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台灣海洋書寫的代表作家之一

      Image courtesy of video.trend.org

      圖片: video.trend.org

      • 廖鴻基生長在花蓮,花蓮高中畢業後,曾到水泥公司工作,也曾到印尼養蝦。 35歲時,他回到家鄉,以捕魚維生。 39歲那年,寫出了他的第1部長篇小說《討海人》,生動刻畫漁人與漁家的生活,引起文壇注意。 同年,他成立了「台灣尋鯨小組」,投入台灣鯨豚生態運動,陸續寫出《鯨生鯨世》與一系列海洋文學作品,從漁夫轉為專業寫作與環保運動人士,被譽為台灣海洋書寫的代表作家之一
  1. 其他人也問了

  2. 廖鴻基 (1957年11月11日 — ), 臺灣 文學作家。 曾從事漁撈,執行鯨豚海上生態調查,規劃及推行賞鯨活動,籌創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任創會董事長,隨遠洋魷釣船遠航,執行繞島計畫,隨貨櫃船航行歐洲航線,執行黑潮101漂流計畫。 美國休士頓台灣文物學會 (THSH)講座, 香港浸會大學 「國際作家工作坊」訪校作家,海洋生物博物館駐館作家, 國立東華大學 駐校作家, 靜宜大學 訪校作家、「夏日作家書房」展示及講座, 海洋大學 駐校作家,新加坡文學論壇「 文學四月天 」主講作家, 國立東華大學 兼任授課教師,美東南區中華學人協會第四十屆年會暨21世紀智慧城市—科技與城市創新國際論壇及亞特蘭大華僑文教中心講座 [1] 。

  3. 2022年3月26日 · 起初廖鴻基單純只是想記錄生活,「海上風景漁人故事甲板上翻騰的魚一切都是新鮮陌生的,」想讓更多人讀到海洋記事廖鴻基每回出海口袋總備著幾張紙與筆,「我怕忘記要隨時memo下來哪些是可寫的故事。. 廖鴻基謙稱既非科班出身更不是 ...

  4. 2020年1月30日 · 2020/01/30, 環境. 海洋作家廖鴻基不求人生風平浪靜但求容納一切. 50+(Fifty Plus)是由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2017年成立,是台灣最大熟齡媒體與生活風格社群。 50歲後,該如何過好往後至少30年的人生? 作為「會奉養父母的最後一代,不期望兒女會照顧的第一代」。 要有理想的老後,要靠自己有意識的規劃! 50+(Fifty Plus)提供生活全面向的討論,包括理財、居家、健康、旅遊、時尚、心靈、人物與照顧安老方案。 我們希望成為新一代50+族群有意思、有料的老朋友,用新的方法,創造自己的理想老後! 訂閱作者. 收藏本文.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想記錄下在海上的所見所聞,也想做些什麼證明自己的選擇。

  5. 2019年12月20日 · 年輕時廖鴻基曾是國營事業的小職員也管過印尼的釣蝦場還曾擔任議員助理但總覺得這些都不是真正能讓自己安身的地方特別在政治圈時人際關係角力和複雜的利害場很快讓廖鴻基感到厭倦每當心煩的時候廖鴻基會一個人在海邊走一晚一整天甚至更久那些鬱悶的情緒會在海浪的拍打聲中慢慢舒緩。 為了逃開陸地上的紛擾,他申請了漁民證,時不時跟著漁船出海。 「遇到不想去的應酬,我就可以藉口說明天要出海得早點休息,而且海上沒有訊號,誰也連絡不到。 35歲時,他認真考慮做一個在海上生活的討海人,總是溫柔接納他所有不愉快的大海,似乎成為他唯一的去處。 「回想起來,是這段流浪和探索的過程,形塑了現在的我,如果少了任何一段,或許就不會把我帶到這裡。 不需要語言,海得用身體理解.

    • 廖鴻基是誰?1
    • 廖鴻基是誰?2
    • 廖鴻基是誰?3
    • 廖鴻基是誰?4
  6. 2019年12月21日 · 事實上40多年前廖鴻基高中畢業剛出社會還真的就是個台泥公司的小職員但或許他上輩子是條魚吧安穩的工作做沒幾年他再也無法忍受被關起來的感覺,「當你熟悉這個工作很快就能把工作做完剩下來時間只能看著窗外陽光感覺生命被困住。 30歲辭去可以做一輩子的安穩頭路,他先跑到了印尼。 當時,他朋友要在印尼蓋養蝦場,需要一個可信任的人當監工,他便從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嶼,飛到另一個也是被海洋包圍的國度幫忙,那是廖鴻基人生中第一次出國離開台灣,「那邊跟台灣幾乎是隔離狀態」。 (中央社記者吳家昇攝) 那個年代印尼排華,不准帶任何中文書報,廖鴻基只能跟熟識的書店偷買禁書,吳濁流的《無花果》、彭明敏的《去國懷鄉》,都是在印尼期間才讀到。

  7. 首頁人物光點人物. 2015, 12 月號2021/08/25 更新. 廖鴻基海洋太遼闊它是一生也寫不完的書|錢麗安・攝影|Uliz Hung. 已複製連結. 他曾是討海人,以民間之力,推動以賞鯨替代捕殺,為台灣海洋教育打開一扇窗;他投身海洋文學創作,為被海洋環繞,卻匱乏的台灣海洋文學留下珍貴足跡;他關心海洋環境,要窮盡一生讓台灣轉身面對海洋,打開新的視野。 他是廖鴻基。 鞭炮煙塵中,一艘船緩緩駛入港灣,「新船入港。 」廖鴻基指著綁在船上的竹子、滿載而歸的旗幟說,一會兒靠岸還會撒糖果和包子。 行走在碼頭間,他不時指著船上種種設備一一解釋其功能、分析台灣不同海域的魚種,聊起鯨豚的身影,彷彿聊著親愛的家人。 撫慰靈魂的生命之海.

  8. 2022年3月10日 · 廖鴻基謙稱既非科班出身更不是文藝青年,「我和寫作唯一的連結可能只有學生時代的作文課吧自己也相當缺乏文學知識,」最初執筆廖鴻基亦不清楚散文與小說的分野,「之所以投稿散文只是因為字數剛好達標。 」單純以自己說故事的方式寫下海上生活經驗廖鴻基從 《討海人》 、 《鯨生鯨世》 、 《漂流監獄》 、 《來自深海》 等散文作品,到如今出版第一本長篇小說 《最後的海上獵人》 ——以存放心底多年的「鏢魚」作為故事主線。 「鏢魚是在我心裡放了二十多年的畫面,」五年討海生涯中,廖鴻基曾參與鏢魚相關作業,因產業與環境變遷,這項技術經驗並重的差事正逐漸失傳,在此之前,廖鴻基以文字記錄他所珍視的古老技藝。 「小說規模比較大、寫起來更過癮,但也必須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