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口罩國家隊 是對於 臺灣 在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 期間,參與口罩生產線架設、口罩生產的多家工具機廠商、口罩製造商、法人組織、 中華民國經濟部 官員及 中華民國國軍 的合稱。
      zh.wikipedia.org/zh-tw/口罩國家隊
  1. 其他人也問了

  2. 口罩不僅是台灣此次對抗 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 的關鍵武器更意外打開Taiwan的國際能見度口罩國家隊亦成國人團結抗疫最大的共榮與共感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於1月31日起徵用一般醫用口罩與外科手術口罩當時台灣口罩日產能是188萬片3個月來92條國家隊的生產線與口罩廠舊產能合計日產已達1,600萬片足足提升8.5倍朝向總統蔡英文所稱日產2,000萬片的目標邁進。 2月1日成軍的口罩國家隊,3個月來日夜趕工過程驚險,直到3月2日產量僅僅只有820萬片、落後行政院設定的目標,當時卡關的關鍵是什麼? 而92條口罩國家隊生產線,疫情過後會否成為「蚊子機」? 國家隊下半場的作戰計畫又是什麼?

  3. 2020年11月7日 · 口罩國家隊 是對於 臺灣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 期間參與口罩生產線架設口罩生產的多家工具機廠商口罩製造商法人組織、 中華民國經濟部 官員及 中華民國國軍 的合稱。 2020年1月31日,中華民國 行政院 宣布將擴增口罩生產線,以供應疫情期間對口罩的大量需求,台灣區工具機暨零組件工業同業公會自告奮勇協助此項政策,在經濟部的協調下,公會派出旗下成員組成團隊,累積投入3241人次協助製造,在40天之內組建完成92台口罩產線,交付數十家口罩生產商生產醫療用口罩,而法人組織和中華民國國軍也派人力支援,齊力促使臺灣的口罩產能從原本1月時的日產188萬片,在5月達到日產2000萬片,年底達3000萬。 不但足以供應民眾所需,還得以開展 口罩外交 。

    • 日治時期:公衛觀念的起點
    • 臺灣曾經的防疫大敵:流腦
    • 口罩造型好奇特,一個還要上千元
    • 除了流腦,以前的口罩還防什麼?
    • 機車通勤族、農藥噴灑、代工工廠……口罩的全盛時代
    • 結語:低谷中爬起

    故事必須從日治時期開始說,因為這是臺灣島建立近代醫衛體系和觀念的重要時期。當時總督府在臺推行許多政策與建設,雖然出於帝國主義,卻也大幅提升了臺灣社會整體醫療衛生環境,和增強一般民眾的防疫知識。 舉例來說,總督府先後鋪設上下水道,改善城市的衛生條件,也透過警察和保甲系統,協助在地方推動衛生政策。1899 年成立臺灣總督府醫學校,培育無數醫師,也是改變臺灣醫療衛生的一股助力。針對流行傳染病,日本政府則制定《傳染病預防規則》,也對可能帶進病毒細菌的船隻進行海港檢疫。 當時的最大報《台灣日日新報》也時常刊載衛教訊息,宣導衛教知識。以本次的防疫利器「口罩」為例──早在20世紀初期,《台灣日日新報》就出現多篇配戴口罩防疫的投書、報導,甚至還有漫畫,宣導口罩防塵、防寒、防疫各種好處。 例如 1941 年冬...

    在防塵、防寒以外,口罩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防疫。 1935 年 3 月,臺北地區出現 4 例流腦患者,其中 3 名不幸死亡。流腦是流行性腦膜炎,在臺灣曾有兩次高峰期,首次是 1919 至 1926 年,第二次就是 1933 年到 1946 年這段時間。多數感染流腦的病患並沒有明顯症狀,或只有類似感冒的咳嗽、流鼻涕,但病情嚴重者也可能引起肺炎、敗血症和腦膜炎,少數感染者會出現猛爆性敗血症。 因為流腦會透過接觸和飛沫途徑傳染,若週遭有流腦的患者,就必須配戴口罩。為了防堵疫情,北署的衛生課進行許多防疫措施,例如在活動寫真館(電影院)、芝居小屋(劇場)的入口處,提供紙口罩供入場者使用,防止病毒蔓延。 宜蘭郡警察課為防止流腦,亦規定宜蘭座(戲院)的業者,必須發放口罩給所有入場者,在場內必須要強制配戴,如...

    那麼,日本時代的口罩長什麼樣子呢?讓我們翻開《中島商事株式會社商報》(下稱《中島商報》)一探究竟。 這份商報裡的內容包羅萬象,數百項商品琳琅滿目,每樣除了有簡短廣告標語、價格之外,還附有極精美的物品圖。在沒有網路的時代,若將這本商報比喻為紙本版的 PCHOME、露天、樂天,似乎也不為過。 在《中島商報 冬物 第 214 號》這期裡,售有幾種保暖的口罩樣式,有毛織也有皮製的口罩,強調防寒、保溫、衛生,和現在幾乎一樣。其中,毛織品的口罩分成四個等級,價格也不同,從 60 錢到 95 錢都有。至於口罩的外袋是紙製的,紙質則為藥包紙。 皮製的口罩也分兩種,一種是人造皮革,最便宜的 58 錢就可購得,最貴的要 1 圓 20 錢。另一種是「總皮製」,也就是真皮製,最高價的要 1 圓 80 錢。皮製的口罩...

    1946 年,流腦疫情又捲土重來,鼓勵民眾配戴口罩的衛教資訊,也又出現在報紙上。 1946 年 5 月,《日月譚週報》刊出一則漫畫,圖中描繪一名長者戴著口罩,一旁寫著:「臺北市一度發生腦膜炎,市民均戴口罩以防傳染,現聞此症已被撲滅」。 至 1960 年代,雖然流腦的流行高峰期已過,但臺灣各地仍不時出現病例,鼓勵民眾配戴口罩防疫的衛教資訊,也未隨著臺灣統治者「改朝換代」而停止。此後,隨著醫學進步,流腦疫情雖然仍不時出現,但使用盤尼西林或其他抗生素消炎劑,就可以有效控制,這種流行傳染病致死的機率也日漸降低。 然而,口罩仍在臺灣人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因為除了流腦之外,「白喉病」也曾經是這座島上可怕的流行傳染病。 白喉病是白喉桿菌引起,和流腦一樣,會透過空氣、接觸傳染,被感染的人起初會頭痛、身體疲...

    1960-1980 年代,臺灣迎來第一個口罩盛世。這個階段,可能部分由於長年宣導,民眾養成戴口罩防疫,內建「保護自己、保護他人」的良好社會衛生習慣,另一部分,也可能是因為臺灣快速都市化、工業工廠發展,口罩需求大增,製作口罩的廠商也如雨後春筍冒出,如友人、新元實業、帝欣、玄妮、麗友、國立企業社都是當時知名大廠。 這些口罩製造商在需求和競爭壓力下,製作技術大大進步,產品也越來越多「齣頭(shut-thâu)」,不再只是單純的皮製、毛線和紙口罩。 舉例來說,友人公司生產的利人牌防塵口罩,裡面特別添加百花油與綠油精,賣點是配戴起來清涼舒適。這間友人公司的防塵口罩,在市場上似乎很受歡迎,是「通勤族」機車騎士喜歡配戴的物品,即使每天生產 2,000 只口罩也供不應求,友人還為此擴充廠房、人事規模。目標客...

    隨著衛生條件改善、傳染病大幅減少,以及社會產業結構轉變,在這之後,臺灣的口罩產業漸漸走下坡,紛紛倒閉,差點後繼無人(編按:前文提及的 6 間口罩大廠,目前只剩玄妮、麗友兩間持續營業)。除了 SARS 疫情曾短暫在臺擴散,一直到去年 Covid-19 疫情爆發,才讓口罩重新回到一般人的日常生活,成為臺灣人人必備的防疫物品。而 MIT 高品質口罩也起死回生,在國際發光發熱,成為搶手貨。 最後,呼籲大家,雖然口罩在一定程度下能防止病菌,但若真的要達到滴水不漏,仍然要靠所有人的努力,勤洗手、勤消毒、少出門。希望臺灣能在疫情之下,平穩前行。 作者曾於站上發表〈臺灣人何時開始戴口罩防病毒?──從日本時代談起〉一文,此文為故事訂閱專欄「故事慢新聞」擴充完整版,全文開放以饗讀者。如果你喜歡我們的內容,歡迎訂...

  4. 2020年3月25日 · 2020-03-25. 瀏覽數 377,100+. 口罩國家隊。 張智傑攝. 全球新冠疫情急遽惡化最先拉警報的便是防疫物資奇缺西班牙傳出一片口罩喊價上萬元法國第一位因感染而殉職的急診室醫師離世主因正是缺乏醫用口罩等防護裝備。 瘋搶「救命口罩」,在歐美各國輪流上演。 對比之下,台灣每一位民眾皆能定期買到平價的醫用口罩,實屬「大確幸」。 幕後功臣口罩國家隊的成員,除了近30家工具機業者,其實還包含了政府、法人組織及口罩原料、重要零組件等數十家廠商。 尤其是業者,原本是競爭者的他們,從互不相讓變成通力合作,有些還無償幫忙,心甘情願在背後默默守護台灣人。

  5. 2020年4月20日 · 口罩國家隊 40 天交出 92 條產線,怎麼做到?. 台灣現在還買得到口罩,靠的是一群默默付出的英雄!. 「口罩國家隊40天內達成92條產線現場總指揮台灣瀧澤總經理戴雲錦怎麼辦到的?. 「這是攸關人命的事一定得做,」口罩國家隊現場總指揮台灣 ...

  6. 2020年9月30日 · 指揮中心表示中央目前配發地方衛生局醫院中央機關的醫療口罩皆是委由中華郵政直接配送都是過去徴用的國產無雙鋼印口罩醫療防護效果與雙鋼印口罩相同可以安心使用未來如雙鋼印口罩徵用數量充足配發的口罩也會是雙鋼印口罩。...

  7. 2020年7月9日 · 黃立偉 吳嘉堡 / 新北市報導. 在疫情爆發初期口罩一片難求政府也宣布禁止出口並強制徵用口罩組成口罩國家隊了現在,日產能衝破兩千萬片,可以滿足國人需求,還能援助其他國家。 有學者分析,在防疫期間,各國政府總動員,降低進口依賴程度,尤其是公衛產品的供應鏈,過去大多仰賴中國,但未來會有重大變革,轉為自給自足。 時任經濟部長沈榮津表示,「自己的口罩要自己來做,設法每一天要產出一千萬片的口罩,來安定民心。 40天完成92條產線,行政院副閣揆沈榮津在擔任經濟部長時,扛下這不可能的任務,成功打造口罩國家隊。 即使國內疫情趨緩,受徵召口罩廠,至今仍是產能全開。 疫情爆發前,國內口罩日產能不到300萬片,如今每天口罩產量,已破2000萬片。 經濟部宣布6月1日起,口罩解除出口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