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3月16日 · 主觀生活質量研究側重於對人的態度、期望、感受、欲望、價值等方面的考察,著眼於人們的幸福體驗,也就是所謂的“主觀幸福感”研究。. 自20世紀50年代至今,國外對主觀幸福感的研究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 (1)描述性研究階段 (20世紀50年代中期~80年代初期),研究 ...

  2. 2016年10月8日 · 心理幸福感(Psychological Well-being,PWB)心理幸福感,是個體根據自定的標準,通過對自我生存質量進行綜合評價而產生的一種比較穩定的認知和情感體驗。翻其評價指標包括自我接受、個人成長、生活目標、良好關係、環境控制、獨立自主、自我實現、生命活力等一系列維

  3. 什么是美好生活指数. 美好生活指数 是测度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幸福程度的一套 指标体系 。 最早使用这一概念,并量化成为指标体系的是南亚国家不丹。 [ 编辑] 美好生活指数的测度方法. 测度美好生活指数的方法主要为三种: 主观指标 体系:不丹、英国、OECD、世界 价值观 研究所、新经济基金会等,均采用此种方法,其主要透过调查 问卷 和访谈形式,测度被访问者的生活满意度(收入、就业、健康、休闲等),以及对社会、生态环境、 政府治理 等方面的主观评价。 这种评价体系,优点为能够较为全面的反映受访者的 主观幸福感 ,但是由于受访个体受到受访时的状态以及对幸福的理解等内外部因素的干扰,调查结果的信度容易受到学术界的质疑。

  4.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基本觀點. (1) 五種需要象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逐級遞升,但這樣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變化,也有種種例外情況。. (2) 一般來說,某一層次的需要相對滿足了,就會向高一層次發展,追求更高一層次的需要就成為驅使行為 ...

  5. 2021年3月31日 · [ 編輯] 美國的電影分級制度. 美國電影分級制度是由美國電影協會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 of America,“MPAA”)負責組織的由家長們組成的委員會根據電影的主題語言暴力程度裸體程度性愛場面和毒品使用場面等代表大部分家長可能給予的觀點對電影進行的評價其目的是提前給家長提供電影的相關信息幫助父母們判斷哪些電影適合特定年齡階段的孩子們觀看。 評級與電影內容的好壞並無關聯。 分級委員會(Classification and Rating Administration,“CARA”)由孩子家長們組成,委員會中的家長成員在受雇之前從事的行業必須與電影行業無主要聯繫,該協會的資金主要來源於對電影發行商根據特定電影給予的一定比例的要價。

  6. 2016年11月2日 · 幸福方程式 是美国经济学家保罗 萨缪尔森 (PaulA.Samuelson)从 经济学 的角度给出了:幸福=效用/欲望。 这个公式说明幸福程度与效用成正比与欲望成反比。 效用一定,欲望越小,人们感到越幸福,反之则不会感到幸福;在欲望一定的情况下,效用越大,人们感到越幸福,否则会感到痛苦。 在这个公式中,效用与欲望都是一种 心理 感觉 。 经济学家认为,效用是从 消费物 品与劳务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是对欲望的满足。 欲望是一种缺乏的感觉与求得满足的愿望,即不足之感与求足之愿。 美国著名 心理学家 马斯洛 在《动机与人格》一书中提到,欲望分为五个层次,从下至上: 第一个层次是人的基本 生理需要. 第二个层次是安全 需要. 第三个层次是归属和爱的需要. 第四个层次是尊重的需要.

  7. 心理幸福感(Psychological Well-being,PWB)心理幸福感,是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通过对自我生存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而产生的一种比较稳定的认知和情感体验。翻其评价指标包括自我接受、个人成长、生活目标、良好关系、环境控制、独立自主、自我实现、生命活力等一系列维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