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1、历史分红连续性. 现在许多投资者一看到派息率6%,就觉得非常开心,立马下手就买。 很多情况下股息,往往是股价大幅下跌的结果,而并非上市公司真的慷慨。 比如某上市公司,半年前每股分红6毛,当时股价20,之后管理层动荡,销售下滑,存货大量积压,这些利空导致被各路机构减持,股价一路下滑到10。 众所周知,股息率=股息/股价,由于分母股价的一路下跌,使得股息率升至了诱人的6%。 单看股息率确实有吸引力,但常识告诉我们,若此时买入该公司,概率是笔糟糕的投资! 2、 股东套现的动机. 防止公司派息的目的是将现金分配给股东而企业长年业绩平庸。 这类公司往往以下几个特点:首先股东持股比例很;其次公司派息远远超出了自身盈利情况;最后公司股东经常通过派息从上市公司处获取现金。

    • 概览
    • 红利、低波策略基金加速普及
    • 高股息——低利率时代的解药
    • “红利”搭配“低波”——真正适合大部分投资者的权益品种
    • 写在最后:迎接红利低波的大时代

    经历了连续数年的风格、行业快速轮动之后,中国股票市场进入了超额难觅的阶段。上半年,游戏、芯片等投资主题轮番表现,随后再如过往每一个受热捧的投资方向一样,在高位持续震荡,投资人进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对不断涌现的行业、主题穷追猛打,终究不适合大部分投资者。曾经寄望于明星基金经理久战不败的基民,此时退而寻求真正可以“压箱底”的选择。很多人开始注意到一种可以“有效躺平”的物种,叫做高股息策略。

    简单来说,“高股息策略”指的是投资于那些持续派发稳定、较高股息(分红)的公司。股息率=每股股息÷当前股价,一家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越强、分红比例越高、股票价格越低,股息率越高。这些公司通常基本面稳健,经营稳定,能够为投资者提供稳定的现金流。

    在国内,高股息策略有另外一个特别的名字——红利策略。

    截至2023年7月末,A股红利主题基金有76只,合计管理规模超过821亿,其中场外基金规模519.51亿,场内基金(ETF)规模302.46亿。

    值得一提的是,在基金投资领域,“低波”这个词常常和“红利”一起出现。市场中兼具“红利”“低波”两个标签的基金共14只,场外基金总规模53.80亿,场内基金(ETF)总规模26.91亿。

    近两年,基金公司对于“红利”和“红利低波”赛道的布局愈加重视,2022年以来,全市场新发相关策略指数产品有8只。

    今年6月,晨星发布了最新版的“全球策略贝塔型场内基金指南”(A Global Guide to Strategic-Beta Exchange-Traded Products)。在国内,“策略贝塔”也被称为“Smart-beta”,旨在从股票中找到能够创造超额收益的“因子”,然后将符合同一因子特征的股票编制成指数。

    在经济降速增长、宽货币的大背景下,“低利率”是当下投资圈的热门主题词。

    利率的本义是资金的价格,也是大类资产定价的锚。当资金的价格逐渐下行,融资端的成本压力变小,愿意支付的融资价格也更低。如此一来,市场上的货币基金、债券型基金回报也会随着利率走低,逐级下降。

    市场上的资金无时无刻都在寻找最有竞争力的资产,当A股市场面临无风险利率、风险偏好、盈利增长均处于下降通道的时候,高股息策略就成了各类资产中最具性价比的选择之一。

    为什么说红利策略在利率下行的环境中更显优势?

    从结果上看,红利超额收益与长端利率呈现负相关性。背后的原因在于,利率的持续走低,通常对应着经济增长整体偏弱的阶段,此时稳定分红的公司因为防御属性更受市场认可,尤其追求稳健回报的资金,会更青睐这类资产。

    如下图,在长端利率不断下行的过程中,中证红利指数相对于沪深300的相对估值溢价优势逐渐显现。

    “红利”指代高股息的公司,“低波”指代股价波动水平较低的个股,带有这两个标签的公司都具备较强的防御性特征。同时符合两个特征的公司,即可认作“红利低波”标的。

    2012年,标普道琼斯(一家全球知名的指数公司)发布了标普500低波红利指数,将高股息率和低波动率结合在一个指数中。与单纯基于股息率的策略相比,该指数显示出出色的风险调整后收益和较强的防御能力,这对于保守型投资者尤其具有吸引力。

    而在中国,以“标普中国A股低波红利指数”为例,其大致编制方法是:①选出全市场股息率最高的150只股票(基本面特征);②按照近12个月股价波动率排序,选取其中较低的前100只(量价特征)。

    根据标普道琼斯的研究,两类策略融合起来,效果更佳。

    如图,在2013~2022十年的统计周期里面,“红利”和“波动率”在大部分时间里都“跑赢大市”。(基于标普道琼斯的因子计算结果)

    更直接地说,红利低波在震荡或下跌行情中更显优势,在牛短熊长的A股有较强的应用性。需要指出的是,当市场处于持续向上脉冲的阶段,红利低波可能跑输一些高成长性组合。

    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我研究了日本、中国台湾等地的红利相关策略发展情况。

    在长期处于低利率环境下的日本,其分红公司占上市公司总比例达到80%。很大意义上,作为宽基指数的日经225本身就可以看作一个股息收益指数,尽管绝对股息率水平不高,但相对于长债利率有很大优势。在全球地缘风险日趋复杂的当下,高股息所代表的隐含回报,成为巴菲特青睐日本股市的理由之一。

    在同样经历了长期低利率环境、资本市场高波动的中国台湾,成立于2007年的元大台湾高股息ETF,2022年末管理规模达到58.7亿美元,是同期A股最大红利ETF规模的2.84倍(后者成立于2006年)。

    在A股这样的高波动市场里,红利低波策略适合大部分普通投资人的理由,其实是因为它比较独特的风险收益特征,让它扮演了大类资产里面的一个台阶——即股、债这两类资产之间的一个台阶,是普通人参与权益投资的一个起始点。换句话说,当一位偏好固定收益的投资者希望初次尝试权益投资,那么红利低波可能是最恰当的选择。

  2. 红刊财经 刘增禄. 观察136家近3年股息率始终超过银行一年期定存利率的公司,从行业属性看,银行、交通运输、汽车、食品饮料行业涉及的标的较多。. 从基本面来看,偏爱现金分红且股息率较高的公司的基本面一般都很健康,具有一定成长性。. 随着2018年年报 ...

  3. 光大银行:股息率高,估值不高很安全. 银行的盈利增速这几年一直在下降,指望银行股大涨不可能,但在市场调整的时候,买点银行股很安全,光是股息收入也比银行理财要高。 比如光大银行,从它前三季度的财务状况来看,收入结构就比其他银行要好,手续费和佣金收入对公司营收的贡献比较大。 买银行股,净利润增幅是次要的,更要关注的是它的不良率,尤其目前实体经济整体并不太好的情况下。 光大银行在这方面控制的非常好,比如三季度末,它的年化不良生成率环比开始下降。 光大银行的股息率在股份制银行中,也是处于领先的位置,接近5%。 一年期银行理财的年化收益率目前也达不到这个水平。 因此在光大股价回到3.8元这个前期平台时,可以放心买入,稳拿股息。 交通银行:改革排头兵,最好的银行股标的.

  4. 两者计算方法不一样。 但第一步操作时,我们可先通过同花顺筛选出高股息的备用股票池 ,如下图: 股息率>4%的股票名单。 第二,从以上股票池中去看个股的走势图,按:股息率=股息/收盘价,计算其历史股息率。 比如, 格力电器 ,我们可以看到2016年7月7日,实施“每10股派15元”,因为分红正好在停牌期间,我们以停牌前一天的收盘价17.72来计算。 股息率=股息/收盘价=1.5元/17.72元=8.465%,是比较高的。 再看一下 上汽集团 ,最近一次分红是2016年7月8日,实施“每10股派13.60元”,分红当天收盘价是19.8元,股息率=1.36元/19.8元=6.8%,还是不错的。

  5. 2024年3月25日 · 高股息前段时间先于指数开始调整,热度相较年初低了不少。. 可当大家将视线挪开后,最近在市场调整中高股息品种又默默走强了。. 关于防御类资产为什么总是反其道而行之,这几天我有了点新的感悟,先卖个关子放在文章的最后来讲。. 今天又来 ...

  6. 投资高分红、高股息股票,哪些坑要注意?. 昨晚有个朋友来问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他说 港股四大银行9%的股息加上5%左右的盈利增速。. 长期来看,收益率就是15% 。. 这个收益率非常吸引人,简直就是熊市的保护伞。. 其实他言下之意是, 为什么市场就是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