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吳乃德1949年 —,筆名怡農 [2] ),臺灣政治學家,中央研究院兼任研究員,台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發起人。 主要研究領域為 政治社會學 ,博士論文研究是 中國國民黨 如何鞏固它的 威權政體 。

  2. 吳乃德認為1977至1987年是台灣歷史中政治壓迫最嚴厲最公然無隱的時段美麗島事件的大逮捕大審判就發生在周遭林宅血案對無辜婦人和女孩的屠殺也毫無遮掩發生在大白天但此時卻也是台灣人表現最無私勇敢和團結的時刻。 那10年的台灣社會,透過民間的、人為的力量,展現對抗威權體制的強烈決心。 這段「台灣最好的時刻」對於當前社會有何啟示? 吳乃德強調,台灣民族發展僅30多年,正處於萌芽期,對於過去的記憶更應該精煉並重新聚焦,現在我們正處於「台灣民族形成的最早階段」,如果希望往後逐漸鞏固這種認同,就得讓歷史記憶說話,讓長期被統治的「順民意志」出走,召喚台灣民族的認同,並進一步建立強大的國家防衛意志。 目前正在國家人權博物館景美園區展出的美麗島事件40週年特展。 (攝影/陳曉威)

  3. 2022年2月26日 · 吳乃德2006年發表於思想雜誌的鴻文轉型正義和歷史記憶台灣民主化的未竟之業〉,是二十一世紀台灣啟動轉型正義工程的重要文件之一。 吳乃德文出刊後,引發時任台大政治系教授的江宜樺,在2007年以〈台灣的轉型正義及其省思〉一文回應。 江宜樺後於2013年至14年間擔任行政院長,雖未直接參與體制內轉型正義工程(促轉會正式掛牌成立於2018年)運作,但於其任內高度關注轉型正義相關議題;同時,亦在2014年太陽花學運的警民衝突中,親身成為體制與社會運動對峙的第一線官員。 另外兩篇文章均曾刊發於端傳媒,其中一篇由台大歷史系教授花亦芬所著,她曾任促轉會早期委員,後於2018年辭職;另一篇由前真促會執行長、現任促轉會代理主委葉虹靈所著。 這四篇文章,均發表於這四位學人仍身在「民間」、促轉會尚未成立時。

  4. 2024年5月5日 · 台湾政治学会创会会长(1995年-1997年). 美国 密歇根大学 社会学系访问副教授(1996年-1997年). 台湾政治学刊总编辑(1997年-1999年). 台湾大学 社会学研究所合聘教授. 清华大学 社会学研究所合聘教授. 中央研究院 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台湾民间真相 ...

  5. 2019年11月6日 · 前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吳乃德為他選介引進台灣的專書時代的驚奇華盛頓如何形塑自己成為革命的象徵共和國的領袖撰寫了一篇精彩導讀中央社取得授權全文刊載如下: 華盛頓個人條件平凡,卻能統帥群倫成為革命的象徵、成為兩千年來第一個民主共和國的領袖。 確實令人驚奇。 他是如何做到的? 他如何讓眾多的傑出人物和新共和國的人民,一致接受為領袖? 華盛頓的自我型塑,對後世的政治領袖可以帶來什麼啟發? 美國的開國元勛中,唯有華盛頓沒有受過大學教育。 約翰.亞當斯是哈佛畢業生、麥迪遜是普林斯頓、漢彌爾頓是哥倫比亞、傑佛遜則是威廉瑪麗學院。 富蘭克林雖然也沒有受過正式教育,卻著作豐富,同時也是成就非凡的發明家。 華盛頓甚至沒有去過文化的歐洲,也不懂當時政界、文化界通行的法語。

  6. 吳乃德/吳乃德獨立評論.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碩士美國芝加哥大學政治學博士。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合聘教授、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合聘教授。 曾擔任台灣政治學刊總編輯 (1997-1999)、美國密西根大學社會學系訪問副教授 (1996-1997)、台灣政治學會創會會長 (1995-1997)。 主要研究領域政治社會學。 為什麼是曼德拉? 「民主守護者」郝柏村. 赫緒曼和《反動的修辭》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碩士、美國芝加哥大學政治學博士。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合聘教授、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合聘教授。

  7. 吳乃仁 (1947年12月16日 — ), 臺中 人, 臺灣 政治人物 。 哈佛大學 政治學 碩士 畢業,在 戒嚴 時期就已投入 黨外運動 ,是 民主進步黨 新潮流系 內的大老,與 邱義仁 、 林濁水 和 洪奇昌 等齊名,合稱新潮流 四大天王 。 曾多次出任 民進黨秘書長 。 與邱義仁為好友,被 黃信介 稱為「二粒土豆仁」。 2018年12月14日,因不滿民進黨中生代共推 卓榮泰 參與黨主席補選,宣布退出新潮流和民進黨。 [1] [2] 經歷 [ 編輯] 吳乃仁的父親出身台中望族,家境富有,是個虔誠 基督徒 [來源請求] 。 其弟 吳乃德 ,兩兄弟在學生時代就與 邱義仁 結成好友。 吳乃仁於東海大學經濟系畢業後,至美國哈佛大學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