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張汝京 (1948年 — ),男, 江蘇 南京 人, 臺灣 出身的企業家,因創辦 中芯國際 被譽為「中國半導體之父」。 [1] [2] 生平 [ 編輯] 1948年,出生於 中華民國 南京 。 1949年,遷居 台灣 。 1970年,於 國立台灣大學 獲得機械工程學士學位,再於 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 和 南方衛理會大學 分別取得碩士和博士。 1977年,加入 德州儀器 擔任工程師,這一做就過去了20年。 1997年,決定回來成立 世大積體電路 。 當時的 晶圓代工 才剛剛穩步發展,世大作為臺灣第三家業者快速追趕 聯華電子 和 台積電 [3] 。

  2. 张汝京 (1948年 — ),男, 江苏 南京 人, 臺灣 出身的企業家,因創辦 中芯国际 被譽為“中国半导体之父”。 [1] [2] 生平. 1948年,出生于 中华民国 南京 。 1949年,迁居 台湾 。 1970年,于 国立台湾大学 获得机械工程学士学位,再於 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 和 南方衛理會大學 分別取得碩士和博士。 1977年,加入 德州仪器 担任工程师,這一做就過去了20年。 1997年,決定回來成立 世大積體電路 。 當時的 晶圓代工 才剛剛穩步發展,世大作為臺灣第三家業者快速追趕 聯華電子 和 台積電 [3] 。

  3. 2020年12月17日 · 現年72歲的張汝京1970年從台大機械系畢業後赴美國深造並投入半導體業1997年成立世大半導體當時是台灣第三家晶圓代工業者沒想到2000年在大股東中華開發主導下賣給台積電張汝京並未留在台積電而是前往上海張江創辦 中芯國際 ,從此打開與台積及張忠謀的多年纏鬥。 成立初期的中芯國際迅速壯大,並在2004年先後在港股及紐約證交所掛牌,風光一時,但從2003年底至2010年底,中芯也陷入與台積電的兩次智慧財產訴訟案,而且兩戰皆敗,最後以和解、釋出部分股份給台積電,以及張汝京下台結尾。 不過,張汝京在對岸業界仍有 「中國半導體之父」 外號。 中芯第二任執行長王寧國. 現年74歲的王寧國與張汝京一樣, 都是在大陸出生、台灣長大、美國發展 。

  4. 2009年11月19日 · 674期. 2009-11-19 17:23. +A -A. 加入收藏. 張汝京辭去中芯執行長一職標示了中國半導體產業邁向另一個新里程碑被中國官方視為民族工業的半導體代工過去九年反而成為填不滿的錢坑解決之道惟有與台灣攜手合作現在的張汝京心中的盤算是什麼十一月九日晚上中芯國際創辦人張汝京與台積電進行最後一次電話會議張汝京為首的中芯董事會與台積電總執行長張忠謀等人確定和解內容後晚上七點張汝京通知中芯董事會決定遞出辭呈。 張汝京在辭職信件中,強調他身為中芯的執行長,這次與台積電間的官司打輸了,為了中芯未來的發展,他必須以辭職為這整件事畫下句點。

    • 概览
    • 人物经历
    • 主要成就
    • 个人生活
    • 人物评价

    中芯国际创始人、青岛大学终生名誉院长、青岛大学讲席教授

    张汝京,男,1948年在江苏南京出生,美籍华人 ,上海积塔半导体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积塔学院院长,中德智能技术博士研究院特聘科学家,青岛大学终生名誉院长、讲席教授。 张汝京于1970年从台湾大学毕业,获机械工程学士学位,又留学美国,获得了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大学的工程科学硕士和南卫理公会大学电子工程博士学位 ;1977年入职美国半导体企业德州仪器;1990年开始带领团队先后在中国台湾、意大利、日本、新加坡等地参与管理和建厂 ;1997年主导成立世大积体电路公司(WSMC),并出任总裁 ;2000年4月创立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并担任总裁;2005年入选上海浦东新区自主创新领军人才;2007年入选上海市领军人才 ;2009年11月辞去中芯国际执行董事、总裁、CEO等职务 ;2014年6月创办上海新昇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并出任总裁;2017年6月从上海新昇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去职,保留董事职位 ;2018年4月创立中国首家CIDM(Commune IDM)公司—芯恩(青岛)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2019年入选山东省“一事一议”引进杰出人才 ;2022年7月从芯恩(青岛)集成电路有限公司离职,加入上海积塔半导体有限公司,担任执行董事、积塔学院院长。

    1948年,张汝京在江苏南京出生,1949年1月随父母迁居台湾。

    1970年,从台湾大学毕业,获机械工程学士学位,又留学美国,获得了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大学的工程科学硕士和南卫理公会大学电子工程博士学位。

    1977年,29岁的张汝京入职美国半导体企业德州仪器(TI),没多久就加入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集成电路的发明人杰克·基尔比(Jack Kilby)的团队。

    1990年开始,带领团队先后在中国台湾、意大利、日本、新加坡等地参与管理和建厂。

    1992年—1994年,在新加坡建设芯片厂,在得到新加坡政府允许后,他们在大陆前后招聘了约300人加入新加坡技术半导体工厂(由德州仪器、惠普、佳能等联合投资的DRAM公司),后来中芯国际成立时有数十人追随他到上海投身建设。

    1995年,受老领导邵子凡博士的委托回到中国作演讲。了解到贵州地区的贫困学生状况后,他在贵州正安县碧峰乡捐赠了平生第一所希望小学,此后又陆续在贵州、云南、四川、甘肃等地捐赠了约20所希望小学。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截至2020年9月,张汝京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简称“02专项”)的核心工程—“40-28纳米集成电路制造用300毫米硅片”项目,从事高端大硅片的研发、制造与行销。曾在美国德州仪器工作20年,成功地在美国、日本、新加坡、意大利及中国台湾地区创建并管理10个集成电路工厂的技术开发及运营。 •学术论著

    人才培养

    •培养理念 在管理公司和栽培员工方面,张汝京认为有五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首先是让员工在工作上有成就感(Achievement)。即当员工发现参与研发、制造、生产的产品被广泛应用在各种科技、工业、家电、通讯上,会让员工有很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Satisfaction)。其次,提供员工有不断学习的机会(Opportunity to learn),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做”学相长。第三,提供员工不断升迁(Promotion)的机会,让员工承担更多的责任,也教导他们成为一个胜任的专业技术或管理人才。第四,给予员工完整的报酬、福利与回报机制(Total Compensation),包括薪资、股票、分红、奖金及福利、住宅、子女受到平等和高品质的教育的机会,以及培训、在职接受更高等教育的机会。第五,提供员工一个愉悦的工作环境(Pleasant working environment),这不单单是指办公室、建筑环境等,更重要的是与同事之间的关系,上下级以及团队之间有良好的默契,和谐、和睦的工作氛围。 •学生培养

    •家庭背景

    张汝京的父亲是炼钢专家张锡伦,母亲是化学专家刘佩金 。20世纪30年代,张锡伦从中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焦作工学院毕业,随后进入上海的一家炼钢厂工作。抗战爆发后,张锡伦随着上海工业的西迁到了重庆,其所工作的炼钢厂被编入了兵工厂。战火中,张锡伦指挥炼钢,刘佩金钻研火药,为前方源源不断地输送抗战物资。

    张汝京博士是全球半导体行业领军人士。(青岛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微纳信息学院)评)

    张汝京作为半导体行业的“教父级”人物,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人脉资源。(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评)

    张汝京是中国半导体芯片产业的一个重要符号,他曲折的创业历程正是中国国产芯片艰难发展的一个缩影,尤其他创办的中芯国际开启了半导体芯片国产化的里程碑,不断探索国产半导体的技术发展新路线。可以说,张汝京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传奇人物,他身上老而弥坚的创业精神,也是中国无数芯片人不屈不挠奋斗精神的写照。(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评)

    张汝京为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被业内誉为“中国半导体教父”。一提起半导体行业,张汝京饱满热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提起挫折,他显得云淡风轻,淡定而睿智。(《IT时报》评)

    作为行业泰斗级人物,张汝京的许多重要举动与选择,被视为行业风向标。(《时代周报》评)

    张汝京被誉为“中国芯片领头羊”,在业内素有“建厂先锋”之誉,无论何时何地,他总是有能力以有限的资金和时间,建设出最具规模、员工素质最统一的芯片工厂。(《财经》新媒体评)

  5. 其他人也問了

  6. 张汝京 (1948年 — ),男, 江苏 南京 人, 臺灣 出身的企業家,因創辦 中芯国际 被譽為“中国半导体之父”。 [1] [2] 生平 [ 编辑] 1948年,出生于 中华民国 南京 。 1949年,迁居 台湾 。 1970年,于 国立台湾大学 获得机械工程学士学位,再於 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 和 南方衛理會大學 分別取得碩士和博士。 1977年,加入 德州仪器 担任工程师,這一做就過去了20年。 1997年,決定回來成立 世大積體電路 。 當時的 晶圓代工 才剛剛穩步發展,世大作為臺灣第三家業者快速追趕 聯華電子 和 台積電 [3] 。

  7. 2021年12月28日 · 圖/中新社. 中國半導體教父之稱的中芯國際創辦人張汝京再傳新動向他將轉戰大陸國產半導體設備專案攜手萬業企業於浙江嘉善成立嘉芯半導體」,預計項目總投資達人民幣下同20億元建構年產2,450套新設備的產能。. 陸媒問芯Voice於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