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4年3月5日 · 有些時候孩子能夠在早上離開家裡到學校但是要接近校門口或是教室門口時就會出現困難開始出現強烈的焦慮情緒反應害怕哭泣發脾氣),也會引發呼吸急促心跳加速胸悶與胃痛等身體症狀甚至身體僵住無法進到教室進行學習並且希望可以待在家裡。 這些症狀會在孩子回到家裡後稍微緩和。 然而,當孩子待在家中時間越長,後續越難返回學校學習。 二、焦慮的連鎖反應. 孩子在焦慮的時候,通常來自腦海中的一些念頭想法。 例如:「我不知道要跟同學說什麼……大家會因為我很尷尬而取笑我……老師會質問我為什麼不說話…我會非常丟臉」「我已經遲到了,等下進去教室我一定會被罵、大家一定會笑我」、「我現在站在這裡,大家一定覺得我很奇怪」、「等一下想到媽媽的時候我會很難過,如果讓同學看到我哭的樣子一定會很丟臉」

  3. 1. 家長方面. 大部分家長面對孩子抗拒上學的感受很複雜一方面心疼孩子有壓力另方面懷疑孩子是在逃避或推卸責任家長也常自我懷疑是否教養不當或是不稱職。 鼓勵家人之間彼此支持、打氣,也穩住情緒狀態,不要讓究責影響了親子關係和親職效能。 「溫和而堅定」是重要的原則,「溫和」是指家長避免斥責或懲罰,也不要威脅強迫孩子上學,先練習相信孩子不願意上學一定有他的困難,花時間與孩子溝通,聆聽感受和了解原因,再一起討論可能的解決方法。 「堅定」是指堅守住孩子自身須承擔和面對的責任,如:即使待在家仍要完成「適量」的回家作業或家事責任,或是避免在家獲得額外的3C時間。 2. 孩子方面. 協助和引導孩子辨識出他所擔心或害怕的事件,也同理他的情緒。

  4. 2021年9月6日 · 兩關鍵找出拒學原因. 懼學/拒學處理策略-家長可以怎麼做1.辨識懼/拒學前的相關特徵. 孩子經常悶悶不樂、身體出現不舒服,包括:頭痛、肚子痛,甚至發燒,且經醫師檢查皆正常無異狀,開始運用各種身體不適作為請假的理由,此時家長則需要留意孩子是否在學校遇到了困難,建議主動聯絡老師,向老師詢問孩子在學校的狀況,在這段時間裡切記勿責罵或處罰,否則只會讓孩子的狀況越來越退縮,除此之外, 保持良好的家庭氣氛也是相當重要的。 2.停止強制上學.

  5. 孩子懷念這段時光因此抗拒上學有時候上課到一半想到國外的快樂就會抗拒上學。 內心冀盼如果不上學,就可以再次去旅遊。 2.父母親的作息是否有改變. 父母作息時間是不是有改變,或是家庭主婦開始外出工作,以至於原本可以接送小孩、送便當,變成直接到安親班或改由其他親戚接送。 如果父母作息時間突然改變,敏感一點的孩子可能會覺得原本可以由父母接送的,現在不行了,有時候孩子沒有辦法明確表達這種失落感受,無法對父母訴說自己的失落,因此只能用本能的方式獲得原本屬於自己的關注。 3.家裡出現大的變動. 舉凡父母親有一方外出出差、夫妻失和、家裡有新成員誕生、弟弟妹妹要上幼兒園所以接送時間改變、哥哥姊姊要考學基測家裡嚴正以待等等,都有可能會造成孩子突然不想上學。 因為這些問題種類太龐大,不贅述每個面向的處理方式。

  6. 2020年8月6日 · 的潛臺詞因此而讓孩子很抗拒表露誠心的問孩子:「我看到你很難過發生了什麼事呢?」、「你不想要自己睡是因為有點害怕嗎?」當孩子感受到大人話語中的誠懇就有機會吐露見下頁圖2-6)。 孩子出現的問題行為,背後都有他的需求 ...

  7. 其實孩子拒絕上學只是問題的冰山一角本文將說明拒學的發展歷程以及如何因應孩子可能產生的心理議題。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近年隨著出生率不斷降低,中輟人數也同為下降,但輟學比率卻始終維持0.4%-0.5%之間。 其中, 國小生的中輟原因以家庭因素為主,國中生則以個人因素 (如:作息不正常、身心疾病)為主 ,而男孩的輟學比率始終高於女孩;從輟學的現象中反映了社會有群孩子可能因家庭的照顧不足,逐漸演變為個人的適應困難。 孩子消化不完的挫折,誰來陪伴? 「老師講得我都聽不懂,回家又有很多功課要寫…」、「爸媽很晚回家,晚上我都在滑手機,所以常睡過頭」、「家裡沒錢讓我買第二套校服,同學都笑我髒…」

  8. 孩子拒學怎麼辦先從3層面確認孩子抗拒上學的根本原因 為什麼孩子視上學為畏途原因不外乎孩子與同儕師長兩者之間的關係甚至家庭作息也會成為孩子抗拒上學的原因只要從人際學業及家庭分別判斷原因就能更準確了解孩子拒學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