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運動完後體重不掉反增?從「兩階段」來解答1.剛運動完及之後二至三天。訓練、運動後,身體和肌肉會因為細胞受到破壞而產生損傷(能想像成平常肉眼看得到的皮膚擦傷),並引起 輕微的發炎反應,造成水分滯留於身體之中,讓體重輕微上升,因此剛運動完,會有體重增加的狀況是正常的喔!
    • 應該整體減重,還是先加強減脂?先說答案,建議大家都應該以「減脂」為優先目標。減重相對減脂,是一個更廣的範圍,體重組成的包含肌肉、水分、脂肪、骨骼等等各種組織,而減脂只是去除其中的體脂肪,若是單純為了減重而去除脂肪以外的組織,可能影響身體的健康(如水分和肌肉),過多的體脂累積也容易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和代謝症候群的發生,會建議大家先以減脂為目標,而體脂一旦下降,體重自然也會下降了。
    • 有氧運動、肌力訓練,兩者如何搭配效果最好?如果一周能訓練的頻率高(一周 4 次以上),建議能肌力訓練與有氧訓練交替進行,例如在肌力訓練後的隔天進行有氧訓練,後天再進行肌力訓練,讓肌肉充分修復後再繼續給予刺激,也能避免肌肉持續處於疲勞的狀態而增加過度訓練的風險。
    • 先選對鞋子。從事任何運動都一樣,好的運動用品是保護身體,也能使我們的效率更好、更願意出去運動。開始健走前,請先選對一雙慢跑鞋。雖然健走的衝擊性低,但避震功能依然重要,衛福部國建署建議,應選擇「包覆性好、鞋墊軟硬適中的運動鞋」。
    • 「正確姿勢」避免運動傷害。健走「姿勢」非常重要,這確保你是在進行一項運動,而非隨便亂走一通。錯誤的姿勢不但運到不到身體肌肉,還很容易造成關節傷害。財團法人希望基金會建議的「正確姿勢」是:「抬頭、挺胸、縮小腹、上身稍稍前傾、伸直膝蓋、擺動雙臂、以輕快節奏邁開腳步」;福部國建署則提醒:「勿用跑步方式來健走,因為慢跑時腳尖先著地,會增加關節的碰撞衝擊;健走則是『腳跟先著地』,腳掌─腳趾後著地,能讓腳踝和膝蓋均勻承受身體重量,較不會傷害膝蓋及關節。
    • 並非「越快越好」很多人誤會健走只要「越快越好」,走快了就有運動到,其實錯誤!健走速度要根據自身狀況進行調整,剛開始的 5 分鐘內能以緩慢的步伐進行暖身,接下來再進行每分鐘 90-120 步的快步頻率,走個 20-30 分鐘。
    • 要走到什麼程度?但如果走得強度不夠高,就只是散步啦。國建署指出,健走時要檢視自己的身體狀況,應該是要覺得有點累、呼吸及心跳比平常快一些,也會流一些汗,且健走完應該要有「輕微痠痛以及疲倦感」,這樣才表示健走的強度是適宜的。
  1. 2022年1月19日 · 說到減肥,大家最關心的還是效率問題,儂編這裡推薦你一個速度飛快的──2022 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 News & World Report)評選為「最佳快速減肥飲食」第 1 名的「阿特金斯飲食法」(Atkins diet),號稱最快最快兩周可減將近 7 公斤。. 但它也存在爭議及 ...

  2. 2022年5月24日 · #營養師. #禁忌. #高蛋白. 近年,上班族越來越注重體態以及身體健康,不論是上健身房或是公園慢跑,成為了上班族下班後的代辦事項。 然而運動新手卻總是上網隨便查「民間偏方」來幫助運動,反倒滿滿反效果。 現職服務奧運、世大運國手的運動營養師曾怡鈞說明,「營養」是協助運動後恢復、幫助運動效果加乘的重要環節,根據新手常犯的「5大運動營養地雷」來幫大家一一破解! 延伸閱讀:不上健身房也能瘦身! 韓國健身女神親授「居家懶人減肥操」,餐桌椅7練就完美翹臀. 比起高蛋白,喝牛奶更適合. Source:Pexels@ Andrea Piacquadio. 現代人下班後來到健身房做重訓已是常態,每次健身完畢後議定要來一杯「高蛋白」,但你真的喝對了嗎?

    • 第10名:一天只吃一餐
    • 第9名:改變飲食順序
    • 第8名:腹式呼吸減肥法
    • 第7名:跑步
    • 第6名:斷食
    • 第5名:不吃點心、午茶
    • 第4名:限醣、減醣(碳水化合物)飲食
    • 第3名:重訓、健身
    • 第2名:限糖飲食
    • 第1名:健走減重

    source:Pexels 雖然網友們有「瘦了10公斤!」的回饋,但三樹金鶯診所體重管理主治醫師蕭捷健則建議,千萬不要實行一天吃一餐或一天只有四小時可以進食的「204斷食」,會讓身體變得很節儉——看得到脂肪卻燒不到,又讓身體充滿壓力、無法攝取足夠的蛋白質,而且無法持續下去,一旦回到平常飲食就會復胖。而且網友也表示,在嘗試一天一餐後,發現更容易便秘了。 延伸閱讀:減肥「不復胖」怎麼吃?營養師整理5大飲食攻略,切勿挑食、嘴饞零食選這款!

    source:Pexels 健康飲食的習慣,不只是選對的食材,更需要建立好的觀念。根據研究顯示,先吃菜再吃肉,再接續吃飯,會讓血糖上升的速度最為平緩。如果長時間讓身體處於血糖上升過快、體內胰島素大量分泌的狀態,也會讓葡萄糖形成脂肪儲存,會增加身體的負擔。而且,發表在糖尿病權威期刊《糖尿病照護》(Diabetes Care)的研究報告指出,先吃蔬菜,再吃肉,最後吃碳水化合物(麵包及果汁),比起先吃碳水化合物,飯後的血糖及胰島素濃度都明顯較低,這種吃法有助於改善胰島素阻抗性和血糖控制,對減肥也有幫助。 只要遵照「菜、肉、碳水化合物」的飲食順序,讓網友一致認同,不需要太辛苦也能做到、只要飲食順序對了吃什麼都沒問題,或許減少食量對你來說太難,不妨試試這種方式吧! 延伸閱讀:減肥不用餓肚子!8個高飽足...

    source:Pexels 「能緩解便祕!」「還能剷內臟脂肪!」日本網友對於腹式呼吸有如此好評。腹式呼吸的做法:1.先吐完氣後、用鼻子深吸氣,吸氣時將手放在腹部,要感覺到腹部有漸漸鼓起;2.等吸到極限時,再噘起嘴來慢慢吐氣,此時應感到腹部回縮,逐漸恢復平坦。(看影片教你做) 日本藝人美木良介,過去飽受腰痛困擾,因此自創了一套「深度呼吸法」舒緩腰痛,深呼吸40天後,竟成功減重13.5公斤。而且原本「無法站十分鐘、無法坐十分鐘、無法走路十分鐘」的腰痛毛病,也奇蹟好轉。而這套「深度呼吸法」一天只要做3~5次,美木良介說,對於有腰痛或是想減肥的人,應該能看到成效。但每個人狀況不同,究竟有無瘦身效果,恐怕還有待研究。

    source:Pexels 跑步一直以來都是瘦身或減脂族最常做的有氧運動,各年齡層都有各自適合的跑法與強度,應依個人體力負荷範圍從事運動,才可以安全、長久維持。而且跑步可促進腦內啡分泌,能有效紓壓,且改善睡眠品質,肺活量,更有助調節身體質量指數(BMI),降低血壓和膽固醇。至於跑步可以消耗多少熱量,國健署的資料顯示如下: source:良醫健康網 *費力身體活動(>6METs):持續從事10分鐘以上時,將無法邊活動邊跟人輕鬆說話。這類活動會讓身體感覺很累,呼吸及心跳比平常快很多,也會流很多汗。

    source:Pexels 斷食法正當道,168斷食、1212斷食、52斷食法等等都是可以嘗試的方法。不只上述方式,日本專家關口賢也推薦可以試試「週一斷食」,是從週一到週日、一個禮拜的時間中,必須以「不食(斷食)→好食→美食」的飲食循環方式度過,這種減肥法非常簡單。週一斷食、只喝水,度過一天,週二至週五,攝取以蔬菜為主的好食,週末再享用自己喜愛的美食。重覆這樣為期一週的循環方式,將使你從「肥胖體質」逐步轉變成「易瘦體質」。 但有網友表示「斷食法雖然有效,但很難實行」,並非人人能養成在某區間不吃東西的習慣,或是一到能進食的時間就大量進食,這都是不正確的。想要減重,還是要找到自己能持續的方式才能長久的維持下去。 延伸閱讀:懶人瘦身必學「開水減肥法」!專家親授超簡單「水菜單」,一周瘦5公斤絕對沒問...

    source:Pexels 不吃點心,甚至是宵夜,可能都是許多人減重的第一步!日本網友回饋「發現吃完點心或消夜的隔天,體重一定會增加...」 那在正餐前後想吃東西怎麼辦?有中醫師提供降低食慾方法:「刷舌苔」,把舌頭上的舌苔刷掉,不只使口氣清新,還能夠刺激口腔的循環,轉移注意力,達到降低口慾的感覺。另外,多補充水分,也可以緩解一些飢餓感。

    source:Pexels 減醣飲食是降低碳水化合物份量,可能把平常吃的米飯從1碗調降成1/3~1/4碗。好處是血糖較不會波動,不易產生飢餓感,而且還有助提高精神力及專注度、對減重者來說能持之以恆、不易復胖。 但並非澱粉就是壞東西,很多人會認為,減肥就要減少精緻澱粉的食用量,因此減少吃白飯的量。減重醫師蕭捷健與營養師劉家芸在YouTube頻道《跟著吃貨找醫師》中指出,白飯沒那麼可怕,也因為身體需要澱粉燃燒脂肪,如果長期不吃澱粉,會使得身體很快進入停滯狀態。另外,醫師郭育祥在其診所官網也曾撰文指出,以白飯當作主食更可以增加飽足感,飯後不想再亂吃,以及可以維持血糖穩定,不容易突然感到飢餓等可以幫助減肥的優點。

    source:Pexels 根據《初學者基礎重訓指南》一書顯示,重訓可以降低壞膽固醇和血壓,肌力訓練可以減少心臟病、中風或是心臟相關疾病發作的風險。除此之外,還有降低骨鬆症、提高新陳代謝,提升身體靈活度等好處。 但若想有效增肌減脂,史考特醫師說,適度搭配重量訓練與有氧訓練,不僅在減脂增肌的效果上比單一運動都來得好,更能促進心肺有氧能力。

    source:Pexels 此「糖」非彼「醣」,日本網友一致認為「不吃甜食」是最有效的減重方式第2名! 醫師劉博仁指出,「高精緻糖的飲料或是甜點類,容易與細胞蛋白質結合,造成細胞產生過多的糖化終端產物(AGEs),AGEs會導致細胞能量發電廠粒腺體的老化,抑制膠原蛋白合成,破壞腎臟血流,降低肝臟解毒,增加胰島素阻抗,造成腸內菌相失衡,增加腸漏症...」由此可以看出,戒糖原來還有這些好處,讓自己的身體更年輕。

    source:Pexels 健走不僅不會太激烈,各年齡層的人都可以嘗試,還可以結實身體、降低血壓血脂,是個能持續做的運動之一。而且健走除了可以增強心肺功能、提升骨密度、提振精神,且進行至少30分鐘也能發揮減肥燃脂的效果。至於健走、快走可以消耗多少熱量,國健署的資料顯示如下: source:良醫健康網 運動醫學領域教授能勢博指出,每天30分鐘,比慢跑快走更有效的是「間歇式健走」,快走三分鐘,之後再慢走三分鐘。只要反覆這樣的步行方式,就能夠提升體力、更容易消掉脂肪,並讓身體變得更健康。關於間歇式健走的步行速度,有以下重點: 1.以略為吃力的速度(快走)持續走3分鐘。 2.以平時步行的速度(慢走)持續走3分鐘。 3.上述2種步行方式持續交替5次(一天30分鐘,剛開始一天15分鐘也可以)。 4.上述...

  3. 2020年12月24日 · 24 Dec 2020. by Edward. #健康. #時間. #養生. #減法生活. #快樂. #簡單豐足. 現代人被時間逼得喘不過氣,身心靈都容易出狀況。 想要快樂、不生病、過好的日子,有時候「加法」不一定管用,試試從 「減法」 開始。 減輕負擔,自然就能輕鬆起來。 知名身心靈預防醫學專家──「洛桑加參」醫師,教各位將一天分為7個時段,逐步做好、掌握自己的時間,就能掌握快樂與健康! 延伸閱讀:減法旅行正夯? 6間宛如空屋旅館讓你從旅行做起斷捨離. 早上六點起床,先喝一杯溫開水. source: unsplash@laurachouette. 喝一杯溫熱開水, 幫助排便 ,預防便祕。 六點前後起床,是迎接展新一天的好時機。

  4. 2023年3月14日 · 天母一帶再上去就是陽明山有不同路線的健行步道可供選擇一邊欣賞風景一邊當運動爬上去還能一覽台北城的風光想找咖啡廳餐廳休息也不怕沒地方相當方便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