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屏東縣 保力林場 相關

    廣告
  2. 立即預訂可慳更多,Agoda®一直保證最低價! 我們全天候為你提供協助,出走都唔會注定一人! ...

    • 高雄

      超值酒店,神秘優惠

      先訂後付,節省更多!

    • 折扣優惠

      計劃緊下次旅程?

      我們為你提供最抵優惠!

搜尋結果

  1. 保力 ,是 台灣 屏東縣 車城鄉 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位於該鄉東南半部。 相較於今日行政區,其範圍大致包括保力村,以及 牡丹鄉 的四林村西部不含其最南端。 [1] [2] [3] [4] [5] 本地區境內主要聚落為保力、山腳,設有 車城國小 保力分校。 [1] [2] 歷史 [ 編輯] 台灣日治初期,保力地區為一街庄,稱為「保力庄」( 舊制街庄 ),隸屬於 興文里 。 該庄昔日北與 車城庄 、 四重溪庄 、 蕃地 為鄰,東及東南與 九個厝庄 為鄰,南邊為 網紗庄 、 虎頭山庄 ,西南邊為 新街庄 。 [1] 1901年(日治 明治 三十四年)11月11日,全台廢縣廳改設二十廳,該庄隸屬於 恆春廳 。 [6] 1904年(明治三十七年)5月1日,該庄編入「虎頭山區」,隸屬於恆春廳。

  2. 5 天前 · Akauw. 屏東縣 ( 排灣語 :Akaw [2] ; 魯凱語 :Akaw [3] ),是 中華民國 的 縣 ,位於 臺灣 西南部 最南端,也是臺灣西部南北最狹長的縣份,北與 高雄市 為界,東過 北大武山 與 臺東縣 為界,地處 熱帶地區 ,富有熱帶風情。. 屏東縣產業結構上偏重農、漁業 ...

  3. 其他人也問了

    • 歷史
    • 地理
    • 政治
    • 產業
    • 寺廟與民俗
    • 古蹟
    • 教育
    • 交通
    • 觀光休閒

    地名由來

    荷蘭人統治臺灣時,此地為排灣族領土,依當地原住民排灣族之發音記為 Kabeyawan,漢人譯寫作龜壁灣(閩南語:ku-piah-uan)。明鄭時期,鄭經派軍至此殖民屯田,因令部將「統領」兵士駐守,故命名為統領埔,並逐漸形成庄村。 清康熙末年至雍正年間,該地區因原住民欲收復,遂構築木柵於四周作為防禦,故有柴城之稱。乾隆五十三(1788年),福康安率軍討伐林爽文黨夥莊大田時,水師即登陸於此地,其後為紀念而稱為福安庄或福安城。 至於車城一名,日人伊能嘉矩認為是「柴城」發音上的訛誤。另一說法則指稱曾有原住民大軍臨城,庄民利用搬運木炭的牛車數十臺駐列作為防禦,因而將柴城改稱車城。另外,車城鄉有客家聚落,客語裡的「車」與閩南語的「柴」同音,因此有一種說法是客家人紀錄的另一種寫法。

    發展沿革

    遠在荷蘭人統治臺灣時,車城地區即有原住民排灣族在此生活。當地原本是一片密林,原住民稱之為 Kabeyawan,漢人記為「龜壁灣」。 南明永曆十八年(1664年),鄭經曾派遣部將於龜壁灣登陸,開始殖民屯田。因部將「統領」兵士於此駐守,故命名為「統領埔」(今統埔村),其後逐漸聚居而形成庄村。 清康熙二十二年(南明永曆三十七年,1683年)七月鄭克塽降清,臺灣西部納入清朝版圖。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四月設臺灣府,劃屬福建省,下置臺灣、鳳山、諸羅三縣,本地被劃屬鳳山縣所轄。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閩南人陸續遷至車城地區,先後建立新街、射寮、埔墘、後灣仔等村落。自康熙末年至雍正年間,統領埔已成為閩人開拓恆春半島的根據地。由於當地原住民屢次計劃光復此地,遂構築木柵於四周以作為防禦,故有「柴城」之稱。至乾隆末年,已逐漸形成街肆。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陝甘總督大學士福康安率軍討伐林爽文黨夥莊大田時,水師即登陸於車城,之後為紀念勝利而稱車城為「福安庄」(或福安城),並於庄內的福德廟立碑以歌頌功勞。 同治十年(1871年),琉球國船隻漂流至今日牡丹鄉附近,琉球船員侵入牡丹鄉,被當地原...

    地形

    車城鄉在地形上包括東部的丘陵地區,西部的平原地區及海岸平原三部分。東部丘陵地區為中央山脈的末端,高度多在400公尺以下。全鄉最高峰位於蚊罩山主峰南方標高約635公尺的肩狀稜線上,為本鄉與獅子鄉、牡丹鄉三鄉的交界處。 鄉境最大的平原為恆春縱谷平原北段,主要由四重溪、保力溪沖積而成,為本鄉主要的農業地區,盛產洋蔥。四重溪河谷平原位於四重溪的中游地區,即石門至二重溪聚落西邊的山口處,全長約5公里,平均寬度約800公尺。最寬處在支流大梅溪注入處,約達1,200公尺。

    水文

    車城鄉主要的河川為四重溪、保力溪兩大水系,另有竹坑溪、社皆坑溪等獨立小溪流。四重溪又名車城溪,全長31.91公里,流域面積124.88平方公里,是恆春半島最長的河川。該溪上游位於牡丹鄉境內,在石門流入車城鄉境,於四重溪聚落南側匯集支流大梅溪後,於二重溪聚落西側流出丘陵地區,進入恆春縱谷平原,最終於清港嘴南側注入台灣海峽。 保力溪全長14.94公里,流域面積105.23平方公里,在鄉內均僅次於四重溪。該溪有兩個主要源流,西源為竹社溪,源於五重溪山南坡,東源為大石板溪,源於滿州鄉四林一帶。兩源匯合之後,始稱保力溪。該溪流至保力村大埔聚落後,成為車城鄉與恆春鎮的界河。於恆春縱谷平原上匯集來自恆春鎮的支流網紗溪後,再度進入鄉境,隨後於射寮港注入台灣海峽。

    氣候

    車城鄉氣候屬於熱帶季風氣候,每年10月到隔年2月因受地形影響,均有強勁的落山風吹襲。境內並無氣象站,但因距離恆春氣象站甚近,故可參考該站之氣象紀綠。

    歷任首長

    資料來源:《車城鄉志》

    鄉政組織

    車城鄉公所是車城鄉最高層級的地方行政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鄉自治的行政機關,同時負責執行縣政府及中央機關委辦事項。車城鄉的自治監督機關為屏東縣政府。鄉長由全體鄉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一次。車城鄉公所並置鄉政會議,為鄉政最高決策機構,在鄉長之下,設有5課3室等8個內部單位及4個附屬機關。 車城鄉民代表會是車城鄉的最高民意機關,代表車城鄉全體鄉民立法和監察鄉政。鄉民代表由公民直選選出,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車城鄉民代表會共有7位鄉民代表,分別為第一選區1席鄉民代表、第二選區3席鄉民代表、第三選區1席鄉民代表、第四選區2席鄉民代表,主席、副主席由7位鄉民代表互選產生。

    行政區

    現今車城鄉行政範圍的確立,來自於1920年,日本將臺灣十二廳改為五州二廳,設車城庄屬高雄州恆春郡。車城庄轄車城、保力、田中央、海口、新街、四重溪、射寮等7個大字。1945年,改為「車城鄉」,屬高雄縣恆春區。1950年,調整行政區域,車城鄉改隸新成立的屏東縣。車城鄉的行政區劃轄有田中村、海口村、福興村、福安村、統埔村、溫泉村、保力村、新街村、埔墘村、射寮村、後灣村等11個村,共計131個鄰。

    車城鄉的產業結構以農、漁業等一級產業為主,其中農業人口佔全鄉總人口數的31%。至於工、商業方面,由於位置偏遠、資源貧乏,發展極為困難。 鄉內平原地區因有灌溉之利,主要生產洋蔥、西瓜與水稻等農作物,其中洋蔥、西瓜種植面積大、產值高,為本鄉的特色農產品。丘陵地區因土地貧瘠與缺水,難以栽培農作物。。 洋蔥是車城鄉農作物的大宗,遠近馳名。由於本鄉的氣候適宜洋蔥生長,落山風亦恰可吹走蟲害與霧氣,有效促進蔥球成熟,且便於採收後的曬乾及儲藏;加上本鄉緯度低,種植短日品種的洋蔥,只需要四個月就能收成。洋蔥也因日照期較短,水分多、口感好,頗受海內外各地消費者歡迎。全鄉現有洋蔥栽種區為300公頃,全年的總產量約2萬公噸,分別占全台總耕種面積與產量的48%與63%。由此可見本鄉是全國洋蔥的主要生產地,因而享有「洋...

    車城福安宮是位於福安村的一座土地公廟,創建於明永曆年間,歷史相當悠久。它的建築格局和一般的土地公廟大不相同,是採用中國北方宮殿形式構造,為三進六層樓的建築,外觀宏偉、金碧輝煌,號稱是全台灣乃至於東南亞最大的土地公廟。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日之前,許多外地大小進香團前來參拜進香,廟前廣場都會舉辦盛大的廟會慶典,是恆春、車城當地的信仰中心。

    石門古戰場位於車城鄉溫泉村東北方與牡丹鄉交界處的石門,距離四重溪聚落約3公里,是牡丹社事件發生地點。石門是由海拔370公尺的虱母山以及海拔450公尺的五重溪山斷崖夾峙而成,兩側絕壁相當陡峭,其間相隔僅有四丈,又有四重溪急流奔騰,形勢極為險要,為易守難攻之地形。西邊斷崖下有窄道,為通牡丹鄉之隘口,儼然如門戶一般,「石門」因此而得名。 日治時期,殖民政府曾於昭和十一年(1936年)在石門古戰場山丘上興建「西鄉都督遺跡碑」,以紀念西鄉從道的作戰勝利。中華民國接管臺灣後,屏東首任縣長張山鐘認為該碑有辱國風,因而撤換成「澄清海宇還我河山」碑,以表彰原住民誓死不屈的情操。日本殖民政府亦另於虱母山立有「征蕃役戰死病歿忠魂碑」,藉以紀念牡丹社事件中陣亡的日本軍人。如今原碑已遺失,僅留底座,並遷建於西鄉都督遺...

    大專院校

    1. 國立東華大學海洋科學學院 2. 國立屏東大學車城校區(規劃中) 車城鄉原本並無高中職以上學校。2004年,國立東華大學與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合作,於此設立海洋科學學院,其下設有海洋生物科技研究所、海洋生物多樣性及演化研究所;另外原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現為國立屏東大學)於2010年4月15日取得車城鄉內一處12公頃土地做為該校之「車城校區」,計畫設置「海洋文化休閒與自然生態產業體驗區」。

    國民中學

    1. 屏東縣立車城國民中學 車城國中設立於1968年,校地面積5.4公頃,為車城鄉唯一的國民中學。除一般教室及學生活動中心外,另有專科教學大樓一棟,其內部有家政教室、電腦教室、音樂教室、視聽教室及圖書館等。2006學年度起,招收體育班、資源式數理資優班各一班,另推動小提琴社團及合唱團活動,發展學校教育特色。

    國民小學

    1. 屏東縣立車城國民小學 車城國小前身為日治時期的車城公學校,設立於1901年(明治三十四年)。1950年代,因車城地區人口增加,曾先後設立溫泉、保力、射寮三所分校,其後並分別獨立設校。2000年代中期,因鄉村人口朝都市集中,加上生育率降低,三所學校又再度併入成為分校。

    公路

    省道台26線又稱「屏鵝公路」,由北而南貫穿車城鄉西部地區,是全鄉最重要的交通要道。由此往北可達枋山鄉楓港聚落,可接上省道台1線前往屏東市、高雄市及台灣西部各地,或接上省道台9線前往臺東、花蓮及台灣東部各地;往南則可前往恆春鎮鵝鑾鼻。 縣道199號為車城鄉通往牡丹鄉的主要道路,也是前往台東的一條替代路徑。該縣道西端始於車城鬧區與省道台26線交會處,沿四重溪谷地向東北行,經二重溪、四重溪等聚落後,於石門古戰場附近進入牡丹鄉境,經石門、牡丹、東源等聚落後,沿獅子鄉與車城鄉、台東縣達仁鄉之邊界繞行,最終於壽峠接上省道台9線,再前往東部各地。 鄉道屏151線是海口至恆春鎮竹城子的道路,沿途經過統埔、山腳、保力等聚落。鄉道屏152線是海口繞經海岸地帶至車城市區南側的道路,前段為車城濱海景觀道路。鄉道屏155線是新街至恆春鎮大光的道路,沿途經過射寮、頭溝、四溝、赤崁、草潭、砂尾堀等聚落。鄉道屏156線是保力經牡丹鄉四林村至滿州鄉長樂村的道路,起點位於保力西側的省道台26線路口,沿途經過保力、大埔、竹社、四林等聚落。

    鐵路規劃

    為疏解墾丁國家公園所帶來的恆春半島連外交通問題,交通部運輸研究所及交通部鐵路改建工程局曾先後辦理興建區域性鐵路的可行性研究與先期規劃。所研擬的臺鐵恆春線鐵路係自內獅車站與南迴線分歧後通往恆春,並有一條支線通往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但由於2005年5月3日中華民國交通部進行「恆春半島研議中之鐵路及國道南延案競合分析」結論建議應先以鐵路電氣化延伸至枋寮再以觀光巴士接駁轉運,故計畫已擱置。而恆春居民仍持續提出興建的訴求,甚至成為各黨派的政見。交通部鐵路改建工程局預估,如果有了恆春支線,從高雄新左營站搭自強號到恆春,大約是90分鐘,再搭公車約15分鐘可到墾丁;在2013年,時任交通部部長葉匡時表示,2014年將進行臺鐵恆春支線可行性研究。 2015年,鐵路改建工程局完成台鐵恆春支線可行性計畫期末報告,全線採非電化單線模式,新建7個車站及1個號誌站,其中海口站、車城站位於本鄉境內。預估2018年環評通過,將花兩年取得用地,2024年施工完成,2025年啟用。

    公共自行車YouBike2.0

    YouBike2.0系統於2023年2月1日正式營運,截至2024年1月17日於車城鄉內設置2處站點。

    墾丁國家公園是中華民國政府設立的第一座國家公園,位於恆春半島最南端,範圍包括跨越恆春、滿州、車城三鄉鎮的部份地區。車城鄉的國家公園範圍在鄉境西南端,其內部的主要景點有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及恆春西海岸景觀道路。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位於車城鄉西南端的後灣村,地處墾丁國家公園西北角龜山山麓的臨海地區,是以海洋生物為主題的大型博物館,占地約有96.81公頃。館內分為三大區段:台灣水域、珊瑚王國、世界水域,另有教學中心,水族實驗中心等。 保力林場位於保力村竹社路,為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所轄之實習林場,面積共約291.74公頃。保力林場位處山區,竹社溪及石板坑溪流經其間,在林場辦公大樓前匯流成保力溪。林場內的植被以熱帶植物為主,因高溫、強風之影響,樹形普遍較為矮小。林場主要種植相思樹,近年來亦陸續引進一些珍...

  4. 保力 ,是 台灣 屏東縣 車城鄉 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位於該鄉東南半部。 相較於今日行政區,其範圍大致包括保力村,以及 牡丹鄉 的四林村西部不含其最南端。 [1] [2] [3] [4] [5] 本地區境內主要聚落為保力、山腳,設有 車城國小 保力分校。 [1] [2] 歷史 [ 编辑] 台灣日治初期,保力地區為一街庄,稱為「保力庄」( 舊制街庄 ),隸屬於 興文里 。 該庄昔日北與 車城庄 、 四重溪庄 、 蕃地 為鄰,東及東南與 九個厝庄 為鄰,南邊為 網紗庄 、 虎頭山庄 ,西南邊為 新街庄 。 [1] 1901年(日治 明治 三十四年)11月11日,全台廢縣廳改設二十廳,該庄隸屬於 恆春廳 。 [6] 1904年(明治三十七年)5月1日,該庄編入「虎頭山區」,隸屬於恆春廳。

  5. 保力溪 位於 台灣 南部,為一 縣市管河川 ,幹流長度20.70公里,流域面積105.23平方公里 [1] ,分佈於 屏東縣 西南部,包含 車城鄉 南部、 恆春鎮 北部及 牡丹鄉 南端。. 主流(最長河道)上游為 大石溪 ,發源於標高592公尺之 四林格山 西側,向西南流經竹社後 ...

  6. 保力 ,是 台灣 屏東縣 車城鄉 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位於該鄉東南半部。 相較於今日行政區,其範圍大致包括保力村,以及 牡丹鄉 的四林村西部不含其最南端。 [1] [2] [3] [4] [5] 本地區境內主要聚落為保力、山腳,設有 車城國小 保力分校。 [1] [2] 歷史 [ 編輯] 台灣日治初期,保力地區為一街庄,稱為「保力莊」( 舊制街庄 ),隸屬於 興文里 。 該莊昔日北與 車城莊 、 四重溪莊 、 蕃地 為鄰,東及東南與 九個厝莊 為鄰,南邊為 網紗莊 、 虎頭山莊 ,西南邊為 新街庄 。 [1] 1901年(日治 明治 三十四年)11月11日,全台廢縣廳改設二十廳,該莊隸屬於 恆春廳 。 [6] 1904年(明治三十七年)5月1日,該莊編入「虎頭山區」,隸屬於恆春廳。

  7. 設有全台唯一的國家免疫馬場」 [29]、「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 [註 2] 」 [30]、「流浪犬收容中心」 [31] 及「工作犬訓練學校」 [32],另有2座林場供森林系教學實驗用分別為在本縣車城鄉保力村的保力林場268公頃與在台東縣 達仁鄉 南迴公路的達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