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打開手機上的券商 App 或電腦的下單軟體,輸入一檔個股之後,經常可以看到一根根「長方形」以及數條曲線構成的「技術線圖」,對初入股票市場的人來說彷彿無字天書,又會看到不少人從它來判斷未來走勢,講出「M 頭」、「頸線」、「V 型反轉」、「黃金 ...

  2. 大盤可於壓力區不過(季線、年線附近)或跌破關鍵支撐9400。透過買進加權指數反向ETF(分批、分次),台股上檔壓力不小。跌深反彈股壓力區不過+均線成為反壓+法人賣超股找空點。

  3. 關鍵大量、關鍵k線是操作股票、指數等金融商品簡單好用的技巧, 每一次的交易大量代表有人買賣,所產生的K具有意義。 大量只是當沖的大量? 進貨上漲的大量? 還是出貨下跌形成的大量? 透過交易之後產生的大量可以觀察市場多空交戰的結果。 這篇文章分享讓大家能更了解技巧實務致勝的關鍵。 每一筆賣出交易都對應著一筆買進交易,產生了成交量。 股價的漲跌取決於供給與需求,股票掌握在甚麼人的手裡? 對應在大家所熟知的籌碼面,籌碼的流向決定股價的走向。 籌碼掌握在固執的人 (大戶)手中?或掌握在猶豫者 (散戶)手中? 掌握在「固執的投資者」 (大戶)手中,長期來看,是證券市場的勝利者。 當需求大於供給;股價易漲。 當供給大於需求;股價易跌。 當籌碼連續從散戶流向大戶;股價易漲難跌。

    • 技術分析的基本原理與前提假設
    • 技術分析的基本指標:K 棒、成交量、移動平均線
    • 技術分析的使用時機與心法

    上文中有提到,技術分析是利用「過往」的資料去推測「未來」的市場走勢。投資朋友看到這邊是否會好奇:「這樣真的靠譜嗎?」其實,這句話已經隱含了技術分析最重要、最基本的原理與假設: 就是因為技術分析篤信「過去發生的事將一再一再重演」,因此專家們才會(且能夠)利用大量的歷史資料(價格、成交量)去有效推估、預判行情的走勢。換句話說,若我們生在的是一個「曾經發生過的事都不可能發生第二次」的世界裡,那麼技術分析就將會瞬間成為 Non-sense。 然而事實是如何想必大家都有所認知吧!在金融的市場裡,「歷史」還真的會乖乖一而再地發生,因此也把「技術分析」的學問推向神壇,時至今日廣受市場投資朋友、金融專家們所採用。

    由於技術分析的重點就只有「價」與「量」,因此我們必須要先了解一檔股票的「價」與「量」到底會如何呈現在我們眼前!技術面分析有三大基本指標投資朋友一定要先搞懂,它們分別是「K 棒」、「成交量」與「移動平均線」。 1. K 棒 K 棒( Candlestick chart ),又稱為「蠟燭線」,是反映股價走勢的一種類似「長條圖」的圖示。K 棒隱含著 4 種價位的資訊,分別是:「開盤價」、「收盤價」、「最高價」以及「最低價」。以下是 K 棒的示意圖: ▲ K 棒示意圖(來源:王則翰) 上方兩圖都是 K 棒的型態,大家可以觀察、思考看看以下問題: 其實不論是紅 K 棒還是綠 K 棒,他們都是由四個基本資訊所構成,而造成顏色有紅綠之分的原因,是只取決於「開盤價」與「收盤價」之高低關係: 1. 若是收盤價...

    上文中曾經提及,技術分析之所以日漸普及,是因為他不需要多高深的財金背景,也可以輕鬆搞懂市場的趨勢所向。不過也因為他的入行門檻較低,有時候會被投資朋友濫用,反而造成投資失利。筆者是財金背景出身,也有數年的實務投資經驗,細看這些年的投資心路歷程,其實筆者認為技術分析確實是一門很好用的學問,不過它同時也是一門雙面刃。 由於技術分析是大家透過觀察投資標的之價量圖,再搭配上專家學者所幫我們統計出來的各種情境模擬與結果,來去生成一套屬於自己的投資策略。然而在這個過程中,不免會有「主觀」的情緒帶入(例如:對於某標的有私人情感);再者,同樣一張圖,每個人的解讀與觀點都會不同,因此千萬不能單單靠「技術分析」就去決定自己到底要投資怎麼樣的標的。 筆者認為,在擬定投資策略時,最好的方法是將「技術面分析」與「基本面...

  4. 圖2雙均對比加權指數的走勢(綠色——月線、黃色——季線) 資料來源:XQ全球贏家 以台灣人熟悉的月季線來說,2015年6月出現死亡交叉(第1個圓圈),指數重挫至7,203點,2016年6月出現黃金交叉(第2個圓圈),指數便開始一路走多。

  5. 我們常聽到買股票要看「還原權息」,不要只看股價的成長,應該關注加上股息、股利的整體報酬率。. 但是要怎麼看呢?. 一般常看的台股加權指數是無法反映「配息與再投資報酬」,想要知道長期投資的奧妙,就得認識「發行量加權股價報酬指數」。. 買股票 ...

  6. 發布於 2020年03月19日00:15 • CMoney官方. (圖片來源 :小編友人、 工商時報 ) 焦點快訊 : 絕地求生 剛性需求股強彈. 台股今年來市值蒸發 8.45 兆元,逼近全年 GDP 的五成, 18 日在權值股賣壓持續出籠下,終場跌破前低 9,319 點. 惟擁有剛性需求的族群,如 5G、伺服器、電競等概念股止跌反彈. 包含以下 10 檔個股: 璟德 (3152)、超眾 (6230)、聯茂 (6213)、 信驊 (5274)、南電 (8046)、雙鴻 (3324)、 智易 (3596)、京元電子 (2449)、 泰鼎-KY (4927)、奇鋐 (3017) 等. 因現階段大盤行情慘淡,隨歐美疫情仍在攀升, 建議靜待止跌訊號出現再伺機進場。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