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鄉間小路. 20190121. 文字.攝影/目尼.杜達利茂. 從來不覺得我們Kazalisiyan 〔註1〕 的湯有什麼特別。. 直到婚後從東部搬來的先生──小民跟我分享他的喝湯經驗我才開始注意排灣人處理一鍋湯的特色與智慧。. 當時是濕冷的冬天,他與部落長輩一起工作 ...

    • 先有粥還是先有飯?
    • 為什麼臘八要吃粥?
    • 在臺灣落地生根的粥文化

    秦漢時代,常民的炊具多為陶製,以上有鍋、下有三條腿的鼎跟鬲最常見。鼎鬲的使用方式類似陶鍋,一定要加水才能烹煮,否則會爆裂,因此料理多湯多水,當時主要的米食,即為湯水較多的薄粥。後來發明的「甑」則可煮出水分較少的飯——甑的形式像蒸籠,上下兩鍋以多孔的墊子隔開。上鍋放米,下鍋盛水加熱,就能將生米蒸成熟飯 長久以來,粥被視為窮人的食物,逢天災飢荒時,上層會施粥幫助貧苦人家度過難關;直到唐宋文人雅士的推崇,以及中醫經典認為粥具有養生功效,翻轉粥的刻板印象。

    粥也是特定傳統節慶的食物——大年初七吃七菜粥,可以驅邪去病、祈求好運;立夏節氣時,左鄰右舍匯集穀物煮成七家粥,凝聚鄰里情感;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農曆12月8日吃的臘八粥。 相傳這天是釋迦牟尼得道之日,在苦行期間,祂每天只吃一麻一米,後來悟得中庸之道,才接受牧羊女的粥糜供養。如今吃臘八粥的意義從紀念佛陀轉為祈求身體健康、神靈庇佑。部分人家會在天未亮時吃臘八粥,且會多分幾餐食用,象徵「富貴有餘」。

    漢人移墾臺灣初期,因白米為奢侈品,貧窮人家便加入較便宜的地瓜煮成番薯粥,藉此飽食三餐。粥文化傳入臺灣後,逐漸發展出在地的特色。 像是觀光客或在地人到臺南都不會錯過的鹹粥,源自泉州的「半粥」,是一種介於粥飯之間的米食,口感類似湯泡飯。台式鹹粥受地域影響,大致有「北肉南魚」之分——北部以豬骨熬湯,南部則用魚骨魚肉;在經濟發展迅速的1980~90年代,臺北24小時不打烊的清粥小菜盛極一時,店家林立的復興南路二段甚至有「清粥小菜一條街」之稱,躋身臺北重要的宵夜美食。 各式各樣的粥豐富我們的飲食,你又是哪一種粥的擁護者呢? 文章未完,完整版請見《鄉間小路》2019年12月號 1. 標籤 2. 鄉間小路4512 3. 臘八粥 4. 粥歷史 5. 台式鹹粥 6. 陪你吃粥 1. facebook 2. l...

  2. 2024年5月15日 · 比如自家烹飪民眾在料理過程中先考量最終成品的呈現例如你是要吃雞還是要喝湯這在烹煮方式上就會有差異。 認識土雞好滋味,需要從品種、雞齡與公母來判斷。

  3. 其他人也問了

  4. 此外把握先吃蔬菜喝湯最後再吃澱粉的飲食順序不要吃太飽過了晚上8點以後盡量別再進食珍珠奶茶等高熱量的含糖飲料也要少喝多喝水有助維持身體正常代謝排除廢物促進體內循環而且水是沒有熱量的如果水份攝取量嚴重不足容易影響

  5. 臺日吃飯喜好不同 品飯時可以參考日本米食味鑑定士協會的評審流程先從外面觀察成色的均勻度及光澤度接著打開聞香氣放進嘴裡時用舌頭把飯往前推開再咀嚼感受甜分與回彈的Q度最後則是吞下喉嚨的滑順感好的米入喉時不會澀澀的

  6. 大口吃飯成為孩子探索世界的橋梁. 先從了解口中食物源頭開始,「我們打算在後走廊規劃一整片菜園推廣有機食農教育。 」臺中市光復國小教務主任傅仁志表示,生活在都會區較少接觸農田的孩子們,透過有機食農課程學習新知並親自動手做。 看到小朋友主動到菜園澆水、拔雜草、除蟲,這些農事已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最後將成熟的蔬果收成、烹調,端出料理與師長分享,「推廣有機食農課程兩年了,每每看到孩子們的表現,都讓我相當感動。 」傅仁志同時也感謝農糧署和台灣有機食農遊藝教育推廣協會幫忙,讓學校課程更加多元化。 李正安講師細心教導,帶領學生們一步步打造菜園。

  7. 「會進入這世界是被米麴香吸引。 」無為曾在新北市一處山谷成立生態村,為了解決病蟲害的問題,他用米醋來增加作物抵抗力。 製作米醋得從米麴做起,無為在製作時被麴香吸引,進一步試做味噌和鹽麴。 這兩款食材在首次的市集銷售中受到消費者支持,加上生態村收成不佳,自給自足之夢破滅,無為的生活過渡到釀造和趕集。 某次擺攤,味噌吸引許多年輕人前來詢問,「而且比一般市集的客人問得更細更久,但百思不解他們為什麼不買。 」歸納是年輕人少有烹飪習慣,於是開發出一支適合直接沖泡的減鹽配方──茶湯活味噌,「可是年輕人還是不買。 」無為語畢大笑。 但這支產品成了熱銷品,上班族、輕料理族群都愛用。 目前味噌和鹽麴使用的麴種和鹽度,也經由消費者的回饋逐步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