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7月6日 · 民間有正月看大戲的舊俗而在中國人物畫譜系中戲曲人物畫又稱戲畫」)則是一種獨特的存在。 中國最負有盛名的的「三大國粹」是京劇、國畫和中醫,戲曲人物畫則是戲曲藝術(主要以京劇為主)和國畫藝術的有機結合。 優秀的戲曲人物畫薈聚了戲曲舞台鮮活的藝術形象和中國畫的審美情趣,因而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近年來愈發受到藝術界、學術界和藝術收藏市場的關注。 「前世」 廣義上的戲曲人物畫源遠流長。 據天津市藝術研究所研究員、著名中國京劇史畫家張天翼介紹,最早的戲曲人物畫表現的是北宋的「北雜劇」。 元代的戲曲人物畫很少,到了明代的戲曲人物則以書籍插圖為主,主要附屬於文學著作、劇本等出版物。 到了清代,隨著民間戲曲發展起來,此時的戲曲人物主要出現在鼻煙壺等工藝品和民間年畫上面,裝飾意味明顯。

  2. 2018年11月19日 · 總的來說被籠統地稱為戲畫是一些以滑稽化諷刺化為突出特點的畫作。 它們千姿百態,其魅力遠遠不是一個「戲」字所能夠反映的。 2018年為了推出以戲畫為主題的特展大阪市立美術館的工作者們冥思苦想最終決定從現存作品較多的江戶時代入手從流行於大阪的鳥羽繪說起繼而展示深受其影響的畫師葛飾北齋歌川國芳河鍋曉齋的作品借約280件展品呈現出紛繁複雜的戲畫世界的一個面向。 下面,請隨我們一起看一看這場展覽吧. 第1章. - 鳥羽繪 - 「鳥羽繪」,得名於憑藉「日本最古老的漫畫」《鳥獸人物戲畫》聞名的日本畫家鳥羽僧正覺猷(1053 — 1140)。 鳥獣人物戱畫. 儘管今人用「鳥羽繪」來指稱許多戲畫和漫畫,但嚴格地講,「鳥羽繪」指的是18世紀流行於大阪的筆致輕妙的戲畫。

  3. 戲曲 指 中華文化 的傳統 戲劇 。 「戲曲」一詞始見於《水雲村稿》中〈詞人吳雲章傳〉,指 南宋 流行於民間的永嘉戲曲,南戲戲文發展之濫觴。 在 河南省 偃師市 出土的一座 宋代 墓葬里,發掘出來的「宋雜劇演員丁都賽雕像磚」,中國現存的最早記錄戲曲演出活動形象的文物。 爾後,「戲曲」之名迭有變遷,以「戲曲」指稱「中國傳統戲劇」,須待 王國維 《 宋元戲曲考 》問世,本書以「戲曲」為名,首度將中國傳統 戲劇 推上近代學術之林,「戲曲」乃成為「中國傳統戲劇」之專稱。 王國維將戲曲定義成「合歌舞以演故事」,同時也指出 代言體 戲曲不同於其他文類的重要特點。 由此定義看來,戲曲必須具備演員、 劇場 、詩歌、舞蹈、音樂、代言體、演故事等基本元素。

  4. 2015年9月19日 · 被譽為抒情抽象華人三家的陳正雄指出:「寫實是畫肉眼所見的現實世界畫家旨在重現自然及現實世界的皮相外貌或述說故事是服務自然客體的藝術所以寫實畫是視覺的敘述』。 但抽象則是藉由繪畫的基本元素與美感形式,探索內在世界的奧祕,把不可見的內在世界化為可見的視覺存在,是服務人的主體意識的藝術,它是『視覺的隱喻』。 」...

  5. 在戲曲研究領域戲畫多被歸入戲曲文物研究的範疇本文所關注的是以崑曲折子戲為描摹對象的昆戲畫主要是文人畫屬於人物畫一類陸萼庭昆戲畫」》(注1是較早的也是少有的關注昆戲畫的論文

  6. 其他人也問了

  7. 所謂大戲是指由演員扮演各種腳色裝扮各種人物且情節完整足以反映社會人生藝術形式完整之戲曲。 詳言之,傳統戲曲以詩歌為本質,主要在搬演故事,是結合音樂和舞蹈,在舞台劇場上所表現出來的一種綜合文學和藝術;由此可見,大戲是由音樂、詩歌、舞蹈、故事、講唱文學、雜技、演員裝扮、代言體以及劇場等元素所構成。 中國戲曲音樂主要建立於宮調、腔調、曲牌與板眼。 宮調即調式,係七音十二律移調而來;腔調即是各地方言的語言旋律之音樂化,「《南詞引正》:『腔有數樣,紛紜不類。 各方風氣所限,有:崑山、海鹽、餘姚、杭州、弋陽。 自徽州、江西、福建俱作弋陽腔;永樂間,雲、貴二省皆作之;會唱者頗入耳。 惟崑山為正聲,乃唐玄宗時黃旛綽所傳。 ……善發南曲之奧,故國初有崑山腔之稱。

  8. 字詞:,注音:ㄒㄧˋ,戈部+13畫 共17畫 (常用字),釋義:[動] 1.玩耍、嬉遊。如:「嬉戲」、「遊戲人間」。《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夫嬰兒相與戲也,以塵為飯,以塗為羹。」《三國演義》第一回:「玄德幼時,與鄉中小兒戲於樹下。」 2.開玩笑、嘲弄。