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基隆市, 中華民國 相關

    廣告
  2. 過去一個月已有 超過 100 萬 位使用者造訪過 agoda.com

    立即預訂基隆市酒店,今日最抵優惠萬勿錯過! 我們全天候為你提供協助,出走都唔會注定一人! ...

    • 高雄

      超值酒店,神秘優惠

      先訂後付,節省更多!

    • 折扣優惠

      計劃緊下次旅程?

      我們為你提供最抵優惠!

搜尋結果

  1. 2017年2月21日 · 2月28日晚上8時基隆市第一警察分局遭民眾攻擊劫槍。. 要塞司令部官員外出被伏擊,6輛軍車在汐止遭攔截。. 3月1日從澳底上車在瑞芳與民眾爭執的9名官員被圍毆至八堵站亦遭圍毆落荒而逃7人重傷1人失蹤。. 同日下午,參議會副議長楊元丁主持臨時 ...

  2. 2016年6月12日 · 台灣最北端的城市基隆在經濟起飛的年代曾因繁忙的港口盛極一時隨著時代變遷迅速步入衰退後它在媒體上總呈現負面的形象包括最不快樂的城市自殺率全台最高⋯⋯新市長林右昌上任以來積極的宣示改變並在今年慶祝建港130週年」,大規模活動將於6月25日舉行。 在此時間點回溯它的身世,重重侷限中,看見一個邊緣城市仍不放棄的希望。 如果城市是一部傳記,像基隆一般戲劇化的起落,全台灣大概無出其右。 「小時候對基隆的印象,就是很髒、很亂、時常下雨令人感到憂鬱,念大學時才發現,過去歷史這麼輝煌。

  3. 2023年4月19日 · 郭璇表示在基隆市動物保護防疫所的積極配合下基隆市絕育率提升到8成以上小狗隻數明顯減少目前每年回訪新結紮的母犬不到10隻在北北基累積數年經驗後桃園市也找上門但發現跨縣市是另一項難題

  4. 2023年4月17日 · 台鐵七堵調車場。 (攝影楊子磊去年20222月行政院拍板的基隆捷運近日又因建設經費暴增基隆市難以分攤足額經費而成新聞焦點市長謝國樑主張希望比照機場捷運──銜接桃園國際機場屬於國家級建設經費全部由中央承擔事實上基隆捷運並未銜接基隆國際港要比照桃園機捷過於牽強。 這仍是屬於縣市政府建設,應回歸捷運經費分攤原則──即地方政府須負擔用地取得費(18.4億元)、自償經費及非自償經費的16%(依據縣市政府財力級次)。 此經費紛擾後讓基隆捷運的未來仍有高度不確定性,這時,我們更該回歸本質思考,當初基隆捷運的目的是什麼? 為了達到此目的,難道只有蓋基隆捷運一途嗎? 基隆捷運興建初衷是要解決台鐵北部路廊容量不足問題。

    • 關於「偉人銅像」,各國都有「記憶與記憶的戰爭」
    • 「後記憶」世代:透過二手經驗接近歷史創傷
    • 228歷史詮釋三大爭點,反映不同記憶群體的理解與看法
    • 歷史結構無法合理化鎮壓行為
    • 緩解分歧的第一步:理解不同的記憶群體

    美國雖然是一個開放自由的社會,可是內部種族不平等的問題仍然嚴重,成因很複雜,跟地方政府的隔離、差別待遇政策,還有長期經濟分配不均有關。但是民主政府畢竟還是人民選出的,長期分裂的歷史記憶,是許多政策改變的阻力。 台灣也有也有偉人銅像的問題。二二八事件和平紀念日後3天,矗立基隆70年的蔣介石銅像被市府拆除,引起不同意見民間團體的強烈抗議。即使近年紀念的主軸為「和解共生」,諸如此類的矛盾與衝突,每一年都以各種不同的形式上演,台灣的二二八、白色恐怖與轉型正義不只是「記憶與遺忘的鬥爭」,也是「記憶與記憶的戰爭」。

    事件已過去了74年,台灣民主也走過了風風雨雨的30多載,當時間已邁入21世紀的第二個10年,上世紀初誕生的耆老多半凋零,在民主化之後才出生的年輕世代,對黨國威權體制下的生活,沒有真實的經歷,更遑論二二八事件本身。甚至他們的父母長輩,很多也是在相對開放的1960、70或是80年代成長。對於政治肅殺的1940與50年代,記憶晦澀模糊。我們必須認知到,對於二二八的歷史記憶,台灣已漸漸進入「後記憶」(postmemory)的世代。 「後記憶」這個詞和後現代或後殖民理論,其實沒多大關係。這個概念在1992年由比較文學學者、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瑪麗安娜.赫希(Marianne Hirsch)提出,剛開始用於了解納粹大屠殺倖存者的兒女們跟他們父母輩創傷記憶之間的關係;後來被廣泛運用、擴大解釋,泛指年輕世代對發...

    二二八的歷史研究,經過台灣文史工作者幾十年來的辛勤耕耘,基本的輪廓已大致清晰。白色恐怖研究,雖然有很多地方仍需努力,但是我們現在所掌握的史料與歷史知識,也比30幾年前還要多得多了。然而,歷史研究不僅是驗證基本事實,更重要的還是對這些已知事實的詮釋。 當我們開始認真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很清楚地認識到,歷史詮釋與歷史記憶本身是相關聯的。不同的詮釋產生不同的記憶;不同記憶的人組成不同的記憶群體。 政治學者吳乃德,在2008年的一篇文章精闢地分析二二八的歷史記憶,指出3項圍繞在二二八事件歷史詮釋上的爭論,而這些爭論在13年後的今天,仍然持續存在。 第一個爭論是:二二八是「反抗外來政權」的民族鬥爭,還是「官逼民反」?綠色陣營或本土意識較強的人,會是前者的觀點;藍營群眾,中華民國意識、或是只是...

    3月8日是蔣介石派21師登陸基隆,開始進行大規模清鄉鎮壓的日子。如果我們把整個事件,放在大歷史中看,是否就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幫蔣介石開脫,或者是減輕腐敗國民黨官員與後來執行清鄉的軍警情治人員的責任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如同吳所說,我們必須認真看待人在歷史結構中的責任。掌握歷史事件的大結構,當然是必要的。可是,這些知識不能夠用來為掌權者與執行者辯護。 人不全然是他生長家庭與時代背景的奴隸,而是活著會思考的生物。就算在諸多條件的限制下,也還是可以做出許多自由意志的選擇,掌握權力愈大的人,能夠做的選擇也就愈多。面對台灣人民對他統治的反抗,蔣介石選擇的不是公平調查,了解事情的原委,懲罰應負責的官員,改善政府的施政,而是下令清鄉屠殺。不能因為戰爭戎馬倥傯,或是當時在中國大陸上都是用這類非常手法對付共產...

    該如何緩解記憶分歧所帶來的問題?首先就是要正視這個問題,不要把這些紀念活動的爭議與陳抗,看成簡單的情緒宣洩或拙劣的政治表演(鬧一鬧就沒事了。這就是民主嘛!大家也就是吵吵鬧鬧)。民主社會理應鼓勵多元觀點,但是我們對於分歧的創傷歷史記憶,要花一些心思去共同討論與處理,這其中當然包括了歷史教育與政府推行的轉型正義。創傷的歷史記憶與其產生的強烈負面情感,如果沒有好好地正視處理,會傳承下去,造成一代代分裂的記憶,對社會產生不良的影響。文章剛開始提及的美國,就是一個最鮮明的例子。 緩解記憶分歧,具體上要怎麼做?這是整個台灣社會與學界,需要共同探討的一個重要議題。我在這裡提出一個與「後記憶」同音異義的概念叫「厚記憶」(thick memory)。這個概念的靈感來自於文化人類學家克利福德.格爾茨(Cliff...

  5. 15 小時前 · 裁判字號:台灣基隆地方法院112年度聲字第1112號刑事裁定 裁判日期:2024年3月19日 裁判案由:聲請訴訟參與 「被告涉犯《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第36條第3項之罪嫌,前經基隆地檢署檢察官提起公訴,現經本院以112年度侵訴字第20號案件審理中。

  6. 2022年4月11日 · 基隆4月5日至9日實施全民防疫愛心篩檢計畫民眾領取免費快篩試劑自主採檢。 (攝影/余志偉) 國內疫情延燒,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的數據,連續3天本土確診數破400例。 面對傳播速度快的Omicron病毒,《報導者掌握可靠訊息行政院上週末緊急開會由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統籌規劃3個月徵用國內外快篩試劑6,000萬劑比照口罩實名制將推出單劑百元的快篩實名制」,民眾至藥局憑健保卡領取以自主快篩阻斷傳播鏈最快本週宣布4月中就上路。 今年4月初,基隆Omicron疫情延燒,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與基隆市政府一起推出「類普篩」(後來改稱「全民防疫、愛心篩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