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清朝道光年間

      • 新北市平溪天燈節已邁入第23年,平溪施放天燈的由來,可追溯至清朝道光年間,當時平溪一帶開墾居民,因不堪盜匪作亂騷擾聚落而避難山中;危機過後,留守村內的人們,以施放天燈做為報平安的信號,通知家人返鄉。
      tw.news.yahoo.com/平溪天燈由來-160000947.html
  1. 其他人也問了

  2. 平溪天燈節 是臺灣 新北市 平溪區 在每年 元宵節 所舉辦的活動,而近年已發展為全臺知名的夜間活動民俗節慶,與台南 鹽水蜂炮 齊名,有兩大「南蜂炮,北天燈」之譽。 節慶由來 [ 編輯] 平溪天燈節. 平溪區位在 臺北盆地 外圍偏遠山區, 清朝 道光 年間經過辛勤開墾使當地成為富足的村落,宛如人間仙境。 當時山區交通不發達,官府無法管轄,遂成為 山賊 覬覦之地。 村民為保性命,在 冬至 過後,村民收成結束,即收拾家當遁入山區,一直到元宵才派人回村察看,確定安全後釋放 天燈 以報平安,此舉遂演變而成今日的平溪天燈節。 天燈節時,上萬天燈同時施放,更形壯觀。 事件 [ 編輯] 2013年12月8日:入選全球14大 [註 1] 「死前必遊」節慶。 [1] [2]

  3. 2022年1月2日 · 平溪天燈天燈的歷史故事與小知識. 「天燈」又可以稱為「孔明燈」,相傳源自中國四川平樂古鎮,三國時代諸葛亮的發明,天燈也被認為是熱氣球的始祖,起初是為了傳遞訊息之用,但目前通常則被當成節慶祈福許願的工具,象徵收穫的成功和幸福每一年 ...

    • (22)
  4. 天燈又名孔明燈起源於三國時代相傳由諸葛亮孔明首創當初為了要在城內傳遞軍情利用熱氣球原理製成孔明燈以利聯絡至於平溪天燈由來據當地耆老口述始自前清道光年間大陸沿海民眾先後移居該地開墾.

  5. 2017年2月1日 · 事實上平溪天燈節起源自十分寮每年元宵節各家戶的放天燈習俗或許原本即是十分寮當地的元宵民俗只是經由媒體報導後1989年由平溪鄉公所開始引以為當地觀光活動來平溪放天燈」,不久受到台北縣政府重視並開始結合大眾交通運輸以及各項

  6. 發展源流. 天燈又名孔明燈,相傳是孔明為了傳遞軍情而發明的,有一說是因其外型酷似孔明的帽子而得名。 平溪天燈的起源亦有多種說法綜合諸說可能是惠安籍胡氏家族自原鄉攜來後因盜匪侵擾天燈轉而成為具有警示及信號的功能通知躲在山上的村民們可以安心返鄉。 有說法指出返家時間大約在元宵節前夕,從此每年元宵節便會放天燈慶祝,並向天公祈求平安。 元宵節是農曆的1月15日,民間的習俗是要到此日,春節過年才告結束。 在一片熱鬧的氣氛中,臺灣各地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像是北天燈、南蜂炮、東寒單等等。 早期,十分寮放天燈是在元宵節前後1、2日進行,2、3個聚落爭相施放天燈,或比天燈施放的數量,或比天燈施放的高度和距離,並有鬥天燈一詞的產生。

  7. 5 天前 · 天燈又名孔明燈相傳為三國時代諸葛亮所發明據傳當時諸葛亮被司馬懿困於平陽城中無法與外界聯絡而發明了大型的燈籠利用空氣熱流上昇的原理讓燈籠飄向空中作為軍事訊息傳遞之用...

  8. 放天燈的報平安功能反映了清代閩南人從大陸渡海來臺到平溪地區開墾的歷史而成為元宵節盛會的天燈節活動則是20世紀末臺灣各地紛紛發展地方文化特色趨勢的縮影也是具有歷史發展宗教意義與常民文化特色的區域性慶典透過文化傳播與觀光推廣而成為普遍性嘉年華活動的典型例子。 歷史沿革. 天燈又名孔明燈,相傳為三國時期諸葛亮 (公元181年-234年)所發明,剛開始為傳遞軍情之用,也被視為熱氣球的始祖。 平溪區於清道光年間 (公元1821年-1850年)墾民陸續進入墾拓,經辛勤開墾成為富足聚落,清朝時期山區交通不便、官府管轄不及,遂成為山賊覬覦目標。 村民為保性命,冬至過後收成結束,即收拾家當逃入山區,僅留壯丁以施放天燈為信號報平安,此舉後來演變成今日平溪天燈節。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