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0月18日 · 資深投資者林一鳴 今日就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50歲提早退休」的故事,透露當時「感受到『退休可能會快D死』的壓力」,因此重新規劃人生,再度活躍於社會。 林一鳴是資深投資者,活躍於股市、樓市以及各項生意,亦有多本有關投資的著作。 退休唔使做的生活 或與預期有出入. 林一鳴今日在社交平台分享,說他原以為退休後生活會多姿多采,但「退休後每天都『唔使做』的生活,未必與你預期中一樣的」,在退休約一年之後,他就有感可能會「快D死」,因此改為人生規劃,包括在運動方面,到遊艇會訓練帆船及賽艇;嘗試自己創業做Startup,建立教育平台;亦建立有關海外物業買賣的業務。 他指出,一切事情都是為了保持自己忙碌,推遲腦退化的日子。 為何他會選擇「重出江湖」? 他分享退休前後的4大轉變。

  2. 2024年5月20日 · 韓國湖西大學的創始人姜錫圭教授在65歲載譽退休,然而此後他卻度過了灰暗的30年:一事無成,只是昏昏沉沉地虛度時光,等待死亡。 95歲生日那天他潸然淚下—— 原來人生遠比他想像地要長。 如果不是有意識地去生活,時間只會白白流走。 在年輕時,姜錫圭非常努力地工作,也因能力獲得認可,被他人尊重。 「感謝這些付出,在65歲我得以光榮自信地退休——我卻沒有料到,30年後,在95歲生日那天,我會因後悔而淚流滿面。 人生的前65年,姜錫圭活得自豪且榮耀,但餘下的30年充滿了悔恨以及苦楚。 退休後,姜錫圭想:「我已經過完了自己的一生,從今起每多活一年都是賺到。 」於是抱著這種想法, 姜錫圭只是在等待無痛的死亡降臨 ——就這樣毫無目的、毫無希望地活了30年。

  3. 2021年8月26日 · 簡而言之,安大略省上訴法院裁定保險公司毋須向受益人賠償,原因是受益人已逝世的丈夫(投保人)購買保險時候,並無向保險公司披露自己過去曾在其他國家涉及恐怖活動而被定罪的紀錄,包括早年向以色列航空一列客機射擊實彈及投擲手榴彈,導致最少一人

  4. 2023年7月30日 · 發布時間: 2023/07/30 10:30. 分享:. 在現時的高齡社會下,不少年輕一代已經超前部署退休,備妥未來保障,希望過上安穩的生活。. 信安亞洲區總裁張維義(Thomas)接受本網專訪時分享其退休哲學3S策略——盡早開始(start early)、足夠儲備(save enough)和保持 ...

  5. 2023年9月11日 · 博客. 發布時間: 2023/09/11 07:30. 最後更新: 2023/09/11 11:08. 分享: 隨著醫療科技的不斷進步, 人們越趨長壽,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 現時,不少人即使到了法定的退休年齡,實際上卻還是正值「壯年」。 沒有人會想一直工作到老,但是,退休後的經濟來源及如何維持一定的生活質素,就成為了現代人「幸福的煩惱」。 每個人所渴望的退休生活都各有不同,對此,美國心理學家南希施洛斯伯格 (Nancy K. Schlossberg) 就以一個心理測驗,歸納出普遍大眾的6種退休型態︰. 雖然不知道你會否屬於以上其中的一類,但無論是那種型態,對於「退休」,大部分人均要面對健康與經濟的變動,還有情緒和心態的調整。

  6. 2019年4月9日 · 保險投訴局公布,去年共接獲598宗投訴個案,按年跌9.7%,最主要涉及「保單條款的詮釋」及「沒有披露事實」。. 在已審結的414宗個案中,有89位投訴人獲賠償,賠償總額為716萬元;獲裁定投訴得直的則有15宗個案,涉及211萬元,單一個案最高賠償額為70萬元 ...

  7. 2023年3月16日 · 近日就有網民分享家人出席喪禮後,被要求「加碼」帛金的經歷,引起網上討論。 出席喪禮被要求「加碼」 有網民發文分享胞妹的經歷,表示她朋友的奶奶早前去世,念在一場朋友,便去靈堂鞠躬和送上帛金聊表心意;惟數天後收到朋友來電,表示只送上101元帛金不夠體面,直言「如果我屋企人見到就唔係幾好」,要求事主「加碼」400元,則合共送上501元帛金。 事情讓網民感到不解,嘆道:「乜帛金都有公價咩? 」、「都未聽過,叫人封多啲帛金,你估喜事咩? 帖文一出,便引起不少網民討論。 有網民表示,人情和帛金的金額是跟與主人家的交情掛鉤;亦有網民認為:「101(元)其實都係公價。 」其中一名網民透露,自己10多年前已送上301元帛金、5年前則送上501元。 到底一般帛金要封多少金額才對?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