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9月28日 · 幼兒園大班教案防地震演練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掌握安全知識,從小樹立保護自我的安全意識。 2.設計安全教育課程,以豐富地震知識,提高防震意識與幼兒應對危險能力。 3.通過演練,讓幼兒懂得地震來時正確的避震、疏散方法,培養幼兒掌握正確的逃生要領,從容應對地震災害。 4.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5.知道在發生危險時如何自求。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讓幼兒懂得正確的避震、疏散方法。 教學難點:培養幼兒從容應對地震災害的冷靜心態和逃生要領。 活動準備. 教學用具: 1.幼兒教師共同收集的地震安全宣傳掛圖,課件,地震視頻小簡段,愛心小背簍。 2.逃生小書包(手電筒,礦泉水,麵包,打火機,刀子,繩子等) 活動過程. 一、課前熱身.

  2. 附件1. 國家防災日各級學校及幼兒園地震避難掩護演練流程及注意事項. 演練階段劃分. 校園師生應有作為. 注意事項. 階段一:地震發生前. 熟悉演練流程及相關應變作為。. 依表定課程正常上課。.

  3. 教學目標有1. 養成對生活中不同地點的地震警覺意識。 2.瞭解並執行地震保命三步驟 3.觀察、演練大客車上、電影院、戲劇院的逃生設備、逃生方向及路線。 教學想一想(活動觀察):無論是遊覽車上安全設備大搜查、戲劇院的逃生,都需要在「安全」的情況下進行,有了家長的參與與協助,幼兒表現積極參與活動,闖關活動樂在其中,可迅速找到遊覽車的安全設備及逃生出口離開車體,完成考驗。

  4. 國家防災演練. 臺灣地處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地震活動頻繁而幼童因其身心發展尚未成熟面對災害時相對弱勢因此防災教育必須從小扎根幼兒園避難疏散演練與幼兒一起演練趴下掩護穩住動作. 112學年度 第一學期. 防震宣導-融入教學. 我們運用繪本以一個生動而有趣的方式向孩子們傳遞了地震時的安全知識。 繪本的圖畫和情節不僅讓孩子們理解了地震的威脅,還使他們深刻地記住了應對地震的重要步驟。 更重要的是,這次活動鼓勵了孩子們積極參與討論和提問。 他們不僅學會了如何保護自己,還學會了為什麼要這樣做。 這些問題讓我們深入討論地震的背後原理,讓孩子們明白地震安全行為的重要性。 111學年度 第二學期. 滅火器正確使用步驟.

  5. 卑南國校附設幼兒園防災教育教案. 活動名稱: 地震啦. 教案設計者:何映虹. 適用年齡:4-6歲. 場地: 室外 室內. 人數:22. 活動時間:40分鐘. 教學理念. 台灣處於地震帶,每年多起地震,雖自921大地震後無再有重大災害,但也讓身處台灣的每個人皆需時常保有警覺。.

  6. 地震演習. 活動目標: 1.瞭解地震的有關常識,掌握正確的自救方法。 2.能沉著、冷靜面對危險情景,積極想辦法解決問題。 3.激發幼兒觀察周圍環境的興趣。 4.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5.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鍊他們的個人能力。 活動準備: 1.課件、泡沫板。 2.急救箱及物品:手電筒、餅乾、水、跳繩、書、玩具、收音機、手套、口罩、哨子。 活動過程: 一、地震的危害. 1.孩子們,老師蒐集到一段錄影,讓我們看看發生了什麼事情。 (播放視訊) 提問:錄影上發生了什麼事情?你看到了什麼? (幼兒發言) 小結:是啊!剛才錄影中大樓在搖晃,地面發出了劇烈的聲響,這就是地震。 2.地震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災難,到底給我們帶來了什麼危害?讓我們來看一看。 小朋友,可以把你看到的和旁邊的小夥伴說說。

  7. 為讓學齡前幼兒對地震有基本的概念並落實地教學,特別針對幼兒的年齡設計一套合適的防震教學,並加強事前的防震概念與應變技能,培養其正確防震警覺心,進而達到防震教育目的。 課程理念採用主題教學方式編寫,特別針對為什麼會有地震、什麼是板塊移動、地震時如何逃生與自保等主要活動,培養幼兒對災害的警覺心、與防災技能。 二、設計理念 . 「地震災害」教學設計概念以「認識地震」、「地殼變動」、「地震震度的分級」、「地震時的應變」四個核心概念發展主題課程,內容簡述如下: (一)認識地震:藉由故事的引導喚起學生的舊經驗,並透過書籍讓小朋友認 識地震的成因,進一步讓學生了解逃生應注意的安全事項。

  8. 其他人也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