會有虛弱、抽筋、噁心等症狀,「保鉀型利尿劑」可避免上述副作用。 不過,保鉀型利尿劑有「高鉀血症」的副作用,帶來心悸、肌肉痠痛、肌肉無力、感覺麻木、心律不整等症狀。 ACEI 類藥物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 ACEI) 除了是高血壓用藥外,也是心臟衰竭、糖尿病、慢性腎衰竭等疾病的治療用藥。 副作用方面,會造成咳嗽,還會產生血管性水腫,使嘴唇、舌頭、喉嚨發腫,嚴重時會影響呼吸。

  6. 2022年7月7日 · 自律神經失調的原因及常見症狀. 正常來說,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能相互搭配使身體穩定平衡、維持正常的生理運作。. 現代人大多生活步調快、工作壓力大,種種過度的外在刺激就容易導致交感神經過度亢奮。. 一旦交感神經過度亢奮,會出現焦慮、失眠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