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2月10日 · 高中教師都知道,每年3月到5月間,是同學們最常光臨輔導室的時刻,煩惱的總是未來的人生抉擇。 幾年前,學測放榜後,有一位同學拿著學測成績到輔導室找我。 「老師,我的學測成績收到了,接下來要進行個人申請的校系選擇。 告訴我,我該怎麼選? 「妳自己是否有什麼想法? 例如,喜歡什麼? 想念什麼科系? 未來對走那個方向有興趣? 」我好奇地問。 「老師,不瞞您說,我是想念美術相關的科系的,但我媽說念那個會餓死,叫我千萬別填,還說『敢填給我試試看! 』」。 真有這麼慘? 但是,究竟她母親希望她念什麼呢? 「我媽說,我念的是社會組,走財經或企管將來比較好找工作! 「可是,我不喜歡啊……」她接著說。 其實,帶著類似矛盾衝突前來找輔導老師「開釋」的孩子還真不少。

  2. 2022年3月30日 · 蘇慶儀明明憎恨母親,卻在自己身上活出了母親的影子,從蘇媽媽看待人事物就可觀察得出,她那些極端且黑暗扭曲的心理,絕對和原生家庭脫不了關係。 當自己被繼父侵犯時,媽媽並沒有挺身而出,反而是為了留在這個家,選擇罵她「搶我男人」等尖銳的話語,一次又一次將蘇慶儀推入萬丈深淵。 圖片來源:楊謹華 Cheryl臉書。 自己是「私生女」的身分從小到大都無法擺脫,從母親那裡得到的也只有滿滿的怨恨與不堪,越是裝作強悍,卻越是自卑懦弱。 明明自己拼了命想去愛,但終究用錯了方式,將自己的悲慘歸咎到他人身上,更形成了窒息的情緒勒索,將身邊的善意一再扭曲。 複製母親可悲又可恨的悲劇人生. 蘇慶儀被殺害,有的觀眾認為「蘇媽媽就是活該」,同時也有觀眾表示心疼,她或許可恨,但同樣的也有許多可憐之處令人心疼。

  3. 2021年3月24日 · 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 提到癌症的時候,大家經常會以「癌症第幾期」來思考嚴重程度,但是隨著醫學進步,我們對於癌症特性已有更新的認識。 澄清醫院乳房醫學中心葉大成醫療長指出,根據現在較新的觀念,我們不該把「乳癌」一概而論,需要進一步深入到分子醫學的層級,找出讓乳癌快速生長的關鍵,再依據癌細胞不同的受體、特性,做出適當的分類。 精準治療,對抗乳癌. 乳癌患者接受切片檢查後,醫師可從病理報告中了解患者乳癌細胞的重要特性,包括雌激素受體(ER)、黃體激素受體(PR)、第二型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HER2)、癌症生長指數(Ki-67)等,並根據這些特性來區分乳癌的亞型。 不同乳癌亞型的惡性度不同,治療策略也不同。 乳癌亞型包括:

  4. 2022年5月17日 · Janice. 我是營養師Janice珍妮絲(蔡宜庭),畢業於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研究所及中山醫學大學營養學系,目前在預防醫學診所擔任營養師,也參與許多社區講座活動,積極推廣營養教育。 平常愛下廚的我,也樂於研究兼顧營養與美味的食譜,讓大家對於「營養就是不好吃」這個想法大大改觀,並將營養、健康的正確知識及觀念藉由色香味俱全的美食菜餚帶給大家。 看作者所有文章. 我要回應. 點此登入來回應. Nguyễn Thị Ngọc Yến.

  5. 2018年8月31日 · 因為青少年的狀態很敏感,父母的態度與管教方式更為重要,以下列出3點與孩子的溝通技巧: 技巧一:多聽少說,聆聽代替責罵. 孩子青春期會有很多自己的想法,更想嘗試不同的事。 首先不要反對,而是聽他怎麼說。 孩子不論嘗試什麼事,都先給予負面質疑的回應:為什麼又跑出去玩? 參加社團不會影響功課嗎? 其實他們都知道父母的話是正確的,只是此時父母的擔心如同毒藥。 想做的事情,一直被最親密的人反對,得不到任同感,當然更想往外跑。 若能先聽聽孩子為什麼想這麼做,站在他的立場與他對話,再引導出你的看法,才能夠有效的溝通。 推薦閱讀:孩子叛逆期? 不怕! 用接納、溝通來接招. 技巧二:建立信任關係. 父母必須了解,青春期的孩子,多了自主獨立、冒險精神,另一方面心裡又呈現矛盾的不安情緒。

  6. 2022年5月24日 · 作者\ 媽媽經編輯部. 成吉思汗健身俱樂部創辦人「館長」陳之漢,日前開直播眼眶泛紅,4歲兒子去公園玩,慘遭球友「踩斷腿」,活蹦亂跳的孩子出去一趟,回來兩根小腿骨頭都骨折,預估需要半年左右的時間恢復! 保母說法與球友說法大有落差. 7月26日,館長在直播中說,自己得知的原委是兒子想要玩溜滑梯,保母就帶他去,沒想到小孩不受控,甩開保母的手就往前跑,剛好旁邊打球的人衝過來要救球,結果就把他的腳踩斷了。 由於是孩子調皮跑掉,也不能完全怪罪球友,館長面對鏡頭語帶哽咽: 「如果爸爸可以幫你痛……小孩會讓男人很軟弱,也很氣啊,小孩子怎麼這麼皮。

  7. 2019年2月20日 ·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如果不希望聽到別人說些讓自己不舒服的話,那麼我們說話時也應該尊重他人。 說出讓人聽起來「舒服」的話,並不是叫你阿諛奉承。 而是用別人能夠接受的方式去表達,讓別人理解你的善意,或接受你的建議。 懂得應對進退、知說話分寸 的人,真的「比較得人疼」,比較有人緣。 適當的 運用幽默術 ,扭轉氣氛,無痕的把已點燃的火藥引信踩熄。 在職場上 「會做人」比「會做事」更重要 ,要說得巧,要說得少;並且謹記「言多必失」「語多必敗」。 當然,話說的順耳,升遷也就能多點希望啦! 推薦閱讀: 怨婦魂退散! 勿讓抱怨變成習慣! 推薦閱讀: 《說話的藝術》婆媳間的小幽默. 說話藝術 說話.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103 個追蹤. 懂得好好說話真的很重要!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