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地中海區域許多國家皆生產這種茴香酒如土耳其生產的拉克酒Raki)、敘利亞區域的亞力酒Arak共同點是以葡萄皮或其他高糖分水果發酵為基底蒸餾出高濃度酒精後再加入茴香甘草等香料糖漿進行調味

  2. 20201209. 農委會林試所精選2種闊葉樹種:相思樹、臺灣櫸;以及3種針葉樹:香杉、臺灣杉、臺灣肖楠,做為提升木材自給率的利器。 (圖片來源/農委會) 臺灣林地面積廣達220萬公頃,但木材自給率卻低於1%,108年木材生產量約3.6萬立方公尺,僅占需求量的0.6%。 農委會立下目標,2027年的木材自給率要提升至5%,要達成此一目標不僅得種對樹種,還得選育基因優良苗木進行人工林的商業栽植。 農委會林試所精選2種闊葉樹種:相思樹、櫸木;以及3種針葉樹:香杉、臺灣杉、臺灣肖楠,並將導入經濟性人工林規劃,即可提升國內的木材自給率。 林試所指出,以人工造林方式提高木材自給率,有幾項達成要件,包括:樹種組成單純、履歷清楚且生長可預期、要適合臺灣的地域環境。

    • 甘蔗植物學
    • 製造蘭姆酒
    • 糖與酒甚至引發革命
    • 甘蔗烈酒指南

    甘蔗乍看之下是普通的植物,只是又高又甜的草而已。不過仔細看看,不難發現一根甘蔗桿裡有不少玄機。地上冒出來的甘蔗被節區分成一段段節間。每個節都有「根始原細胞」(特定的狀況下會變成根的組織),還有一個芽,隨時準備長成莖和葉。這些蓄勢待發的小群組織正是甘蔗如此容易繁殖的原因。 把一段節間帶著節的甘蔗埋到土裡(這樣一段甘蔗稱之為蔗苗〔sett〕),就會冒出「種根」(sett root),提供暫時的營養,之後生出更永久的「苗根」(shoot root)來固定甘蔗,讓這段甘蔗活下去。之後冒出芽,成為新的一株甘蔗。 甘蔗莖是由一層層同心圓組成,和樹幹類似。外層是堅硬的蠟質外皮,防止植株的水分散失。外皮可能是黃色(生長中的幼嫩甘蔗),或是綠色(開始有葉綠素之後)。紅色和藍色的花青素(這種植物色素在甘蔗會保護...

    甘蔗銳利的葉子會割傷甘蔗工的皮膚,即使沒有這些葉子,要劈砍著進入甘蔗田也不容易。甘蔗田裡住了蛇、鼠、又大又肥的蜈蚣和螫人的大黃蜂,給人另一種討厭的驚喜。有個解決辦法是在收割前放火燒過甘蔗田,把害蟲害獸趕出去,同時清除大部分的植物。今日有些甘蔗田仍採用這種方式,就算是使用重機具採收甘蔗的現代化農場也會這麼做。 甘蔗採收之後很容易腐壞,必須在細菌開始吃蔗糖、搶走製糖廠產品前快速送進壓榨廠。因此甘蔗一砍下來就要剖開、壓榨、取出甘蔗汁。在法屬加勒比群島的馬丁尼克島(Martinique),新鮮的甘蔗汁會直接發酵、蒸餾,做成鄉土蘭姆酒(rhum agricole;也稱為法式蘭姆酒、農業型蘭姆酒)。在巴西,新鮮的甘蔗汁會做成巴西國酒cachaç’a(發音近似「卡莎薩」)。不過我們所知的蘭姆酒大多來自糖蜜...

    最先到達新英格蘭的拓荒者因為缺乏簡單方便的釀酒辦法,於是從加勒比海進口糖蜜,製成蘭姆酒。但那是走投無路的對策,之後則是反抗的表現。 1733 年的蜜糖法案(Molasses Act)是英國對法國糖蜜收取沉重的進口稅,強迫殖民地買英國糖蜜而不用法國貨的策略。這樣的稅法卻讓拓荒者的憤怒火上加油,引發了美國革命。約翰.亞當斯(John Adams)在1818年給朋友威廉.都鐸(William Tudor)的信中寫道,「我不知道我們為什麼羞於承認糖蜜是美國獨立的重要因素。許多重大的事件都發根於更微不足道的原因。」 種植甘蔗也成了美國的工業。現在佛羅里達州、路易斯安納州、德州和夏威夷共種植了90萬畝的甘蔗。不過大部分的蘭姆酒仍然來自加勒比海地區。一部分是因為歷史的偶然──歷史最悠久、最著名的蒸餾酒廠必...

    ❖AGUARDIENTE:

    西班牙文中用來通稱清澈的中性烈酒或白蘭地。在許多拉丁美洲國家,這是指甘蔗為基底的烈酒。

    ❖巴達維亞亞力酒/BATAVIA ARRACK:

    高酒精濃度(50%)的印尼烈酒,蒸餾的材料是甘蔗和發酵紅米。經典調酒酒譜裡的關鍵成分。

    ❖卡莎薩巴西甘蔗酒/CACHAÇA:

    經典熱帶調酒卡琵琳娜(Caipirinha)的主要成分(其他的成分是糖和萊姆汁)。這種巴西烈酒是用新鮮的甘蔗汁蒸餾而成。

  3. 「油芒」一種既現代又超未來且古老的穀物,是臺灣獨一無二的特有米糧,卻因原住民漢化等種種因素消失逾一甲子,中央研究院植物所團隊偶然間經國外學者提及,才知道臺灣有這孤兒作物,經過11年尋找、選種、復育與研究,終於在屏東三地門、臺東延平等原民部落復耕,地球上首批油芒平安米將在11日除夕正式問世,結合常民宗教信仰「以米代金」,一起為臺灣土地祈福。 徐子富花了11年餘時間,終於在原鄉復耕臺灣油芒。 (攝影/記者許素惠) 失落至少60年的孤兒作物重新被找到,源自於不經意的偶然。

  4. 20161029. 文/ 趙敏 攝影/ 黃世澤. 許多人知道,日本新潟縣魚沼出產的越光米是「米中之王」;在臺灣,媲美新潟越光米的臺灣名米分布圖也逐漸成形。 農委會農糧署近年致力推廣地方特色米,2014年將「十大經典好米選拔」改為「全國名米產地冠軍賽」,建立品種與產地的連結性,一年一度的「全國名米產地冠軍賽」名單昨(28日)揭曉,凸顯地方名米推廣有成。 8個特色品種參賽,地方名米適地適栽從名單可見一斑 2016「全國名米產地冠軍賽」決賽評審活動昨日在農糧署盛大舉辦,邀集飯店主廚、專家、學者、餐飲業者與糧食業者擔任品飯員,除了評比糙米外觀,包含光澤、飽滿度和均勻度,也進行嗅聞、品嘗等食味官能品評。 「全國名米產地冠軍賽」決賽評比過程講求標準化,每一鍋米飯都以相同的方式浸泡、烹煮、鬆飯和燜飯。

  5. 20200317. 森氏紅淡比是曾彥學推薦可種植於臺北市的行道樹,是臺灣特有種。 (圖片提供/林務局) 不僅臺灣夜市沒特色,行道樹也是,「臺灣欒樹從臺北到屏東都一樣」,樹木專家看不下去,接受林務局委託,盤點臺灣森林中的原生植物,首批篩選出草本、灌木、藤木、喬木等共106種適合園藝及景觀用的植物種類,推薦種植。 林務局長林華慶說,這只是第一批名單,未來還會陸續盤點公開適合景觀種植的臺灣原生森林植物,或是具有經濟價值的蜜源植物推薦。 中興大學森林系教授曾彥學從這些推薦名單中,針對各縣市的地理環境及氣候特色,篩選出適合各個縣市種植的行道樹樹種。 曾彥學說,國內種最多的行道樹就是臺灣欒樹,從北種到南,一點特色也沒有,不符合適地適種原則的行道樹,還有管理成本偏高的問題。

  6. 花蓮農改場去年統計試驗成果發現,農民慣行農法果樹單株產量約14公斤,改善枝條修整果樹單株產量卻可達到近20公斤,多出約40%。 徐子芳說,農民強剪之下長出的新梢雖多,但不見得每個新梢皆能開花,改善枝條修整方式的果樹新梢開花的比例反而比較高,產量因此比較大,而且不影響果實品質。 徐子芳也說,花蓮場改良果樹修整方式,果樹不會一次萌發太多新梢,農民後續整理的人工不會增加太多,惟開心型整枝較費工,但若有助果樹健康、增加產量,應該是值得的。 農民慣行強剪、不整枝樹型(左)與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試驗中度修剪、開心型整枝樹型(右)比較。 (圖片提供/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由記者併圖) 標籤. 番石榴. 中山月拔. 土芭樂. facebook. line. twitter.

  1. 相關搜尋

    華城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