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復健科治療的領域原則上有四大類分別是骨科復健神經科復健小兒科復健及心肺功能的復健。 骨科方面,萬芳醫院復健醫學部主任劉燦宏舉例,治療範圍包括頸背問題、扭傷、拉傷、五十肩、冰凍肩、足筋膜炎、退化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痠痛等病症。 一般骨科醫師治療時會根據患者病情輕重給予藥物或開刀,但復健科幾乎90%不用藥物或開刀,多採取保守治療,利用較長時間讓患部復原。 以軟組織扭傷、拉傷為例,若受傷部位沒有血液循環經過,約復健1個月可恢復;若傷及肌腱、韌帶,約復健2~3個月可復原;上肢骨折約復健2個月;下肢則長至3個月。 中風則要看位置和復健方式,通常3個月為復健黃金期,復健6個月後,病情多可穩定。

  2. 優活健康網. 發布於 2023年01月31日09:30 • 陳渝仁. 人若身體出現痠麻疼痛多數會尋求專業醫師治療但有些民眾做過電療熱療甚至是體外震波等方式卻感覺僅有短暫效果過了一陣子又開始痛因此認為復健作用不大究竟復健或物理治療到底有沒有效仁生復健科診所醫師陳渝仁解析6種常見物理治療法以及適用和不適用的情況。 不時就會有人說:「復健沒效啦,只是熱敷電療拉腰拉脖子,只是舒緩一下,不久又痛回來了」。 這樣的說法,可以說對,也可以說不對。 什麼是「復健」? 復健就字面上的意思,可以說是恢「復健」康。 當身體已經發出疼痛或是痠麻的訊號時,表示已經產生病灶,因此需要先治標,也就是將疼痛去除,之後再處理根本的問題,例如矯正不良的姿勢或動作控制等等。 物理治療儀器,就是治標的好方法。

  3. 優活健康網. 發布於 2023年09月12日08:28 • 陳渝仁. 懷孕生產後、久坐不動⋯竟讓你下背痛了嗎? 復健科醫師指出小心疼痛是因薦髂關節出問題薦髂關節的功能是用來維持脊椎下肢髖關節的穩定性若活動度過大過低或鬆弛都可能造成疼痛。 《優活健康網特邀請復健科醫師仁生復健科診所院長陳渝仁於專欄撰文教大家快速測驗薦髂關節痛薦髂關節失能的方法並提供5招復健運動改善。 好不容易熬過懷孕及生產,就在玲玲覺得自己終於度過這一關的時候,左邊下背到臀部的區域疼痛越來越明顯,從轎車跨步出來時,感覺像是卡住,但沒有下肢無力或麻木感,上網查資料也不像坐骨神經痛,才決定到復健科就診。 醫師問玲玲,是否在懷孕後期就有這些症狀?

  4. 其他人也問了

  5. 復健科基本上屬於內科跟物理治療的合作比較密切可能會用止痛藥緩解疼痛再用超音波等影像檢查找到問題所在透過熱敷牽引等非侵入性的方式改善肌肉或肌腱沾黏壓迫等軟組織的問題或是將移位的骨頭拉回原本的位置但無法處理骨頭實質上的病變不過這種復健通常需要很長一段時間讓人覺得好像沒什麼用處」。 但頸椎會造成疼痛,大部分都是長時間姿勢不良累積造成的,不可能一下子就完全恢復。 但復健科特別的是,除了復健治療之外,其實也 可以跟醫師或物理治療師多請教「日常保養頸椎」的方法,避免復發。 神經內/外科.

  6.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院區復健科主任曾國楨說受傷的韌帶雖然大都可以自行癒合但有的急性扭傷若沒有好好治療很容易轉變為慢性扭傷」,也就是習慣性扭傷」,因為患者足踝外側的前距腓骨韌帶已經鬆弛了除了走路會怪怪的或是隱隱作痛之外以後也更容易再扭傷。 造成習慣性扭傷的3大原因. 1.關節穩定性不足. 踝關節因多次扭傷造成韌帶鬆弛、穩定性不足,必須藉由運動護具或貼紮予以保護固定。 許多經常扭傷的人總是會懷疑自己有「扭傷體質」,對於這類疑問,林頌凱說明,「扭傷體質」不外乎是有舊傷、或者是筋太軟的人;「筋」指的是韌帶、肌肉與肌腱,如果筋太軟,固定效果不好,關節就容易因過度負擔而受傷。 2.關節錯位.

  7. Heho健康. 疫情改變民眾的生活習慣,其中最明顯改變之一就是減少在外活動的頻率,根據台灣趨勢研究顯示,疫情期間超過六成民眾改為在家運動,但也因為運動強度不一、姿勢不良造成疼痛增加,只是面對身體疼痛問題到底什麼時候去醫院? 什麼時候該去看物理治療呢? 「物理治療復健科差在哪裡物理治療這幾年蓬勃發展只是不少民眾有疑問到底什麼樣的情況是該去找物理治療師? 而不是醫師? 生生優動物理治療所顏筱凡院長解釋:「不同的年齡層都可以尋求物理治療師的幫忙,比較明確有損傷、疼痛都是適合,差別在於一般復健科醫師、骨科醫師是評估問題,而物理治療師能做的就是治療,不管是用徒手治療、運動治療、功能訓練等。

  8. 復健科醫師揭骨折治療及復健運動大致分為3階段。 意外受傷腫脹疼痛該怎麼辦? 發生創傷或跌倒之後,最好先固定避免隨意活動受傷的部位,並搭配冰敷及抬高。 如果是下肢,必要時可以使用輪椅或柺杖支撐減少承重。 許多腫脹與疼痛其實暗藏著骨頭或肌腱韌帶的受傷,此時活動、行走或承重有可能會造成二度傷害,應該在固定之後盡快就醫檢查,如果有骨折情況則需要評估是否需要手術治療。 骨折處置後多久才能長好? 許多患者在骨折之後,會焦急地問骨頭什麼時候才會長好? 一般而言,臨床上骨癒合大概發生在4~6週後,醫師也常常會在這時候安排X光檢查,確定骨頭癒合狀況。 通常手腕、脊椎的骨折在6~8週已經有好的穩定度可以承受外力了。 大腿小腿的骨折則比較慢,甚至需要3個月以上。 可利用助行器,雙邊到單邊的腋下拐杖。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