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7日 · 根據中央氣象署數據顯示,台灣平均每年約發生三萬次以上地震,其中有感地震約一千次,發生次數相當頻繁。 近期花蓮0403地震的餘震不斷,即便整體餘震數已逐漸趨緩,仍不時有規模較大的地震發生

  2. 花蓮地區自昨(22)日晚間開始不停有地震發生大規模為今日凌晨2時32分的6.3地震,中央氣象署在今日記者會說明近日的餘震狀況,《網路溫度計DailyView》為您整理相關資訊。

  3. 當發生大地震後,民眾檢查自家有沒有震出狀況? 可從震後這三大跡象來看: 1. 觀察整棟建築外觀四周是否有異常歪斜、沉陷狀況。 房屋結構整棟皆是命運共同體,因此判斷結構是否安全,不能只看自家樓層,必須同時留意整棟大樓四周的外牆。 亦可詢問左鄰右舍是否也有損害,再共同查看整棟大樓是否有異常歪斜、沉陷狀況,並檢查門窗是否有擠壓變形,牆壁、柱、梁、樓板等有無裂損。 2. 公共空間的大梁、大柱是否有45度斜裂縫、鋼筋外露或是水泥剝落的狀況。 地震來時,常造成建物受損倒塌的往往是整棟大樓的一、二樓,故可從一樓開始檢查,且只要結構沒有被裝潢遮蔽的地方,例如公設大廳、樓梯間、地下室、垃圾分類室、或是地下停車場都應該要檢查看一遍。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4年4月4日 · 今(3)日上午7時58分台灣東部海域發生大地震,震央位於花蓮縣政府南南東方25公里。 各地民眾都有感受到上下、左右劇烈搖晃,最接近震央的花蓮縣震度6強,當地已經傳出不少災情,包括房屋倒塌、落石山崩畫面陸續被當地民眾PO上網,畫面十分驚悚 ...

  6. 2022年9月19日 · 地震受傷主因是掉落物奔跑跌倒. 防災專家林金宏在電視節目談地震逃生時有說,地震時造成人受傷的主因是「掉落物」及「奔跑」,因為遇到強震時,第一時間東西會掉下來,包括天花板、書架,會移動沒固定的東西都會移動掉落,這時候跑也來不及,真的跑出去人也會跌倒,接著就有可能被掉落物擊中而受傷。 林金宏也舉例,921大地震倒塌的建築物有16棟,也就是說絕大部分的建築物不會倒, 「既然建築物如果沒倒,何必跑? 建築物如果真的會倒,你也跑不了,這時候人站起來移動反而會跌倒」 。 image source: YouTube/大愛電視. 日常做好防護 地震多層保護. 至於日常防護措施,信義居家建議,如果家中有層板擺放裝飾物,建議不要放易碎物品,廚房也會有玻璃瓶罐的層架,平常就要注意承重量,最好是有鐵件補強。

  7. 2024年4月3日 · 3步驟掌握住家安全. 地震發生後,除了整理家中掉落的物品,更要積極針對家中的大柱、大樑、牆壁,以及整棟建築物外觀進行多方檢查,「建築安全履歷協會」創會理事長戴雲發提供3個步驟,教大家如何簡單又快速的替住家結構進行健檢。 步驟1:觀察整棟大樓外觀. 由於一棟房屋的各部分都相互連結,為了減少房屋倒塌的風險,在評估結構安全時,不能只關心自家樓層,應該連同整棟建築的周圍外牆一起觀察,包含詢問鄰居家中是否有損害、檢查建築是否存在異常的傾斜或沉陷,以及門窗是否被壓迫變形,牆面、柱子、樑和樓板是否出現裂縫或損壞等狀況。 步驟2:大樓柱子是否有嚴重裂縫、混凝土剝落或鋼筋外露等現象.

  8. 2024年4月23日 · 今日凌晨有感地震發生後,鄉民湧入網路論壇PTT報平安,卻再度掀起有關「國家級警報」的討論,質疑之前中國發射衛星全台灣人都有收到,4月以來幾波地震有人至今沒收到半次,質疑政府預警系統運作方式。 其實「國家級警報」對地震速報有明確規範,必須在「地震規模達5.0以上,且任一縣市政府所在地預估震度達4級以上或臺北市政府所在地預估震度達3級以上」才會發出,因此造成警報與民眾實際感受有所落差。 4款地震預警App 2款有倒數功能網激推. 如果不想被動接收「國家級警報」提醒地震發生,目前iOS和Android用戶都有地震預警App可供下載,其中2款加入倒數功能,做到真正有效預知,獲得不少使用者好評,《網路溫度計DailyView》依序整理給大家參考。 【DPIP–災害天氣與地震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