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大葉山欖 ( 學名 : Palaquium formosanum ,又名: 台灣膠木 、 蘭嶼芒果 、 杆仔樹 、 臭屁梭 ; 噶瑪蘭語: qasup 、 達悟語: kolitan )是 山欖科 膠木屬 的樹皮富含乳汁,常綠喬木。 分布於 菲律賓 、 臺灣 北部東部及南端海岸與 蘭嶼 綠島 等地。 多生於低海拔林中,主要作為海岸防風樹。 樹皮可做為染料、果實可食用,目前已由人工引種栽培。 [1] 外形 [ 編輯] 大葉山欖葉枝端叢生,長橢圓形或長卵形,長10~15cm,先端圓或稍凹,基部創形。 花冠6裂,裂片披針形;雄蕊12~15支,附著於雄蕊筒。 果實橢圓形,長3.5cm,有宿存花柱。 果實像橄欖狀、有一根細長的尖尾巴。 樹皮富含乳汁,剝皮才能吃。 種子紡錘形。

  2. 2024年5月10日 · 大葉山欖( Palaquium formosanum Hayata)又名台灣膠木(圖1),在分類學上是隸屬於山欖科 (Sapotaceae)膠木屬(Palaquium Blanco)的常綠性大喬木(有記錄顯示可以長到20公尺高)。 膠木屬植物的葉片多簇生於枝條頂端(末端),且往往具有「葉痕」;大葉山欖除了具備這二個特徵外,在小枝條或新生枝條上,還被有褐色的細毛。 大葉山欖葉子的質地和「蘭嶼山欖」不同,是很厚的革質,形狀則是橢圓形、倒卵形或是窄的倒卵形(圖2),長約有10~13公分, 寬則約5~8公分;葉子邊緣是屬於「全緣」的葉緣,且有些反捲(亦即向葉背面彎曲);側脈有7至10對,其葉柄很短,不到1公分長。

  3. 大葉山欖 ( 学名 : Palaquium formosanum ,又名: 台湾胶木 、 蘭嶼芒果 、 杆仔樹 、 臭屁梭 ; 噶瑪蘭語: qasup 、 達悟語: kolitan )是 山榄科 胶木属 的樹皮富含乳汁,常綠喬木。 分布於 菲律賓 、 臺灣 北部東部及南端海岸與 蘭嶼 綠島 等地。 多生于低海拔林中,主要作為海岸防風樹。 樹皮可做為染料、果實可食用,目前已由人工引种栽培。 [1] 外形. 大葉山欖葉枝端叢生,長橢圓形或長卵形,長10~15cm,先端圓或稍凹,基部創形。 花冠6裂,裂片披針形;雄蕊12~15支,附著於雄蕊筒。 果實橢圓形,長3.5cm,有宿存花柱。 果實像橄欖狀、有一根細長的尖尾巴。 樹皮富含乳汁,剝皮才能吃。 種子紡錘形。

  4. 大葉山欖 | 台灣景觀植物介紹. 山欖. 學名: Palaquium formosanum. 英名: Formosan Nato Tree、Taiwan Nato Tree. 日名: オオバアカテツ(大葉赤鉄) 別名: 台灣膠. 簡介. 山欖屬常綠喬木,原產菲律賓、印尼與台灣北部、南部海岸與蘭嶼。 樹姿高大壯碩,主幹直挺,樹幹基部略有板根現象,樹皮黑褐色。 嫩枝或有紅褐色毛,並有明顯葉痕。 厚革質橢圓形或倒卵形葉互生聚集於枝端,幼葉有毛,成熟葉毛常脫落。 葉長10~17cm、葉寬5~8cm。 花單生或數朵簇生於葉腋,淺黃色花瓣6枚,花徑約1cm,有淡香味。 果實橢圓形,外型似橄欖。 果長3.5~4.5cm,直徑1~2cm,內有1~3粒紡錘形種子。 種子黑色,一側淺褐色。

  5. kplant.biodiv.tw大葉山欖大葉山欖大葉山欖

    常綠大喬木高可達 20 公尺,徑 30~50 公分,樹幹通直,樹皮灰褐色,有不規則細裂縫或細溝裂,或略細小龜裂,皮孔灰褐色;具有多數分枝,小枝細長粗壯,富含乳汁,暗褐色,被紅褐柔毛,葉痕顯著。. ‧葉:. 葉互生叢生於小枝先端,長橢圓形或長卵形,長 ...

  6. 2011/08/09. 學名: Palaquium formosanum Hayata. 台灣膠木驫古公大葉山欖. 大葉山欖的果實外形看似橄欖. 樹型挺拔的大葉山欖如今被大量使用在造園景觀之中. 如果您最近走在植物園隆起珊瑚礁區樹蔭濃密的步道中或是海岸林區靠近熱帶雨林溫室的地方或許在抬頭的時候會看見有幾棵高大筆直的大樹上結了不少看起來像是橄欖的果實就是本文的主角-大葉山欖。 大葉山欖的拉丁文學名中,屬名 Palaquium 是由同屬植物膠木( Palaquium gutta Burck,或稱馬來橡膠樹)的菲律賓俗名palak-palak締造而來。 膠木的乳汁稱為硬質橡膠(Gutta-percha),是橡膠原料之一。

  7. 學名: Palaquium formosanum Hay. 科屬別山欖科. 別名臺灣膠木驫古公樹杆仔山檬果等. 用途大葉山欖是一種抗風耐鹽的樹種加上該樹種較少蟲害故常被用做乘涼及觀賞用樹其木材可製作家具及造船之建材另外樹皮可做為漁網用之染料。 ==知識與知性== 1.大葉山欖為常綠大喬木株高可達 20 公尺,徑 30~50 公分,樹幹通直,樹皮灰褐色,有不規則細裂縫或細溝裂,或略細小龜裂,皮孔灰褐色;具有多數分枝,小枝細長粗壯,富含乳汁,暗褐色,被紅褐柔毛,葉痕顯著。 2.大葉山欖樹性極為強健,耐鹽、抗旱、抗風、耐濕,為一種對臺灣氣候頗能適應的樹種,加上其栽植、移植均甚易,故許多海濱工業區多有採用。

  8. 植物名稱大葉山欖. 園區位置:科技藝術光廊區. 植物學科:山欖科 膠木屬. 特徵. 大葉山欖為本地原生樹種膠木屬植物常綠性大喬木株高可達 20 公尺。 其樹性極為強健耐鹽抗旱抗風耐濕為一種對臺灣氣候頗能適應的樹種加上其栽植移植均甚易故許多海濱工業區多有採用樹姿顯得美麗獨特挺秀明潔適於觀賞其枝條斜向伸展亦頗具層次感實為原生樹種中利用價值極高之品種。 膠木屬植物的葉片多簇生於枝條頂端(末端),且往往具有「葉痕」;大葉山欖除了具備這二個特徵外,在小枝條或新生枝條上,還被有褐色的細毛。 返回上一頁. :::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為國立社會教育機構,以推廣社會科技教育為其主要功能,故其建館任務為研究、設計、展示各項科技主題,引介重要科技之發展及其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9. 2003年8月19日 · 大葉山欖. 「哇! 橄欖耶! 」橄欖? 不會吧? 在海岸林裡? 走到剛才讓小朋友驚喜的那棵樹下,樹上的紡錘狀果實,看起來真的很像橄欖。 被稱為橄欖的東西有橄欖科的橄欖( Olea europaea )、杜英科的錫蘭橄欖( Elaeocarpus serratus )還有山欖科的大葉山欖( Palaquium formosanum )等,海岸林中看見的是大葉山欖。 原住民噶瑪蘭族把大葉山欖叫做Gasuw,對噶瑪蘭人來說,大葉山欖是他們凝聚族群意識的象徵。 宜蘭五結地區有句俗語:「橄仔腳躲鬼」,橄仔樹即大葉山欖,傳說噶瑪蘭人會巫術,外人擅入部落會中邪,漢人父母為防止小孩進入部落,便告訴小孩「橄仔腳躲鬼」,以嚇阻小孩擅入噶瑪蘭聚落。

  10. www.wikiwand.com › zh-tw › 大葉山欖大葉山欖 - Wikiwand

    維基百科,自由的 encyclopedia. 大葉山欖 ( 學名 : Palaquium formosanum ,又名: 台灣膠木 、 蘭嶼芒果 、 杆仔樹 、 臭屁梭 ; 噶瑪蘭語: qasup 、 達悟語: kolitan )是 山欖科 膠木屬 的樹皮富含乳汁,常綠喬木。 分布於 菲律賓 、 臺灣 北部東部及南端海岸與 蘭嶼 綠島 等地。 多生於低海拔林中,主要作為海岸防風樹。 樹皮可做為染料、果實可食用,目前已由人工引種栽培。 [1] Quick Facts 大葉山欖, 科學分類 ... Close. Oops something went wrong: 大葉山欖 是山欖科膠木屬的樹皮富含乳汁,常綠喬木。 分布於菲律賓、臺灣北部東部及南端海岸與蘭嶼綠島等地。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